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出名要趁早

此时花丛后面,正猫着一道身影,偷偷观察韩春明和苏萌的动静,看见他俩在门口说了这么长时间的话,嫉妒的咬牙切齿。

给韩春明安排工作,就是为了把二人分开。

结果刚消停一个礼拜,韩春明今儿才回来,两个人立马又黏糊在一起了。

关键还是女神等的他!

程建军的醋坛子翻了,恨得牙根直痒痒。

“苏萌,你难道就这么喜欢春明吗?”

“我哪点不比他强!”

等二人都离开后,他从后面走出来,边摸着脖子边嘀咕:

“有春明在,我一点竞争力也没,害得苏萌现在都不拿正眼看我,走着瞧韩春明,苏萌是我的!有你倒霉的时候。”

“我程建军就要比你韩春明强!”

为了苏萌去少年宫的事情,他可没少操心。

现在事办完了,程建军连一句谢谢也没得到,自然而然就将这股怨气,全记在了韩春明头上。

他低着头,开始琢磨坏心思。

......

回到家,韩春明吃过饭就一头扎进了高中教材的复习中。

上辈子,虽然经历过大学洗礼,但差别还是很大的,现在的教材讲求实践,讲究学以致用,自学成才的可能性要高很多。

对比未来的,他感觉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教材都被上了一套“防自学系统”似的,想要靠自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而且,后世学的许多东西,尤其是政治,如果一不小心透露了风声,绝对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到时候别提上大学了。

一旦真不小心透露出去,搞不好都有吃牢饭的可能。

眼下运动余毒未清,现在台上的干部,思想还没彻底松绑,万事皆有可能发生。

所以韩春明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要想安稳考上大学,远远没有那么轻松,必须杜绝一切意外可能,才是目前最需要注意的事情。

他必须赶紧让自己彻底融入这个时代,所有关于政策上的东西,尽可能不告诉他人。

这不是闷声发大财,而是万一传开,上头顺藤摸瓜,指不定会有什么麻烦事发生。

后世的思想可以借鉴,但绝不能在这个时代发扬。

否则,就是祸事!

……

苏萌一路小跑窜回家,找到苏爸就迫不及待的问道:“爸,刚刚在胡同口,韩春明说国家有可能会恢复高考,您觉得有可能嘛?”

“高考?”

苏爸正在灯下看报,听见女儿咋咋呼呼的问询,微微一怔,便陷入沉思。

一旁正在做针线的苏奶奶,眉毛一皱,立马发现了苏萌的漏洞,毫不客气的说教。

“萌萌,咱们苏家诗书传家,你在以前那就是大家闺秀,没事不要和前院小五子这样的人交往,听见没?”

“奶奶不喜欢小五子。”

要不说人老成精呢,苏爸都没意识到的事,被老太太抠了字眼。

苏萌毫无诚意的点头附和:“对对,奶奶您说的都对,不交往,都听您的。”

她虽然嘴上这么应和,眼睛却一直盯着苏爸。

大学啊!

这可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梦想。

相比之下,其它什么的都是浮云了。

苏爸想了一下,慢条斯理的开始分析:“你别说,这件事恐怕还真有谱,现在各行各业都慢慢趋向正常,你看小学、中学都恢复了正常招生,而大学呢?

那可代表咱们国家的最高教育水平,岂能任由之无序发展?”

“依我看,国家恢复高考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教师,苏爸越说越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吩咐苏萌道:

“咱们院里只有你是高中毕业,考大学最有把握,你闲了没事儿就看看书,甭管什么时候恢复高考,你功课都不要落下,争取考个好大学。”

“还有就是,程建军他爸是科长,比咱们消息灵通,你闲了可以去他们家打听打听,我和你妈不方便直接去问这些。”

苏爸把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唯独告诉苏萌消息的韩春明,被华丽的无视了。

在他眼中,韩家小五子不靠谱,又接触不到高端人群,怎么会知道这种消息?

肯定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跑女儿这来邀功呢。

肤浅至极!

苏爸毫不犹豫做出评价。

听自家老爸一分析,苏萌这会儿百爪挠心,恨不得现在就去问个清楚,但是看了看天色,她终究还是忍住了冲动。

今天肯定不行,明天一早,她就去问程建军。

打定主意,苏萌一头扎进房间,翻箱倒柜的把自己的高中教材给统统翻了出来。

这天晚上,苏家的灯亮到了后半夜才歇。

......

前院。

韩春明也在废寝忘食的翻阅教材,累了就拿出新买的纸和笔写写画画。

不过奇怪的是,电视剧的原主是个收藏狂人,但是韩春明穿越过来后,脑子里虽然有许多关于古玩的深刻印象,但却始终提不起神。

好似对这些东西,他压根就不感兴趣一样。

相反,韩春明现在脑子里,不停地在思索,要是自己能在《燕京文艺》这样的杂志上,发表一份属于自己的文章,会不会对高考有极大帮助?

上辈子年轻那会,他也是个文艺青年,其实骨子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文艺范儿的。

要说穿越到这个年代,让他什么都不做,说实话,韩春明也觉得有点不甘心。

人活百年,谁不想留下点什么啊?

出名要趁早,大器晚成到最后多半要被埋没。

他可不想跟那个自大狂纠缠到老,稀里糊涂的过完这一生。

晚上十点钟,二哥二姐早就睡下了,韩春明看了看自己写下的东西,已经完成了大半,还剩最后一点感慨就能收尾。

笔尖沙沙作响,一首很简单的小诗跃然纸上。

“《城市》

让我如何敢将你拥抱

陌生城市里,只见一点微光下的枯草

我尝试着......”

虽然只有短短一百来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初时的彷徨,和对未来的期许。

当韩春明再抬起头时,满意地舒了口气,粗略检查一遍后便装进信封,在封面写下:“《燕京文艺》编辑部收。”

随即,把信封塞进挎包。

他准备用这玩意,试一试燕京文艺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