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转过头去问向功曹廖光:“目前军中五十岁以上依旧从军者有多少人?”
廖光双手笼在袖子中,暗中划拉了几下后回答道:“五十岁以上者共计一百四十六人,其中过六十者计三十三人,等待遣返原籍。”
望着郑黑以及一个个老兵饱经风霜、沟壑纵横的脸庞,刘封心中十分不忍。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无疑也是一个悲剧频频的时代。单单是一个兵役之繁重,如同巨石压肩,让人喘不过气来。
两千年前封建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本来就不高,人们的寿命特别是底层人民的寿命,能活到知天命的五十岁已然是十分不容易的了。
这些老人本应含饴弄孙,享清福于桑梓之间,想不到如今还需要身在行伍之间,披甲执戈在前。
“此非人道之常,实乃时势之迫也。”刘封目前对这种情况无能为力,只能在心中自我开解道。
刘封又来到那队老弱病残的队伍前,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已然头发花白、牙齿脱落、身形枯槁的老人,少数一些人是因为此前汉中之战时,舍命搏杀受的伤,有些甚至已然残疾。
一位面容坚毅的青年,他的左臂空荡荡的衣袖,显得格外醒目。尽管伤痛让他眉头紧锁,但眼中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怎么样?伤势如何?还疼么?”刘封走近青年,目光中带着深深的同情与敬意。
“回公子,小人无碍,些许伤痛,不足挂齿。”士兵闻言,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然后带着略有些颤抖的声音问向刘封:“公子能不能不要把我遣返原籍,我哪怕是牵马执鞭,也要跟着公子去打上庸呢。”
“对对,公子莫要舍弃我等啊。”一时间,几个受伤的,或是残疾的年轻人应声附和道,
“大丈夫志在建功立业,我等就是死也要死在杀敌的路上,可不愿回到乡里,终老田间。”几人的眼眶微红,似有泪光闪烁。
看到这些人如此的坚定与执着,刘封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
“公子,此次攻取上庸后,必然要安抚地方,这就需要选择亲信之人。这些袍泽手足皆是我之乡党,彼此根底,了如指掌。彼此忠诚无欺,坚实可靠,届时或可大有用处。”廖光进言道。
待廖光言罢,刘封伸出手来,紧紧握住那个独臂青年的右手,郑重地对着众人说道:“你们且在汉中安心修养,待伤势痊愈后,或去或留,尔等自行决断。如欲去汉中,我必恭候之。”
刘封没有武断地决定这群人的去留,因为他发现,表示愿意继续跟随自己去上庸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年轻人,队伍中那些已经年过六旬的老兵相对木然,想必他们已经没有了年轻人的那种冲劲和热血了,只想早点归老田园吧。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来就有往,有留就有走,这些人如果处置不好,就会影响军中的人心士气,毕竟大家都看着呢。
因此刘封对着廖光几人是千叮咛万嘱咐,从遣返还乡的路费到留守汉中的军医,事无巨细,皆一一安排妥当。
刘封最后来到的队伍自然就是自己的亲兵护卫了。
这些人不仅是他最为可靠的左膀右臂,更是他所能倚重的最坚实的防线。他们无一不是刘封的同宗亲戚,或是长沙故人,彼此之间不仅有着同甘共苦的情谊,更有着血脉相连的紧密。
这支卫队由于人数较少,此前一直是由刘封亲自统领的。
这支队伍虽然人数较少,但战斗力却是军中精华之所在,因为他们俱是优中选优的精锐之士,寻常人物都是能身先士卒,以一当十的猛士。
后来由于自己升任副军中郎将,军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刘封先是启用寇延为都尉来统领这支队伍。
后来,寇延升任校尉,刘封又是以帐下督邓炯代为管理。
眼下,邓炯已经被刘封选作仓曹掾之用了,不过他走的时候还是举荐了一个人,让他代为署理亲兵事务。
这人也姓寇,姓寇名真。不用说,这位自然也是刘封的同宗了,按辈分讲,这位应该算是刘封的子侄辈。
此时的寇真虽然青春年少,尚未加冠,但其人弓马娴熟,善于骑射,骁勇异常,因此刘封让他负责军中骑兵的统领。
之前,就是寇真跟随刘封纵骑挑战曹营,助力刘封名声大振的。
不过此时刘封军中的骑兵还不成气候,也才一百余骑而已。
但是,哪怕是将来的蜀汉,倾全国之力,也是“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足以说明骑兵的宝贵了。
算起来,刘封军中能有这百十余骑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寇真此时站立在亲兵队列之首,眼见刘封来至在自己面前,这小子讪讪然用手挠了挠头,冲着刘封咧嘴一笑:“兄长好。”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军中的时候要称职务。”刘封脸一沉,没好气地批评道。这小子什么都好,就是做事老是冒冒失失、不知深浅。
“以你为都尉,队伍带的如何啊?”
“公子放心,这只亲兵队伍被咱带的好好的。下次攻取上庸,你就瞧好吧,咱们肯定能博取头功。”寇真用手拍了拍胸脯,打包票道。
刘封静静地瞧着寇真的表现,不着声色地对他嘱咐道:“吾与尔等,共事疆场,情同手足,义重泰山。”
“你是我的左右手,非言辞所能尽述也。因此你行为处事,不可以不慎重。须知此间人物之性命,皆系于你手,你可明白么?”
对于这个毛头小子,刘封总是放心不下,因此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
望着此时军中的有老有少、有进有退,审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刘封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情感。
是依仗这两千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是守护众人深深的责任感,抑或是前路漫漫的渺茫和担忧。
人总是在自己没见过世面的时候想的特别多,直到袁秋的到来才把刘封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