曹丕

曹丕有文才,与“建安七子”交情深厚,他和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并称“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但作为开国君主的魏文帝,心狭量窄,称不上“明君圣主”。因为继嗣之路很不顺利,曹丕对弟弟们很残酷,传说曹彰就是被他毒死的,至于逼曹植“七步赋诗”,更是人尽皆知的典故。曹丕好色,连父亲的宫人也要染指;对老婆却不好,甄氏为他生下后来的明帝曹叡,却被始乱终弃,最后落得一个赐死的结局。

在《世说新语》中,曹丕又被称为“文帝”“魏文帝”等。

* * *

曹丕1

王仲宣1好驴鸣。既2葬,文帝临3其丧,顾4语同游5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伤逝17.1

【注释】

1.王仲宣:王粲(càn),字仲宣,善诗赋,为“建安七子”之一。

2.既:至,及。

3.临:哭吊。

4.顾:回头看。

5.同游:同伴。

【译文】

王粲喜欢驴叫声。到他下葬的时候,曹丕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哭吊,回头对同伴说:“王粲喜欢驴叫声,大家可以各学一声驴叫送别他。”参加葬礼的客人都学了声驴叫。

【评析】

“驴鸣”的美感今天很难体会,但喜欢听的人在魏晋时代不止王粲,这是理解本则故事的前提。但即便“驴鸣”是当时普遍的爱好,在葬礼上学“驴鸣”,显然也不够庄重。正因为如此,曹丕不顾自己的身份带领吊客学“驴鸣”,恰恰体现了魏晋时人以真情超越礼法的行为模式。

【人物】

王粲 字仲宣,东汉末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知,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他前往荆州投奔刘表,却因相貌不佳受到嫌弃,未得重用。刘表死后,王粲投奔曹操,跟随曹操西征马超、南征孙权,官至侍中,是建安七子中最受曹氏父子信赖、官职最高的一人。

【历史链接】

驴鸣 范晔的《后汉书》有记载,戴良母亲喜欢听驴鸣,戴良便时常学驴鸣逗她开心,这或许是人们听驴鸣和学驴鸣的源头。到了魏晋南北朝,听驴鸣、学驴鸣已经成为当时士人的常见喜好,士人常用驴鸣抒发内心的失意与愤懑,王粲、孙楚等人是其中的代表。这一时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人们却愈发追求精神自由、思想开放,悠远高亢、桀骜不驯的驴鸣,正与潇然洒脱、无拘无束的魏晋风度相契合。但与魏晋时期士人的另一种爱好——长啸相比,驴鸣的流行范围并不很广。

* * *

曹丕2

魏甄后12而有色,先为袁熙3妻,甚获宠。曹公之屠45也,令疾6召甄,左右白7:“五官中郎8已将9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10。”惑溺35.1

【注释】

1.甄(zhēn)后:文昭甄皇后,魏文帝曹丕之妻。详见后文【人物】。

2.惠:同“慧”,聪明。

3.袁熙:袁熙,字显雍,袁绍之子。

4.屠:屠戮。

5.邺(yè):县名,东汉末年为冀州治所。旧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6.疾:迅速。

7.白:禀告。

8.五官中郎:指曹丕,曹丕曾为五官中郎将。

9.将:带着。

10.奴:指甄氏。

【译文】

魏文帝曹丕之妻甄皇后聪慧而有姿色,先前是袁熙的妻子,很受宠爱。曹操屠戮邺城,命人速速召见甄氏,身边的人禀告说:“五官中郎已经把她带走了。”曹操说:“今年打败袁氏,正是为了甄氏。”

【评析】

甄氏的命运非常坎坷,先是袁氏败亡,成了寡妇;改嫁曹丕后,生下后来的魏明帝曹叡,生活一度有所改善;但最终因为失宠而被赐死。乱世之中被作为战利品争抢已经悲惨至极,这则故事收入“惑溺”一门,意思是曹操父子沉溺于甄氏的美色,虽主旨是讽刺曹操、曹丕父子的好色之心,但古代社会物化女性的现象亦可窥豹一斑。

【人物】

甄后 甄氏,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曹操父子攻破邺城后,曹丕见她貌美,便将她娶作妻子。曹丕称帝,被立为皇后。后来甄氏年长色衰,失去曹丕宠爱,颇有怨言,触怒曹丕被赐死。传说曹植的《洛神赋》(别名《感甄赋》),就是为她而写。

* * *

曹丕3

文帝尝令东阿王1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2。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34以为汁。萁5在釜6下然7,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文学4.66

【注释】

1.东阿王:曹植,字子建,被封为东阿王,后徙封陈王。详见后文【人物】。

2.大法:指死刑。

3.漉(lù):过滤。

4.菽(shū):豆类。

5.萁(qí):豆茎。

6.釜(fǔ):炊具,类似现在的锅。

7.然:同“燃”,燃烧。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果作不成就要判死罪。曹植应声作成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豆茎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茎怎么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魏文帝听了,露出十分惭愧的表情。

【评析】

曹丕和曹植是曹操最有实力的候选继承人,最后曹丕获得了胜利。随后,曹丕残暴地迫害曹植及其他兄弟。“七步诗”故事中,面对曹丕的存心刁难,曹植不仅完成了作诗的要求,更把他对兄长的控诉与讽谏寄托在诗中,展现出过人的才华。而被道破用心的曹丕虽有惭愧之意,但他的本性和这场兄弟争权的悲剧终究无法改变。

【成语】

七步成诗 曹丕忌惮弟弟曹植的才华,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诗,并以性命相威胁。曹植出口成章,诗的文字在各书中记载不一,但都借燃萁煮豆表达了对兄弟间手足相残的不满。后来人们常用“七步成诗”或“才高七步”称赞人才思敏捷。

相煎何急 比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人物】

曹植 字子建,曹操与卞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生前曾被封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富于才学,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爱,一度成为太子候选人。但他任性放纵,饮酒不节,曹操大为震怒,宠爱日衰。曹丕即位后,曹植备受猜忌,最终郁郁而亡。曹植文学成就斐然,诗、赋、散文都擅长,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曾盛赞“天下的才华总共一石(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留下了成语“才高八斗”。

* * *

曹丕4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1骁壮,因在卞太后閤2共围棋,并啖3枣,文帝以毒置诸4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5,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67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89井,无以10汲,须臾11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12!”尤悔33.1

【注释】

1.任城王:指曹彰。曹彰擅长射箭驭马之术,力气过人,是曹丕的弟弟。曹丕称帝,立曹彰为任城王。详见后文【人物】。

2.閤(gé):指内室、卧室。

3.啖:吃。

4.诸:即“之于”。

5.弗悟:不知道。弗,不。

6.预:事先。

7.敕(chì):诏命,这里用作动词。

8.徒跣(xiǎn):赤足。

9.趋:小步快走。

10.无以:无从,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11.须臾:片刻,一会儿。

12.东阿:即东阿王曹植。

【译文】

魏文帝曹丕嫉妒弟弟任城王曹彰勇猛强壮,于是在卞太后卧室一起下围棋,同时吃枣,曹丕将毒药放在枣蒂里,自己挑选没有毒可以吃的枣子来吃。曹彰不知道,便混杂着吃了有毒的枣子。曹彰中毒后,卞太后找水来救他,曹丕事先命令身边的人毁掉了盛水的瓶罐。卞太后光脚跑到井边,却没有可以拿来盛水的器皿,一会儿,曹彰就死了。曹丕还想谋害曹植,太后说:“你已经杀死了我的任城(曹彰),不可以再杀我的东阿(曹植)!”

【评析】

这则故事的文学技法十分高超,从曹丕选择行凶地点、行凶方式的细节,到防备卞太后用水救人的各种策略,层层递进,写出曹丕心思之缜密、害弟决心之坚决。最后通过卞太后的话,点出曹丕为了排除威胁地位的人,还要再动杀心除掉曹植,突出了曹丕的冷酷凶残。但据《三国志》等书记载,曹丕、曹彰兄弟关系比较和睦,曹丕对曹彰还多有提点,并不像他和曹植一样势同水火。

【人物】

曹彰 字子文,曹操与卞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因为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曹彰武勇过人,在对乌桓、鲜卑的战争中立下功勋。曹丕称帝后,封他为任城王,但不久即暴死京城,故而有传说是曹丕因忌惮而下了杀手。

* * *

曹丕5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1。及帝病困2,卞后3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45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6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7不食汝余,死故89尔!”至山陵10,亦竟不临。贤媛19.4

【注释】

1.自侍:服侍自己。

2.病困:病重。

3.卞(biàn)后:即武宣卞皇后,曹操之妻。

4.直侍:随侍帝王的人员。

5.并:都。

6.伏魄:伏,同“复”。古代认为人刚死时,魂魄离体不久,可以手持死者衣服登上屋顶,面朝北呼唤三声,招其魂魄归体,称为“伏魄”。

7.狗鼠:汉魏常用语,比喻贱物或品行卑劣的人。

8.故:本来。

9.应:应该。

10.山陵:帝王的陵墓。这里是指魏文帝曹丕的葬礼。

【译文】

魏武帝曹操死后,文帝曹丕把他的宫人全部招来服侍自己。等到曹丕病重,卞太后去探病。太后进门,看见随侍的都是从前(曹操)宠爱的人。太后问道:“你们什么时候来的?”回答说:“刚好伏魄时来的。”太后于是不再往前走,叹息说:“连老鼠和狗都不吃你剩下的东西,你本来就该死!”到了(曹丕)葬礼时,卞太后也终于没有去哭吊。

【评析】

“不食其余”是《左传》以来的常用语,意思是为人所轻贱。曹丕在父亲曹操尸骨未寒之际,就“继承”曹操的宫人,可谓寡廉鲜耻,连亲生母亲都看不过去。加上曹丕和兄弟不睦,又长期迫害曹植,卞太后对他一直非常不满,故而最后用非常极端的语言诟骂了他,认为他早就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