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质量提升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
- 吴娉娉
- 1327字
- 2024-12-25 17:17:53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本研究广泛搜集了国内外有关产品质量的内涵和测度、产品质量提升的概念和评价指标、产品质量提升与出口规模、成本加成、工资溢价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仔细研究和梳理后,发掘其中可以借鉴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界定产品质量提升与产品质量升级的内涵,构建产品质量提升的测度指标和产品质量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与工资水平影响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二)对比分析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本研究运用了对比分析方法,主要表现在:分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企业来对比分析中国工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状况、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水平、出口规模的差异,且在实证分析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升级对出口规模的影响时,也进行了上述的分组拓展回归。分不同所有制、不同出口密集度、不同要素密集度和不同地区企业来对比分析出口企业之间的成本加成差异,且在实证分析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升级对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时,也进行了上述的分组拓展回归。分不同所有制、不同出口密集度和不同地区企业来对比分析出口企业之间的工资水平差异,且在实证分析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升级对出口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时,也进行了上述的分组拓展回归。通过不同子样本间的对比分析来了解中国工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动态演变差异,以及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升级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与工资水平的影响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了解释。
(三)规范分析法
本研究运用规范分析方法探讨了产品质量提升与产品质量升级的内涵、联系与区别,产品质量的测度方法,产品质量提升的测度指标和产品质量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借鉴了Melitz和Ottaviano(2008)、Antoniades(2015)的模型,利用可变替代弹性效用函数,将产品质量提升、生产率异质性和成本加成异质性同时纳入异质性微观企业分析框架,探究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规模与成本加成的影响,从理论上阐释了产品质量提升所产生的出口增长效应与贸易利得效应。本研究将产品质量提升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纳入Helpman等(2010)的HIR模型,探究产品质量提升对出口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从理论上阐释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提升所产生的工资溢价效应。
(四)实证分析法
本研究利用微观出口企业数据,首先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状况、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水平及升级层次进行统计测度分析。其次,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出口规模进行特征性事实描述,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工具变量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分别实证研究了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升级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再次,对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进行特征性事实描述,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分别实证研究了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升级对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并从产品价格机制和边际成本机制进行了影响机制的检验。最后,对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进行特征性事实描述,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工具变量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分别实证研究了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升级对出口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并从技能结构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进行了影响机制的检验。上述实证分析,从微观层面全面考察了产品质量提升所产生的出口增长效应—贸易利得效应—工资溢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