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袁崇焕,少吹点牛逼,多做点实事。
- 我崇祯,实在是太想让大明进步了
- 字里行间的黑
- 4011字
- 2025-01-03 08:08:05
海啸和西北饥荒的危机刚刚解除,朱由检终于有时间处理其他政务。
“咦?“他翻到一叠奏折,发现最近举荐袁崇焕的折子特别多。
朱由检放下奏折,陷入沉思。作为穿越者,他对袁崇焕这个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再熟悉不过。
宁远之战时,袁崇焕确实打了个漂亮仗。他用红夷大炮击退后金军队,重创了努尔哈赤。这一战不仅挽救了宁远城,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后金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随后的发展却让人唏嘘。在皇太极继位后,袁崇焕本可以稳扎稳打,巩固防线。可他却因为宁远大捷的胜利,开始轻视后金。明明后金的骑兵精锐,战力强悍,他却认为后金已经不足为惧。
还有让后世诟病的,是袁崇焕处置毛文龙的事。毛文龙是东江镇总兵,驻守皮岛,牵制后金后路。虽然此人骄纵跋扈,但确实是牵制后金的一支重要力量。
可袁崇焕上任后,却认定毛文龙尾大不掉,必须除掉。他先是上书朝廷,说毛文龙“骄纵不法,专权自恣“,后又以尚方宝剑斩杀毛文龙。这一斩,不仅除掉了一个能牵制后金的大将,更让东江镇群龙无首,最终导致这支精锐力量分崩离析。
毛文龙死前,后金从未踏入关内,毛文龙死后,后金不再忧心后方被截断,虽然与袁崇焕正面硬刚不过,但是绕道总是可以的。于是,皇太极下令,带领八旗铁骑绕道蒙古,直逼京师。这一战,让京城百姓遭受屠戮,朝廷蒙受奇耻大辱,也让崇祯对袁崇焕彻底失去信任。
历史上,正是因为斩杀毛文龙,加上己巳之变的失误,让朝野上下都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有人说他嫉贤妒能,有人说他独断专行,更有人说他是为了讨好后金,故意铲除毛文龙。
还有私卖粮草给蒙古...己巳之变带喇嘛准备逼宫议和...
这些流言蜚语在朝廷内外流传,最终成为了袁崇焕的催命符。等到己巳之变后,这些指控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罪证。
“这个袁崇焕啊...“朱由检揉了揉太阳穴,“能力确实不错,但性格上的缺陷太致命了。历史上他就是因为太过自负,才会在战略上犯下大错。“
他站在窗前,回想着历史上的细节。袁崇焕最大的问题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性格上的狂妄。这种狂妄导致他在重要时刻判断失误,让皇太极抓住机会,一路打到北京城下。
更糟的是,当时的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有人说袁崇焕故意放纵建奴,有人说他暗中与建奴勾结。这些流言最终让崇祯坐实了袁崇焕“通敌卖国“的罪名。
“其实他未必真的通敌。“朱由检暗自思忖,“但这个性格,这个做事方式,确实容易让人怀疑。历史上他被下狱后,朝廷对他用尽酷刑,最后以凌迟处死。这样的结局...“
作为穿越者,朱由检很清楚袁崇焕的结局有多惨烈。那场著名的凌迟处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三千多刀,活生生地将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割死,这种惨烈的场面让后人都不忍直视。
“用还是不用?“朱由检陷入两难。袁崇焕确实有才能,在军事上的造诣无可否认。宁远之战的胜利,证明他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但这些优点,却被他的性格缺陷严重拖累。
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这些都是致命的缺点。在战场上,这样的性格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也许...“朱由检若有所思,“关键不在于用不用他,而在于如何用他?如果能限制住他的权力,约束住他的性格,或许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他决定亲自见见这个人。于是他选在紫禁城的平台上召见袁崇焕,这就是后来史称的“平台召对“。
袁崇焕应诏前来觐见,朱由检仔细打量着这位明末争议最多的名将。只见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完全不像想象中的威武霸气,但其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举止间透着一股傲气。
朱由检故意先称赞了几句,想看看这人是否经得起夸。果然,袁崇焕的脸上立刻露出得意之色。
“女真部落侵扰我大明边境已有数十年,以至于国土沦陷,民不聊生。“朱由检装作一副诚恳的样子问道,“爱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据实奏来。“
“臣所有方略已写在奏疏中,“袁崇焕拱手道,“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
朱由检一边看奏疏,一边暗自思忖:这人说得倒是不错,知道要循序渐进。但历史上他可不是这么做的,说一套做一套。不过...先顺着他说说看。
于是朱由检装作十分欣慰的样子,当即宣布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他要看看,给了官职后这人会不会原形毕露。
“那依爱卿之见,何时能够收复辽东?“朱由检又问道,这是最关键的试探。
“陛下,给臣五年时间,臣定能收复辽东,此乃我毕生心愿。“袁崇焕不假思索地回答。
朱由检心中暗叹:果然来了!这就是他最担心的-狂妄自大,不切实际的承诺。历史上正是这个“五年平辽“的狂言,最终害死了袁崇焕自己。
朱由检见袁崇焕如此自信,决定再试探一番:“五年平辽...爱卿可知建奴实力?他们骑兵精锐,后勤充足,若贸然进攻...“
“陛下!“袁崇焕又一次打断了皇帝的话,“臣在宁远城下,亲眼见识过建奴的怯懦。他们不过是仗着骑兵机动,专打偷袭。只要我们布防得当,五年之内,必能将其剿灭!“
朱由检心中暗叹,这人是一点暗示都听不进去啊。
“好了,爱卿先回去好好思考思考这个五年平辽的计划。“朱由检挥了挥手,“朕也要仔细考虑考虑。“
在袁崇焕离开后,朱由检暗中让给事中许誉卿去打探袁崇焕的真实想法。没想到第二天,许誉卿就带来了让人震怒的消息。
原来袁崇焕在私下里哈哈大笑道:“我不过是看皇帝陛下焦虑,给他一些安慰罢了。“
“好一个安慰!“朱由检听后勃然大怒,心中怒骂:“朕是需要你的安慰吗?这是在戏弄朕!“
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说明袁崇焕心里还是有数的,知道五年平辽不可能。既然如此,不妨再给他一次机会。
于是朱由检再次召见袁崇焕。这一次,袁崇焕的态度明显务实了许多。
“陛下,“他拱手道,“打仗离不开钱粮,更离不开兵力武器,这些都需各部支持。“
朱由检正要说话,系统突然跳出提示:
【紧急任务:重用袁崇焕】
【任务要求:必须接受】
【任务奖励:
-银两:300万
-军力:+5000
-特殊道具:兵法精要】
【任务惩罚:国运-50,军力-3000】
【特别说明:此任务关系国运】
“什么?“朱由检心中大惊,“系统你这是要逼死我啊!“无奈之下,他只得接下任务。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决定用袁崇焕,那就好好用,朱由检立即下令:“着即晓谕各部,全力支持袁崇焕!“
袁崇焕见状,又道:“以臣的力量,平辽是有余的。可臣在外领兵打仗,虽不怕流血牺牲,但是却害怕言官的嘴,所谓三人成虎,臣与陛下隔得远,到时候有嘴也说不清,不免也会扰乱臣的方略。“
朱由检心中冷笑:这是暗示要尚方宝剑啊。历史上就是因为给了他尚方宝剑,他才敢斩杀毛文龙。这次说什么也不能给他这个权力。
于是朱由检只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袁崇焕,朕相信你,你无需顾虑。“
袁崇焕见皇帝没提尚方宝剑的事,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他还是郑重立誓:“若到期无果,臣愿自动请死。“
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位能臣猛将,心中五味杂陈。他给了袁崇焕最大的权力和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让他在蓟辽之内已无人可与之抗衡。唯独没给尚方宝剑,就是要看看,没有这个杀人的尚方宝剑,历史是否会有所改变。
“希望这一次,你能让朕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朱由检在心中默默说道。
袁崇焕离开紫禁城后,立即开始部署平辽大计。
一月后,一份详细的军事部署就呈到了朱由检的案头。
朱由检仔细阅读着这份奏疏。不得不说,袁崇焕的战略布局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他采用了五路布防的策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首先是前线部署。袁崇焕准备重点整顿关宁锦防线,这条防线横亘辽西,是抵御后金的第一道屏障。他的想法是“以城制野“,用坚固的城池对抗后金的骑兵。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朱由检点点头。后金最强的就是骑兵,在野战中很难抵挡。但如果依托城池,再配合红夷大炮,确实能够限制住他们的优势。
袁崇焕在奏疏中写道:“臣欲在宁远、锦州、广宁等处增设红夷大炮,并加固城防。建奴骑兵虽勇,却不善攻城。只要我们凭城固守,以逸待劳,必能挫其锐气。待其力竭,再徐徐图之。“
这种先守后攻的策略,倒是和他之前说的“法在渐不在骤“相符。朱由检暗自点头,至少这一点上,他还算务实。
其次是中路部署。袁崇焕提出要节制东江镇的毛文龙。
“这个毛文龙...“朱由检看到这里,眉头微皱。历史上袁崇焕就是因为处置毛文龙不当,才酿成大祸。现在他虽然没有尚方宝剑,但对毛文龙的态度依然强硬。
奏疏中写道:“东江镇虽为牵制建奴后路之要害,但毛文龙骄纵跋扈,号令不一,实为隐患。臣请陛下准许臣节制东江军务,以收统一之效。“
朱由检在这段话下面批注:“准奏。但望爱卿善待毛帅,共御外敌。“他特意加重了“善待“二字,就是要提醒袁崇焕不要走极端。
后方的部署更为重要。袁崇焕格外重视蓟镇的防务:“蓟镇乃京师前哨,辽东后路,断不可有失。臣请增兵三万,修筑城防,储备粮草,以为持久之计。“
这个安排很有远见。蓟镇确实是京师的门户,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朱由检立即批准了这个请求。
左翼方面,袁崇焕提出了一个颇具谋略的建议:“蒙古诸部虽降建奴,然其心未附。臣请拨银十万两,粮食十万石,笼络蒙古各部,使之牵制建奴。“
朱由检看到这里,立即在奏折上批注:“不准!“他在心中暗道:“蒙古人向来反复无常,给了钱粮,他们转手就可能送给建奴。况且建奴本就是游牧民族,与蒙古同出一源,他们更容易勾结在一起。这十万两银子,十万石粮食,给蒙古无异于助长建奴实力,不如用在加固城防上。“
右翼的部署更显示出袁崇焕的外交才能。他建议:“朝鲜与我国唇齿相依,建奴屡次侵扰其境。臣请派使臣出访朝鲜,结成同盟,共御建奴。如此,可保我右翼安全。“
看完整份奏疏,朱由检不得不承认,袁崇焕确实有两把刷子。这个五路布防的方案,除了笼络蒙古这一点不可取外,其他都很有见地,既有攻有守,又有内政外交的考虑。
但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些部署看似完美,可惜历史证明,再完美的计划也抵不过执行时的任性妄为。如果袁崇焕能始终按照这个计划行事,或许也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来人,“朱由检抬起头,“传旨户部,即刻拨付军饷五十万两,粮草十万石,火炮五十门,尽数运往前线。“
朱由检看着这份批复完的奏折,心中暗暗期待:希望这一次,真的能改变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