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叩见陛下,恭问陛下圣安。”徐光启一步入殿内,就立即行礼。
“朕躬安。”刘恒回了一句就笑呵呵道:“爱卿,在这里不必太过拘束。”
对这里,徐光启也的确不陌生,先帝就曾经在这里数次召见他,只是,最终却落得一个“木匠皇帝”的诨号。
总不至于当今天子,对这木匠活儿也感兴趣吧?
这一点徐光启不敢确定,不过,他觉着,当今这位皇上,真是有其祖父之姿。
神宗皇帝从万历十六年就开始不上朝,而当今皇上,登基到现在连十五天都没有,除了登基那天露了一个脸,剩下的这么多天,拢共就在群臣面前出现了两三次。
徐光启想着,这皇上,莫不是想破了他祖父三十多年不上朝的记录?
真要这样,那事情可就大条了!
皇帝完全不配合工作,这怎么得了?
就比如三大殿,其实早就该修了,可为什么一直拖到先帝在时才修好?就是神宗皇帝完全不配合,内阁和朝廷六部发来的公文全当看不见。
如此也就导致了朝廷几乎陷入了半停滞的状态之中,很多事情,都没法处理。
刘恒不知道徐光启这番想法,就算知道了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天天上朝,有那个必要么?
纯粹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这是哪个牛马想出来的这等恶毒的招数?不把自己当人看也就算了,连别人也不当回事。
最让刘恒觉得无语的是,连丞相都给取消了!
刘恒最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人都麻了!
不过后来了解到还有内阁这么一个类似于丞相,但职权远远小于丞相的机构,心中稍稍好受了一些。
“陛下,不知今日召臣前来是因为何事?”徐光启见刘恒在那儿默默看着一本奏疏,忍不住问了起来。
“卿这本《甘薯疏》写的很好,朕看了十余遍,仍是有些意犹未尽啊!”
徐光启这才注意到刘恒手中那本奏疏是自己所写,的确被翻了很多遍,有些地方看上去都已经被翻烂了,纸张快要断裂开来了。
一时间,徐光启有些感动。
当初上这份奏疏的时候,徐光启可是抱着极大的期待的。
他希望能得到皇帝,朝廷的支持,去推广甘薯这种作物,这样一来,很多百姓就不必再挨饿了。
可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他的这本《甘薯疏》早就不知道被扔到哪儿吃灰去了,在神宗皇帝驾崩以后,徐光启更是觉得他这本奏疏不会有出头之日了。
未曾想到,居然会被当今皇帝给翻了出来,还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一时之间,徐光启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臣谢皇上。”徐光启抹了抹眼角溢出的眼泪。
“爱卿先别急着谢,明岁,朕打算先于皇庄内试种这甘薯,先种一千亩吧,到时还需要爱卿亲自前去指导和察看,记录好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刘恒背负双手,做出决断。
“臣必不辱陛下之命。”徐光启此刻心中隐隐有些激动。
虽说陛下没有立即在全天下推行甘薯,只是在皇庄试种,而且也不过一千亩,但是,徐光启相信,只要皇上看到这甘薯极高的产量,一定会在天下推行的。
“爱卿,农活不是那么好干的,到时候爱卿可别觉着累,撂挑子啊!”刘恒呵呵笑着,打趣道。
徐光启闻言也是忍不住一笑,至于刘恒口中所说的“累”,徐光启完全没当回事。
种地这事儿他干的多了!
早就习惯了!
“陛下放心,明岁丰收之时,臣必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徐光启郑重承诺。
“如此就好。”刘恒轻点了点头,道:“爱卿,朕听说你于天文历法上也有建树,可有此事?”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西夷人于天文历法上已经胜过我大明,是故,臣与这些西夷人互相交流学习,从中得益不少。”
“哦?”刘恒面色凝重了不少,这天文历法,对于农业来说,可以说得上重中之重。
如今西夷在天文历法上有着如此成就,岂不是说明在农业上有着极大的可能比大明还要强盛?
顿时,刘恒有些睡不着觉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远方有着这样的一个强国,可他却一无所知,岂不是危险的很?
看来,回头还是需要派一些人去这些西夷人的国度暗访一下,看看其国力如何,若是不强……
哼哼!
将这个念头摁下,刘恒道:“爱卿,朕初御极,朝中政事繁乱,不知从何着手。”
“忽然想到,历代皆是以农为本,我大明概莫能外。”
“然欲兴农事,首要便在于历书,朕观之,如今历书已渐渐不合时宜。”
“卿既然于天文历法上有所建树,不知可愿为我大明万千百姓重新测算历法?”
“他日功成,朕必代天下百姓谢明公恩德。”
听到这些话语,徐光启心中激动地不能自已。
刘恒所说,正是他梦寐以求之事,未曾想到,今日居然是皇帝先向他开口了!
“臣……臣,此臣心中一直所愿,臣……谢陛下成全。”徐光启此刻跪在地上,激动的话都说的有些磕磕巴巴。
等情绪稍微平复之后,徐光启当即就道:“陛下,重修历法不是小事,所需各种钱财和物资……”
“爱卿放心,朕既然要爱卿重修历书,这方面自会应卿所请。”
“陛下,钱财倒是次要,最关键的还是人……”徐光启此刻也开始冷静思考,提出自己的要求。
而刘恒见状,则是倍感欣慰。
这才是做事的态度。
“爱卿,朝中六部人选卿可随意选之,那些西夷人,卿也可请来一起编纂,所需俸禄一并发放……”刘恒微微思考,道:“爱卿且回去写个奏章上来,详细列明各种所需,朕定会满足爱卿的要求。”
“臣谢陛下信任。”此刻徐光启感动的泪水都要流下来。
入仕这么多年,他是第一次感觉有人如此懂他,这个人竟然还是皇帝,还愿意全力支持他,去支持他做一直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士为知己者死,此刻在徐光启心中,刘恒的地位直追尧舜禹这些上古圣王。
明君,这个称呼徐光启已经觉得有些侮辱眼前这个皇帝了。
“爱卿,朕还有一事,需要爱卿帮忙。”
“陛下请讲,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徐光启此刻也是脸色一正,等待着刘恒的命令。
“爱卿不必如此紧张,此事对于爱卿小事尔。”刘恒微微一笑,道:“爱卿,朕希望三日内卿能够出五百道数术题交予朕。”
“而范围嘛……”
“古今中外皆可,只要于市面上发行的书本上有便可,卿所翻译的《几何原本》也可选一些题目参与其中。”
“至于难度……”刘恒微微思索,道:“基础部分占七成,中等难度占两成,最困难的部分占一成。”
“陛下这是?”听着刘恒的要求,徐光启有些摸不着头脑。
“此物于朕有大用,只是具体用处,还不便说,卿日后便知晓了。”
见刘恒神秘一笑,徐光启也不再多问。
就冲刚才刘恒拍着胸脯应允他重修历法的种种事项,徐光启相信,皇帝不会做出什么离谱的事情来。
却不知,此刻的刘恒正打算借此施行一项对所有大臣来说都离离原上谱的计划。
徐光启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皇宫,可是刘恒却只能深深的呼出一口气。
“你叫张道睿罢?”刘恒身子背对着一名侍卫,轻轻开口。
侍卫顿时神情一震,未等侍卫开口,刘恒回到了椅子上,身子微微往后一靠,闭着眼睛道:“你原名叫张道浚,祖父张五典于万历二十年中进士,历任山东布政司参议,河南按察司副使,山东布政使参政等职,天启三年加升兵部尚书,回乡归养务农。”
“尔父张铨,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任保定推官,后升任浙江道御史,出巡陕西茶马,后又巡按江西,最后任辽东巡按,驻守辽阳,任御史十多年,克己勤勉,清廉自守。”
“天启元年八月,建州反叛,虏酋努尔哈赤攻占辽阳,尔父陷于城中,被虏贼所擒,见建州叛军统帅,立而不跪,最后自刎殉国,时年四十五岁。”
“朕,说的对也不对?”到了此刻,刘恒终于睁开眼睛。
张道睿已然泣不成声,脸上满是泪水。
“这些,陛下您都记得?”张道睿抹了一把眼泪,看向了刘恒。
刘恒沉声道:“国之忠臣义士,朕不会忘记,大明历代先帝也不会忘记他们。”
“正是因为有尔等这些忠臣义士,我大明方才传国至今两百余载,忘记尔等,便是对尔等的背叛,上苍当以大罚齑之。”
“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卿果真是忠臣义士之后,朕知之。”刘恒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朕今日向卿允诺,他日扫灭建虏,收复失地,定迁尔父坟墓,陪葬先帝德陵,以慰忠臣义士之心。”
“臣谢陛下。”张道睿再度一拜。
此时在他心中,已经没有谁的地位能超过眼前的刘恒了!
现在刘恒就算是让他去死,张道睿也不会有任何犹疑。
“爱卿,勤勉王事罢,复辽东故土,入我汉家之天下,实乃朕心之所愿也。朕愿与爱卿同道结伴而行,不知可否?”
“臣必为陛下效死。”
“善。”刘恒点了点头,道:“卿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可在锦衣卫中为朕之耳目,着重盯住田尔耕,许显纯等人,若有异动,即刻前来报朕。”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朕还要再告诉卿一个消息,朕已调白杆兵进京。”刘恒微微一笑。
张道睿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
他的小妹,不是别人,正是张凤仪,嫁给了秦良玉之子马祥麟。
此番,他又可以见到他的小妹了。
而且,白杆兵入京,这魏逆还能猖狂么?
届时,生杀予夺,不过陛下一言尔。
“陛下果真天生圣人也。”
此刻,张道睿对于刘恒,已然佩服的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