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布局九龙仓

花旗银行港岛分行。

李文东带着贝琪走出大厅,银行的副经理殷勤的为他们拉开车门。

“李先生,您慢走。”

就在刚刚,李文东用500万美元花旗银行本票,兑换了3500万港币。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现在终于有了一点下棋的资格。

九龙仓,这个由怡和洋行控制的码头和仓库运营商,即将成为他资本游戏中的关键棋子。

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港岛历史悠久的码头和仓库运营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88年。

作为怡和洋行旗下的重要资产,九龙仓曾经是港岛最大的货运港口,拥有港岛中区的多个重要码头和仓库。

然而,随着港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九龙仓的传统业务受到了严重冲击。

尤其是在70年代中期,随着港岛政府对新界和新九龙的开发,九龙仓的码头和仓库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怡和洋行作为九龙仓的控股股东,对于九龙仓的未来发展也感到迷茫。

他们开始逐步减持九龙仓的股份,将重心转移到其他更有前景的业务上。

到了1976年年底,怡和洋行甚至只持有5%的九龙仓股份。

这也为后续李家成、包玉刚吞下九龙仓,埋下伏笔。

只要持续暗中吃进不超过20%的九龙仓股份,不管是浑水摸鱼也好,还是直接和怡和开打也好,李文东都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操作空间。

而九龙仓发行的股份不到一亿股,每股市值常年在10-14港币之间徘徊。

用一年的时间吃进20%股份,李文东相信不会引起任何人警觉。

接下来,李文东找到了一家名为“港岛联合证券”的股票经纪公司。

这家公司规模不大,但胜在行事低调,且对客户信息保密做得极好。

李文东与他们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定,确保在收购九龙仓股票的过程中,不会泄露任何风声。

“李先生,您真的打算在九龙仓上投资?”港岛联合证券的负责人王经理好奇地问道。

实在是股市已经跌的不能再跌,投资股市还不如投资金价。

“是的,我对九龙仓的未来发展非常看好。”李文东微笑着回答,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

王经理是个聪明人,他没有过多追问,只是点了点头:“我们会按照您的要求,缓慢地在市场上吸筹,尽量不引起股价波动。”

“很好,我希望这个过程越低调越好。资金方面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可以随时开始操作。”

在离开港岛联合证券后,李文东并没有闲着。

他要去为公司物色一块建设用地,随着远方实业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不如趁着现在港岛地价低迷时,购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建设用地。

之前几年,以李家成为首的制造业巨头,纷纷转型房地产。

各大地产公司纷纷跑马圈地,加上大量国际热钱的涌入,多重因素促使楼市迅速升温。

炒楼花、捂盘惜售,各种割韭菜的办法在此时被发明出来。

楼市的热闹带动了股市,从二百多点涨到一千七百多点。

结果,股市崩盘,带动房地产价格也遭受重挫,跌幅超多四成。

直到1976年底,才在政府干预下,逐步开始复苏。

李文东就是要趁着最后的时间,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大规模购入土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知道,随着港岛经济的复苏和腾飞,这些土地的价值将会成倍增长。

之后几天,港岛联合证券开始按照李文东的指示,悄悄地在股市上吸纳九龙仓的股票。

由于九龙仓的股价只有每股十元,市场上的交易量并不大,因此他们的操作必须非常谨慎,以免引起股价的异常波动。

九龙仓的布局已经完成,这是李文东在港岛商业版图中的重要一步。

九龙仓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掌握着港岛重要的物流命脉,对于远方实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

“李先生,我们已经到了。”贝琪的声音打断了李文东的沉思。

李文东回过神来,点了点头,随即下车。

这几天,他和苏晓雅接连看了好几块地。

不是位置不好,就是价钱太高,始终没找到一块满意的。

现在这块地是一家企业老板急需用钱,临时放出来的。

李文东接到地产经纪人的电话后,直接带着秘书贝琪就赶了过来。

他们面前的是一片开阔的空地,周围已经围起了施工用的隔离栏,几台挖掘机和推土机静静地停放在一旁。

地产经纪人早已等候多时,见到李文东,立刻迎了上来,热情地介绍道:“李先生,这块地皮面积广阔,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合建设工厂。

您看,那边就是葵涌码头,货物的进出将非常方便。”

经纪人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码头龙门吊,向李文东介绍。

李文东环顾四周,满意地点了点头。

来的路上,李文东就看过这块土地的资料,几乎一眼就相中了。

而且,这块地是葵涌九号货柜码头的附属用地,后期将会随着葵涌码头拍卖而增值无限。

“好,这块地我要了。”李文东肯定的说道。

地产经纪人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他知道这笔交易将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佣金。

“李先生,您真是有眼光,这块地皮的潜力无限,我保证您不会后悔的。”

李文东笑了笑,不置可否。

笑话,潜力不好他怎么可能会买。

花了800万,李文东买下了这块方园两亩的工业用地。

“东哥,这次去美国事情办完了,就早点回来。”

启德机场,苏晓雅依依不舍的送别李文东。

3500万安排的明明白白,李文东也踏上了去美国的航班。

克鲁格化工厂的聚丙烯生产线还在改造呢,他得回去看着改造成果怎么样。

“放心吧,你要想我了,就飞到美国来找我,正好我带你到此玩一玩。”

李文东轻轻拍了拍苏晓雅的肩膀,安慰着她。

虽然他在香港的布局下了第一个棋子,但他的事业版图早已超越了这个小小的岛屿。

美国克鲁格化工厂的聚丙烯生产线改造,关系到远方实业未来在全球塑料市场的地位,他必须亲自回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