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对新冠疫情持续扩散、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不断创新、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基础尚不牢固,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中国平衡发展指数报告(2021)》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研究团队前期开发的中国平衡发展指标体系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四个领域出发,充分考虑了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平衡发展状况进行新一轮统计刻画和监测分析。同时,本报告还结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测度等议题,深入挖掘我国平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揭示平衡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决策参考。

本报告第一部分为先导理论篇,介绍了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总体编制思路。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内涵基础上,研究团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四大领域构建了平衡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框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刻画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在考察发展充分性的同时兼顾平衡性问题,选择从地区和城乡发展差距角度测度发展不平衡的程度,进而构造平衡调整系数对发展水平进行调整,最终实现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编制与测算。

报告的第二部分首先根据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最新(2019年)测算结果,从总指数和领域指数的总体表现、地区和城乡不平衡的发展变化、各领域各方面的成绩和问题等角度对我国平衡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

2019年,中国平衡发展指数为53.86,较2018年提高了1.49,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领域平衡发展均取得了较好成绩:经济平衡发展指数由上一年度的51.73上升至53.46;社会平衡发展指数由53.00上升至54.71;生态平衡发展指数由52.41上升至52.84;民生平衡发展指数由52.34上升至54.43。从各领域对平衡发展指数改进的贡献来看,民生领域贡献最为明显,对平衡发展指数改进的贡献率达35.16%,主要原因在于收入、教育平衡发展趋势较好。地区发展不平衡程度与上年基本持平,城乡发展不平衡程度较上年有所改善。

从测算结果来看,近年来我国平衡发展趋势向好,平衡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创新驱动作用凸显,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城乡收入比持续下降;高中教育普及率持续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显著增强。但有些领域尚存不足,主要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加剧;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基层社会治理参与度仍有待提升;PM2.5未达标率地区差异明显,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房价收入比超出国际公认合理区间,居民购房负担仍较重。

鉴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国内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备受瞩目,本部分充分利用中国平衡发展指标体系数据和指数测算结果,结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时代议题展开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统计监测与分析。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日益凸显;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如期实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告的第三部分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主题,开展了基于新发展理念视域的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的扩展研究,同时在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发展作用前提下,开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和国际比较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首先,本部分从新发展理念出发,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人类发展指数,构建了一个包含“寿命、教育、收入、新发展理念”四个核心维度的指标体系,扩展了中国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的内涵和定义。随后利用全国和省际数据测度了全国及31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1990—2017年的人类发展水平,对其时空演变和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探究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区域集聚效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人类发展差距显著。西部的青海、新疆、甘肃、西藏、云南和贵州地区存在显著的“低—低”聚集现象,京津地区和上海、浙江、江苏长三角地区存在显著的“高—高”聚集现象。②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在相邻省份之间相互影响,存在明显的外溢效应,即邻省指数提高1%可使得本省的指数平均提高0.1650%。③城镇化率、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人均GDP为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能源消耗强度为负向驱动因素。

其次,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测度具有国际可比较性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对准确观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差异、促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63 807.0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7%。从增速上看,2008—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率达13.41%,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相较于美国和澳大利亚,我国数字经济表现出较强的增长活力。

为了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课题组结合平衡发展指数测算和专题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二是加强培育社会组织,助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治理;三是控制臭氧污染前体物排放,加强监测与协同治理;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一是发挥集群内部的扩散效应和对周边省份的辐射效应,实现区域内部和周边省份的协调联动发展;二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国内大循环;三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四是大力推动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主要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