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读《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有感

舒国治

我甚少为出书写序。

甚少为人,也甚少为己。

远流编辑寄来书稿,一看作者,洪爱珠,她不是做设计的吗?怎么也写书了?

本想搁个几天,翻上几页,然后找个理由推掉。

不想几页翻过,竟然直往下看。一下看了几十页,心中生出一念:“待书出了,我要买一二十本送人!”

最先想到要送的,是侯孝贤导演。他爱拍大家庭围桌吃饭。并且侯导绝对乐意享受日常饭菜的气息。而这本书,奇怪,充满了台湾的“家居吃饭史”。再来,这本书流露了简单又平静的镜头。于是,侯导也或许可以倚在墙边,平静地看上一眼别人家平淡的摆镜角度。

再想送的,是关传雍。他是近八十岁的室内设计大师,每一两天还自己做点吃的。固然是喂饱肚子,但同时在弄菜时还可享受一点创作。他小时家中吃的是安徽菜,在国外时学做了西菜,而他近二十年似乎对东南亚的“露天版吃饭法”(我用的比喻字)极有兴趣;洪爱珠书中讲泰国菜、马华潮汕菜、香料捣钵,皆是关哥最爱的厨房“家家酒”。我一定要送他这书。

还要送给何奕佳。她爱台湾老家庭菜。她素知有些家族富裕了,吃的还是祖母曾祖母农业社会年代的围桌饭菜,只是自此做得更精美丰备罢了。她主持的“山海楼”,或许可以参酌洪妈妈的某些老料理。比方说,羊肉汤里那一截甘蔗头?

也要送一本给徐仲。他每天都在考察食材,也要和他顾问的“欣叶”厨师们讨论菜色。洪爱珠的“卤肉”,大伙也可讨论讨论。

也送一本给王嘉平。他平日做意大利菜,但从Solo Pasta脱下围裙,常想的,是台菜。我有一次和他闲聊:“卤肉饭的卤肉是红烧,可不可以做成白烧?”我又说:“改天到我家,车子在楼下暂停,快速吃一碗白烧的卤肉饭,然后下楼出门!”洪爱珠这本书,嘉平绝对派得上用场。

哇,可送的人太多了。

日本的是枝裕和导演,最喜凝视侯孝贤电影。他早些年的《横山家之味》,婆媳一起在厨房做菜,镜头美矣,情景郁矣;台湾家庭饭桌,何尝逊色?然不多见诸笔墨。这本《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是写台湾家中饭桌菜极好极动人的一本书。

洪爱珠这本书,说是写吃饭,也更是写家人。说是写饮食的审美,也更是写人生的句点逗点。说是写世道家园风俗之返视,也更是写自己怀亲从而修心养爱的过程。

台湾人做菜,太多家庭皆知煮茶叶蛋要敲出冰裂纹,然甚少人费事下笔。洪爱珠不但做茶叶蛋,也将之写出。此何者也?便为了即吃饭亦不忘审美也。不只冰裂纹的形美,是冰裂纹而得获之入味美也。

她曾写葱油饼,“我们小手在面皮上将猪脂、盐和葱花匀开来……”写得短长恰宜,写出了家中吃东西的不窄,也写出蕙心绣手的妈妈之高才却只静守自家那种时代的愁韵。

爱做菜、爱吃的人有一通态,即乐意做别的省份的菜,当然也乐意吃别省菜。故本省人不介意做干煸四季豆、宫保鸡丁;香港人不介意做粉蒸排骨;外省人不介意做咸蚬仔,更是嗜吃粉肝、凉笋;并且,所有的华人都乐意做意大利面。洪爱珠的家庭看来是吃的一个好家族,在这样的情境中成长,根本天生就可以是吃的鉴赏家。更别说也乐意是吃的“施工者”。

这样的人,做任何的创作皆有可能得臻高境。

然我似有一印象,她的工作是美术设计。并没有去写作。

本书中她写了那么多食事……想起一事:早知她写得好,四年前我打算停写高铁小吃专栏,编辑问,可否推荐几位年轻写吃人,若早识她笔健如此,便能举荐她也!

坊间食谱,写得好的,不多。而洪爱珠极适合写食谱。又想及一事。

六〇年代,一本叫《台湾家庭料理》的书,作者是台南的黄李秀贤女士,是三一幼稚园的园长,亦是烹饪老师,当然也是料理高手。不仅会做台菜,也会做大江南北菜。她若晚几十年出书,若能央得洪爱珠这样懂欣赏菜、爱窥看妈妈烧菜、爱描述厨房琐事并要事的写作人来撰写食谱,书中滋味,或就更香美了。搞不好当年还可以和傅培梅一样红呢!

当然,洪爱珠不只是写吃写得好,她是——写得好。她写美空云雀唱歌,“声音绒厚,却含着盐粒……”她写空的茶盒,“世人有时轻看物质,不知道人生难料,须有旧物相伴……”她写洗芫荽根,“指甲刮除泥尘,露出牙白色的根部,此时幽香缕缕,是洗菜时独享的礼物”。她写前人留下的烧菜法,“以后长路走远,恐怕前后无人,把一道家常菜反复练熟,随身携带,是自保的手段”。写食材的计量,“磨点姜泥……至多一个刀尖的分量,太多就夺味”。写吃面与觇人,“凭借吃面,看清彼此的参差……见识过不少感情成灾的事,是从生活里的碎石细沙开始崩塌的……”

固然我甚少留心外间写作的新秀,其实是孤陋寡闻;而今一读洪爱珠文字,显然不是这一两年才起手写作。真不愧在美术工作之余还有恁深的钻浸。抑是写作才是她心底深处的手艺,美术设计只是工作上的幌子?

她的行文路数,武林各高明门派,看来也多参酌。像以下这几句,有一袭港粤笔墨:“每天清晨‘煲’粥……”“骨头则‘飞水’后熬成鸡汤……”“不时搅拌,以免‘黐’底……”

另外,行文似乎对民国腔气颇有钟情,“……计两百三十步。因此现要给大家讲讲本地,讲的是我家对面的芦洲”。依稀有沈从文、胡兰成笔意。

说到芦洲。看她这本书,俨然便是芦洲的文化大使。看官我且试着问问你:看了这书前段,有没有想马上就奔去芦洲吃他一碗切仔面、绕一绕涌莲寺?

这就像如果六〇年代七等生在写小说之外,写一本两三万字长的小镇通霄往事,便会不自禁就达成通霄的文化大使之身份也说不定。

不说文化大使,只说食材大使,她也够资格!像说到煮饭,她说得特别恰如其分地好:“毋需迷信杂志上这土锅那土锅的……”她又道:“蒸气消弱,声音静下来,饭香流泻即熄火……水分蒸干,米粒发亮即止。接下来任何人拿刀架着脖子,也不掀盖……”“我以为在直火上将生米煮成熟饭,是一生受用的技能,最好连儿童都尽早学会。”

须知台湾是坊间餐肆最不重视煮饭的地方。而洪爱珠写吃竟耗上极多篇幅谈米、谈饭、谈锅子、谈粽子包法、谈肠粉,可见她对家常吃食最愿寄情深重,而毫无沾染动不动米其林米其林的恶习。又她细写家中事,却不在字里行间悄悄炫耀家世(君不见多少作家动不动提起家中豪宴、说佛跳墙云云……),可见出她的空旷胸怀。

或也就是这虚心,令她大器晚出。这虚心,多半来自家教。

而这种家教,会引导小孩别太爱出锋头,甚至在等待姻缘时,不可过度“抢戏”。

那么如果一个女孩生得端庄,端庄到有点古板、有点不会散洒风情,那她的姻缘何妨耐心缓等。

这种“急不得”哲学,在台湾最是珍贵。女看官亦可自问:“我是不是做得到‘急不得’?”如是,那人生搞不好另有一番日后好风景。

所以书名虽叫购物路线,也其实是少女成长路数。她写购物路线,其实帮你们恁多读此书的女娃儿点出了有志气女子大可信心满满过笃定日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