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由于处置效应行为从逻辑上解释不通,研究者们试图从学术上解释这种认知偏差,但遗憾的是研究者们无法达成共识,产生统一的结论。对产生处置效应的原因的解释,目前研究者们给出十几种之多,其中被接受程度较高的有前景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自我控制偏差理论,以及后悔厌恶理论,被接受程度高与解释的合理性并无必然联系。

基于过往研究中对处置效应的解释多达十几种而无法统一,且未考虑投资者交易逻辑而草率把“持亏”当作处置效应认知偏差,本书的研究目的有以下四点:

其一,探索处置效应认知偏差产生的真正心理原因。过往研究对处置效应的解释如此之多,本书将进行全面的综述与总结,一一辨析。本书将在三项研究和多项子研究之后,对产生处置效应的心理原因进行更为慎重的解释,竭力让解释更接近真相。

其二,采用更为合理的处置效应统计衡量指标或方法。过往研究未考虑投资者交易逻辑而草率把“持亏”当作处置效应认知偏差,本书将严格控制研究变量,确保投资者交易逻辑为可控变量。在问卷研究和模拟交易实验研究部分,通过设计严格控制投资者交易逻辑;在个案研究部分将通过访谈,明晰投资者的交易逻辑。如此控制研究变量后确认“持亏”是否为处置效应所导致。

其三,试着修正并重塑处置效应定义。诸多过往研究对“售盈”的解释捉襟见肘,根据个人投资经验,难以解释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售盈”时不存在认知偏差。但基于谨慎性考虑,研究中也未提出处置效应定义有缺陷的假设,通过设计检验“售盈”时是否存在认知偏差,决定是否修正并重塑处置效应定义。

其四,为金融心理学研究添砖加瓦。金融心理学至今无一本权威的教科书,已出版的教科书理论框架各不相同,多为研究成果的堆砌。处置效应因其重要性,在教科书中应有一席之地,但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均用前景理论解释处置效应。而本书将把处置效应研究推进一小步,希望其对处置效应产生的心理原因的解释及研究结论被教科书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