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城市》

至于程建军对苏萌到底有没有感情,或者说他到底爱不爱苏萌,这点恐怕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嫉妒使人面目全非了。

反正程建军心里想的就是,只要得到苏萌,那就能证明他比韩春明强!只不过这厮爱耍小聪明,生生把自己的路给走窄了。

苏萌始终没看上他。

舔狗忙活了几年,后来才明智的抽身,找了别人,算是个进退有度的舔狗。

现在的程建军,还没山穷水尽,正一心想抱得美人归呢,要不是刚刚言语上得罪苏萌,他早就东扯葫芦西扯瓢的聊上了。

哪肯这么浪费机会,直奔主题?

苏萌气的不轻,但想到正事,她冷静下来:“你爸爸在公家做事,消息比咱们灵通,你有没有听说过关于恢复高考的消息?”

有这事儿?

程建军连忙问:“你听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一会儿我问问我爸,估计也是没谱儿的事吧,要不然我爸会不告诉我?”

“……”

苏萌沉默了。

也对!

韩春明嘴巴没个正形,天天胡说八道,自己鬼迷心窍居然相信。

简直是昏头了!

“欸欸?苏萌,你怎么走了,就这事儿啊?”

没得到确切答复,苏萌闷闷不乐的回家,对身后程建军的呼喊,也置若罔闻。

“我爸说高考迟早要恢复的,该不会是真的吧?”

程建军回到屋内,挠了挠脑袋,若有所思的看着女神背影,心里不住犯嘀咕。

不管是真是假,他敏锐的察觉到,这或许是自己跟韩春明之间,拉开阶层的大好时机啊。

自己只要考上了大学,韩春明这个学渣,将再也没有和他平等竞争的资格。

苏萌——注定是他的,自己注定是最后的赢家。

“不行,我要赶紧找爸爸问清楚!”程建军撒腿就往外跑。

对于苏萌的沮丧,还有程建军的蠢蠢欲动,韩春明一概不知,他现在只管上班和涛子赚外快,然后等着蔡晓丽的到来。

一个篱笆三个帮,蔡晓丽培养的好了,绝对是个得力助手。

上午八点半的时候。

一个青年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走进了四合院,韩老太正在院里择菜,青年人礼貌的问道:

“大妈,请问韩春明住在这儿吗?”

“你是?”

......

燕京文艺杂志社。

自从1971年复刊后,一直到1981年的十年里,燕京文艺未曾任命过主编,而称“主要负责人”。

现在的负责人叫谭谊,五十多岁,文质彬彬,正准备审阅前些日子积压的投稿。

他一抬头,就瞧见刚从外面走进来的小年轻。

“小郑,办完事回来了?手里拿的什么?”

“读者投稿啊。”

“只有一封?”

谭谊表情一怔,直接就坐不住了,心脏都差点蹦出来。

平时,《燕京文艺》的来稿,虽然不像报社那样得拿麻袋装,但也绝对不少,怎么可能只有区区一封来信,这简直太反常了。

中年老帅哥顿时紧张起来。

“哪能啊,这刚从大爷那取的,说是今儿早晨一大早,就有人专程过来投稿。”

“瞧瞧咱们多火热呀。”小年轻直咧嘴笑,开心的不行。

门卫大爷收了好处,也算是尽心了,院里溜达一圈,见摆在桌上的稿子没人来取,正好看见外出回来的小郑,便赶忙喊住对方。

听见是给他们的投稿,小郑当然不会拒绝。

“这样啊。”

谭谊舒了口气:“主动送来的,拿过来我瞧瞧。”

小郑捏了捏信封,感觉里面薄薄的,叹口气:“只有一张纸,估计也没啥内容,咱们最近不是要发掘新小说?”

说着话,他把牛皮纸信封递过去。

谭谊接过来打开。

一瞧标题《知青回城后,我成了过路人》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眉毛一皱。

大凡经历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新时期文学的发轫,经历过何等的艰辛。

这里所说的“艰辛”,并不只是关于社会、政治、人生以及文学的论争,而是文学观念转变,并把这转变呈现为作品的表现,或许是更为艰难的事情。

谭谊来到《燕京文艺》,最初的想法,就是要为年轻一代做启蒙和引导者。

可是现在,他感觉自己的血压高了。

深吸气,找优点!

“嗯,字写的还行。”

第一眼看上去,还是比较舒服的,钢笔写的行楷,字迹工整,笔画清晰,这卷面分就很好,最起码比标题好。

谭谊继续往下看:

“……

《城市》

让我如何敢将你拥抱

陌生城市里,只见一点微光下的枯草

我尝试着走进、再走近

却始终徘徊在你的窗前,细数着路遇的风景

我经历的孤独——

是跋山涉水的旅途,是什么都没有

正如这城市般

没有生、没有死的,空寂的路途

那么,请允许我来到这儿

看在我虔诚的份上

哪怕没给您带来丁点荣耀,只要你肯——

我愿飞蛾扑火般将你热情拥抱

……”

他眼前一亮。

“好嘛!”

一个年轻人从农村回到城市,面对陌生的新世纪,那股满怀憧憬却又小心翼翼的紧张,担心不被城市接纳的画面跃然纸上。

“飞蛾扑火,好啊,当下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嘛?”

现在知青工作难,他自然是清楚的,回城后没个正经工作,谁心里可不得迷茫动摇?

特殊时期,小伙子们需要这样“飞蛾扑火”的精神,而不是那种沉浸在过去痛苦中的文学。

不仅仅是这群小年轻在探寻出路,他们这群文学工作者,同样如此,当下文坛急需摆脱伤痕,去弘扬另外一种精神,抵消那股自怨自艾的,无痛呻吟。

中国的文学,需要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他们所有人都在探寻。

这首小诗虽然问题不少,用词也不够特别精炼,但属实不错了,恰巧合了他的心意。

关键人家才十九岁!

谭谊兴奋了,他从这个小伙子身上,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力量,没忍住重重拍了下桌子。

不远处,小郑被这拍桌的声音吓了一跳,赶忙凑过来往信纸上瞄了两眼:“怎么样?”

“好啊!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