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媒体文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场“城市线下作者会”,出席会议的除了出版社的编辑、作协的作家、报社的记者,就是我们这群靠新媒体写作“出圈”的“写作门外汉”。

会上能明显感觉到,相当一部分传统文学作者对新媒体作者是有成见的。一般说来,就是写散文的瞧不起写励志文的,写小说的瞧不起写网文的,写社评的瞧不起写观点文的。但当聊到稿费收入的时候,许多新媒体作者又能扬眉吐气、滔滔不绝。有在知乎写小说,月入十万元的;有在头条写八卦,日入八千元的;有写公众号软文,单篇稿费两千元的……这些稿费,比起传统文学,让人眼红心热,但按其文学价值计算,又确实“德不配位”。

那么,新媒体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它为什么在当今时代展现出了“门槛低、收益高”的趋向?新媒体文在互联网上超量传播,到底是在振兴文学,还是在毁灭文学?

一、新媒体写作不靠“媒体”

新媒体文与传统文学不同,它们的传播载体不一样,这就注定了它们的传播方式不一样。它们的阅读群体不一样,这就注定了它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传统文学依赖“媒体”,它们的传播需要通过杂志、广播、电视等固定的渠道,需要经历严谨的创作、编辑、校对等审核流程,媒体的每一次发布,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2000年前后,在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时期,我们了解文学作品,靠的是杂志的推广和新闻的宣传;我们认识作家,靠的是官媒的引导和出版社的出版发行;我们对一部作品耳熟能详,靠的是国内外的各类文学奖项和影视剧的改编。杂志、新闻、出版社、奖项、影视剧,这些载体聚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以自上而下的传播力,将一个观点、一篇文章、一位作者,系统传达至每一名读者,用媒体放大信息,送达千家万户。读者的选择权较为有限,社会的主流审美、主流价值、主流时尚、主流资讯,几乎都靠媒体定义。

但新媒体文的传播不一样,新媒体文的传播不靠“媒体”,更靠文章内容本身出圈。自媒体时代,文章内容早已脱离杂志、新闻、出版社、奖项、影视剧等的桎梏,有了更多新的载体:

比如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文字平台;

比如知乎、贴吧等新媒体问答平台;

比如小红书、可颂等新媒体种草平台;

比如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比如网大、微电影、Vlog、口播等非影视剧视频形式;

比如微博热搜、知乎热榜、微信指数等热点发酵空间;

比如知势榜、新榜排名等流量展示通道;

……

可以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新媒体传播变得高速、高效、高频,上午写完的文章,有可能下午就成为全网爆文;白天发布的视频,有可能晚上就获点赞量千万……一夜之间,一篇直戳痛点的文字可以迅速让一个新兴账号强势崛起;顷刻之间,一篇未经审核的内容也可以让一家公司陷入公关危机……

在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的大前提下,新媒体行业让内容的传播变得更加扁平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告别“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实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自此,你有你的圈子,我有我的自留地,主流不再是绝对,媒体不再是唯一,新媒体行业让市场变得多元又有趣,这正好印证了微信公众号的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一个传播不靠渠道,而靠内容本身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

二、新媒体写作不是“写作”

著名作家龙应台的《目送》[1],开头四段话是这样写的: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龙应台的写作功底体现在哪里?体现在细节里,体现在文字背后暗含的情感里,体现在意象里。

这样的文字表达,在传统文学中是出彩的,是吸引人的,是让人有沉浸感的。但如果我们要做新媒体写作表述,那这样的内容就不够短平快,不够“锤锤到肉”。换句话说,新媒体写作的重点不在“写作”,而在“信息表达”。所以,新媒体写作不需要用太多的信息和细节进行铺排,我们只需要用短平快的节奏,将故事表达清楚即可。

所以,《目送》的开头,在新媒体写作的语境中,很可能只有短短几句话:

今天是我带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他很害怕。

但看着他消失在校园尽头,目送他离开的我,更害怕。

如果说在传统文学中,《目送》这篇文章讲的是母亲意识到“自己终此一生都将目送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那在新媒体文章中,这样的题材就更像是教会母亲“该如何面对与孩子的第一次分离”,文章的标题也很可能不叫《目送》,而是叫《孩子第一天上学,妈妈一定要知道这4点,赢在起跑线》。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了,新媒体写作与传统文学写作截然不同,它放下了部分自我表达,更尊重市场规律;它减少了部分辞藻的堆叠,更注重信息的传递;它尽量避免铺排隐喻,更提倡直抒胸臆。

新媒体写作不是“写作”,更像是一次价值传递,无论是传递干货价值、思维价值、情感价值还是情绪价值,归根到底文章内容要对读者有用。要么让读者学到、用到,要么让读者爽到、笑到。故而,写作新媒体文,要降低思维门槛,用技法上的短平快节奏,与自我表达取得平衡;其次,写作新媒体文,要具备产品思维,让自己像一名产品经理一样,对自己的文字精雕细琢,让文章内容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