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街往事:特区中的“特区”
- 孙霄
- 432字
- 2024-12-20 18:25:12
盐业生产
《宝安县志·大事记》条目记述: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全国实行盐铁专卖。南头设盐官。宋开宝四年(971年),设官富盐场(含香港九龙,深圳盐田、大鹏叠福等分场)。
明清时期,沿海的制盐业仍比较兴旺,盐田和沙头角地区至今仍保留许多与制盐业有关的地名,比如:盐田墟、盐田径、盐田凹、盐灶下、盐寮下等。盐灶是盐场最基本的单位,一口锅,几个盐丁负责一个盐灶。大的盐灶有数十口锅和上百个盐丁,各个盐灶村落就自然形成了。
由于盐的利润较高,经常会出现私盐和走私漏税。于是,朝廷就层层设立机构,并任命盐官监管。产盐后需要集中进行贸易,集中进行贸易的地方除了新安埠、固戍埠、白石埠之外,还有盐田埠(今盐田区)等7处。在盐田墟和东和墟都设有从事海盐交易的店铺。
晚清时,沙头角的社会经济主要依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乡民除了种植少量水稻外,主要以渔业、盐业为主。沙头角海边原来有两个码头,码头停渔船,并设有鱼栏和公秤。妇女在沙滩上晒鱼干,渔民称为“晒鱼坝”。他们捕获的鱼只供当地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