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极品灵茶
- 三国聚宝盆,一分钟一两银
- 坚决不吃鱼腥草
- 2032字
- 2025-01-06 22:00:02
刘辩连忙调出系统商城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他眼花缭乱。
系统商城果然不负所望,各种名茶应有尽有,什么“大红袍”、“龙井”、“铁观音”,看得刘辩直流口水。
最终,他选中了一款名为“悟道”的极品灵茶。
“就它了!”
刘辩一锤定音,又顺手兑换了一套羊脂白玉茶具,这才心满意足。
系统贴心地附赠了茶道知识,瞬间灌输到刘辩的脑子里,让他从一个茶盲变成了茶道大师。
第二天,刘辩便派人给荀彧送去了一封请柬,以感谢荀彧姑母在宫中对何太后的照顾为名,邀请他到宫中小聚。
荀彧接到请柬,略一沉吟便答应下来。
他虽不喜与宦官外戚打交道,但何太后毕竟是皇后,该有的礼数还是要尽到的。
何况,他也想借此机会,看看这位年轻的皇帝究竟是何等人物。
荀彧如约而至,刘辩热情地接待了他。
宫殿中,早已备好了香炉、茶具和各式糕点。
刘辩亲手点燃熏香,又以煮茶之道款待荀彧。
“荀尚书,朕听闻你对茶道颇有研究,今日特意备下了一些珍稀名茶,还请品鉴一二。”
刘辩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茶叶放入紫砂壶中,注入滚烫的热水。
荀彧看着刘辩行云流水的动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没想到,贵为天子,刘辩竟然对茶道如此精通。
待茶沏好,刘辩亲自为荀彧斟上一杯,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荀彧轻抿一口,细细品味,赞叹道:“好茶!陛下,此茶入口甘醇,回味悠长,实乃茶中上品。”
刘辩微微一笑,说道:“荀尚书喜欢就好。朕知道你对茶道颇有研究,今日特意请你来,便是想与你探讨一二。”
荀彧闻言,也来了兴致,两人便围绕着茶道,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从茶叶的种类、产地,到煮茶的技巧、水温的控制,两人都侃侃而谈,相谈甚欢。
几盏茶过后,荀彧对刘辩的印象大为改观。
原本以为这位少帝不过是个沉迷享乐的傀儡,今日一见,谈吐举止,竟颇有见地。
“陛下对茶道的理解,臣佩服之至。”
荀彧放下茶盏,由衷赞叹。
刘辩摆摆手。
“不过是闲暇之余的爱好罢了。荀卿家,朕听闻你出身颍川荀氏,世代名门,想必对如今的朝局,也颇有见解吧?”
荀彧神色一凛,迟疑片刻,还是开口道:“陛下圣明。如今朝纲不振,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百姓民不聊生……”
他顿了顿,观察着刘辩的神色,见对方并无不悦,才继续说道:“长此以往,大汉江山危矣。”
刘辩叹了口气。
“荀卿家所言,句句戳中朕心。朕虽年幼,但也知道如今的局势岌岌可危。张让、赵忠之流,把持朝政,肆意妄为,朕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
他猛地一拍桌子,茶水都溅了出来,眼中满是愤恨。
荀彧心头一震,这番话,不像是一个被宦官挟制的傀儡皇帝能说出来的。
难道,这位少帝,真的有匡扶汉室的雄心?
“陛下……”
荀彧试探着问道:“可有良策?”
刘辩收敛了怒气,目光深邃。
“朕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重振朝纲,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只是……”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看向荀彧。
“朕身边缺少可用之人啊。”
荀彧如何听不出刘辩话里的意思?他心中百感交集,感念汉室恩情,他自然想辅佐明君,重振朝纲。
可眼前的这位少帝,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所图?他一时难以决断。
刘辩见荀彧沉默不语,也不催促,只是淡淡一笑。
“荀卿家不必急于回答。朕知道,卿家是忠义之士,心中定然有自己的考量。”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锦帛,递给荀彧。
“这是朕偶然所得的几张古琴谱,听闻卿家精通音律,便赠予卿家,聊表心意。”
荀彧打开锦帛,顿时愣住了。
只见上面赫然是几张失传已久的古琴谱,其中甚至有他梦寐以求的《广陵散》!
“这……这……”
荀彧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双手颤抖着捧着锦帛。
刘辩微微一笑。
“不过是几张琴谱罢了,何至于此?”
“陛下,这可不是普通的琴谱!”
荀彧激动地说道:“这些都是失传已久的绝世名曲啊!臣……臣……”
他深吸一口气。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刘辩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
“荀卿家言重了。朕只希望,你能助朕一臂之力,匡扶汉室,造福百姓。”
“臣定当竭尽全力!”
荀彧郑重地承诺道。
两人又聊了许久,从国家大事到个人爱好,无所不谈。
刘辩不时从系统商城兑换一些珍奇玩意儿,比如传说中的《孙子兵法》竹简,又比如据说是诸葛亮亲手制作的木牛流马模型,听得荀彧一愣一愣的。
……
翌日清晨,刘辩端坐于龙椅之上,
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昨日荀彧所奏之事,犹在耳畔回响。
连日来的干旱,已令不少地方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了饿殍。
“诸位爱卿,近日大旱,不知可有何良策?”
刘辩环视群臣,沉声问道。
殿内鸦雀无声,气氛凝重。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面露难色。
这干旱乃是天灾,人力如何能扭转?
此时,户部尚书蔡邕出列奏道:“陛下,臣已命各地官员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只是这库中存粮,恐难持久啊!”
“可有其他办法?”
刘辩再次问道。
无人应声。
刘辩略作沉吟,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开口道:“天灾虽不可避免,但人力亦可为之。朕记得国库中尚存有一些西域进贡的‘天竺草’,此物耐旱,产量颇丰,可作救急之粮。”
蔡邕闻言,面露喜色,连忙出列附和道:“陛下圣明!臣这就安排人手种植天竺草,以解燃眉之急。”
其他大臣也纷纷称赞刘辩的英明决策,一时间,殿内马屁声如潮水般涌来,听得刘辩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