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系统要素与结构的空间经济

在城市经济空间中,不同城市系统有不同的要素,这些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在城市中分布,并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不同的要素经济和资源经济、集聚经济和密度经济,以及结构经济与网络经济。这些经济形式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城市要素经济与资源经济

城市系统构成要素和城市拥有的各种物质资源存在紧密的联系。城市资源为城市要素的供应奠定了基础,如劳动力是为生产和服务提供劳动的人力资源,资本投资于生产和创新的金融资源,土地是用于建设和经营的物质资源等。城市系统要素的有效利用和组织能够影响城市资源的配置和价值挖掘。城市要素和城市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高效地整合和利用城市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资本投入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提升城市要素经济和资源经济,促进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城市要素经济(Urban Factor Economy)是指在城市区域内,由于人口、土地、资本、技术、企业家精神等生产要素的规模集聚、排列组合、相互作用以及被分配和利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来自城市的规模、范围和复杂性,以及生产要素的集中和交互效应。城市要素经济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①人口要素经济,即由于人口的集聚,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刺激消费和投资,同时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增长。②土地要素经济。城市土地的集中高效利用,可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③资本要素经济。资本的集聚可以提供充足的投资和财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④技术要素经济。技术集聚和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

城市资源经济(Urban Resource Economy)是指城市或城市区域内,由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的集聚、相互作用和被交换与利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来自城市资源的高集中度和高利用效率,以及资源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城市资源经济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自然资源经济。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②人力资源经济。人口、劳动力、专业人才等人力资源,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③知识资源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等知识资源,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创新和竞争的动力。④社会资源经济。公共服务、社区网络、政策环境等社会资源,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

城市要素经济的形成主要依赖以下三种效应:①集聚效应。经济活动的高度集聚会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②知识溢出和创新。人才和技术在城市的高度集聚会形成城市知识和创新的溢出效应,推动城市经济发展。③网络效应。城市生产要素的互动和联结,会形成城市网络效应,提高城市经济的连通性和效率。城市资源经济的形成主要依赖以下三种机制:①市场机制。城市市场成熟的价格机制,有助于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②创新机制。城市内集中的知识和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的效率和产出。③管理机制。城市有效的资源管理和政策调控,有助于保护城市资源,防止城市资源的浪费,实现城市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持续利用。无论是城市要素经济还是城市资源经济,都离不开要素或资源在城市空间的高度集聚与合理配置。换言之,城市的集聚经济和结构经济,是城市要素经济与城市资源经济形成的重要基础。

(二)城市集聚经济与密度经济

城市集聚经济(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y)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涉及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研究。一般认为,城市集聚经济是指在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空间范围内,当城市系统的要素,如生产单位(劳动力、企业或工厂等)和其他城市系统要素(生产单位)集聚适度时所获得的成本的节约、收益的增加或额外经济效益。如果城市要素或生产单位集聚不适度,就会出现集聚不经济。城市集聚经济可以分为两大类型:①地方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y)。地方化经济又称“本地化经济”,是指相同或相似的产业或生产单位(如企业)集聚在一定的城市区域内,当这些产业或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时,会带来的额外经济效益。例如,一个城市如果有大量的软件开发公司集聚,这些公司可以共享人才、信息、设施等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的额外增加。②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y)。城市化经济是指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人口集中在城市一定地域内,当单个生产单位或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时所带来的额外经济效益。例如,一个城市可能有制造业、服务业、科技业等多种产业,它们相互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经济效率,也给集聚在该城市的产业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或额外的经济效益。

城市集聚经济之所以形成,在于城市系统的要素——生产单位能够得到在城市集聚的正外部效应(Positive Externality)。外部效应又称外部经济、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由马歇尔和庇古于20世纪初提出:“某种外部性是指在两个当事人缺乏任何相关经济贸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个当事人提供的物品束。”正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而受益者无须付出相关代价。诺斯提到的“搭便车”就是一种正外部效应。城市正外部效应的来源,或者说城市集聚经济形成的微观基础在于两个方面:①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包括三种形式:第一,中间投入品的共享经济。集聚在城市的生产单位可以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水电等设施)、公共服务(如银行、学校、消防等的服务)等,减少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节约运输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第二,劳动力市场的共享经济。城市在整个城市范围内提供各类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池)共享服务,使得生产单位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合适的员工。城市产业的多样性提供的更多就业机会,也让城市居民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大城市,搜寻成本和流动成本较低,企业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增加或减少雇员,提高经济效益。第三,知识的共享或知识溢出经济。在城市,信息可以更快地传播,从而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快地学习和创新。城市的企业和人才集聚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创新,带来知识溢出效应。②规模经济。城市具有共享经济,主要是因为中间投入品、劳动力市场和知识溢出具有较大规模,产生了规模经济或规模经济效益,或者一定的共享经济规模形成的产业链的完整性、资源配置与再生效率的提高带来的企业边际经济效益的增加。这里的规模经济,既有企业角度的微观规模经济,也涉及城市角度的中观规模经济或城市规模经济。微观规模经济离不开中观规模经济,中观规模经济制约、提升和引导微观规模经济。

城市密度经济(Urban Density Economy)是一个与城市集聚经济相关并与之存在密切关系的概念。城市集聚经济通常需要通过较高的城市密度或密度经济来实现,过高的城市密度或密度不经济也可能导致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从而抵消城市集聚经济的一部分效益。城市密度经济强调了城市密度(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一般来说,更高的城市密度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为它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信息和技能的传播,创建更大的市场。城市密度经济是指城市系统中人口、就业、产业、市场、基础设施等经济活动要素的集聚密度的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增长效应。城市要素集聚密度的增加可以提高交通的便利性,降低交通成本,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城市密度经济基于城市的规模和紧凑程度,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经济活动的互动、各种创新与合作,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机理。城市密度经济主要包括:①人口密度经济,即大量人口在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内集聚,形成大规模的市场和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②就业密度经济,即由于劳动力市场的集中,大量企业和机构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集聚,形成较高的就业密度和产业密集度。③交通密度经济,即高密度城市中交通网络的便利性和密集度能够促进人员、资本和信息流动,提供更广泛的市场机会,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城市结构经济与网络经济

无论是城市要素经济和资源经济,还是城市集聚经济和密度经济,都离不开城市结构经济或网络经济。城市结构经济和网络经济是城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反映了城市结构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城市结构可以分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空间结构或城市群空间结构、城市空间或产业的网络结构等。

城市结构经济是指由于不同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和排列方式,包括各种产业部门的布局、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的相互关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同的城市结构,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构经济效益。符合城市规律和市场需要的城市结构,其结构经济效益往往更大。城市经济活动的类型和密度在城市内部呈现出特定的空间分布特征,例如,工业通常集中在城市的某些区域,而商业和服务业可能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例如,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口和其他经济活动。城市结构经济的形成通常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市场机制。市场供求是决定经济活动分布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些区域可能因其交通便利、市场大、人口密集等特点,成为商业活动的集中地。②地理因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资源等地理因素会影响经济活动的分布。例如,一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市可能成为商业和服务业的集聚地。③技术进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会改变经济活动的类型和分布。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促使许多城市向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转型。④政策导向和投资激励。政府的政策和规划也会影响经济活动或特定产业在城市内的分布。例如,政府可能通过产业政策和城市规划,引导某些经济活动向特定区域集中。⑤产业关联和互补。一些产业之间存在互补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会促进城市内不同产业的集聚,进而形成产业链。城市结构经济是城市经济组织结构的经济体现,目前,城市结构经济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规划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上。

城市网络结构是现代城市结构的类型,是城市系统要素间联系最为紧密的结构形态,由若干节点(如产业、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元素等)、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交通、通信以及关联关系等)和流动(人、货物、信息等)构成。现代城市经济系统通常包括工业系统、商业系统、建筑系统、市政设施系统、能源系统、房地产系统和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各系统内部各单位之间都存在经济关系,它们相互关联与交融,使城市结构具有网络性的特点。城市经济是一种网络经济,城市经济的合理网络以城市为中心,如商品流通网、信息交流网、技术开发网、生产上的专业化协作网。从空间上看,不同地块或建筑(节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星罗棋布式的网络布局和相互关系。城市网络经济是城市结构经济的一种形式。城市网络结构的空间集聚、多重连接、功能互补、相互依存、关系复杂、开放性、异质性以及动态变化等特点,决定了城市网络经济比一般的城市结构经济更复杂和丰富。影响城市网络经济的因素包括交通设施、信息技术、市场规模、政策环境等。了解城市网络结构的特点和形成机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城市经济规律,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城市网络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规划、构建和优化城市要素网络上,以提升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的联动效应和整体经济效益,推动城市经济的创新发展,发挥城市的经济力(吸引力、辐射力和中介力)或对周围地区、城市群的影响力和作用强度(冯云廷,2005)。

资料链接1-2 城市密度的5个迷思与5个真相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