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军由何人统帅

崇祯并非傻子。

相反,出生于帝王之家的他,对这些小算计了如指掌,

他更是以猜忌心重而出名。

魏忠贤之所以把最重要的两个尚书位置空了出来,不是没有考虑好,而是就等着他开口把这两个职务赏给他,

这样一来,魏忠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作为一国之君,面子里子也都有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臣从未在六部任职过,恐难以胜任,还请陛下另择贤良。”

魏忠贤推辞。

“这有何难,朕还从未当过皇帝呢,如今不也即位称帝?‘靠山王’休要推辞。”

“臣一人身兼两职,与礼不合,恐惹来朝中大臣非议。”

魏忠贤仍然推辞。

“礼法伦常乃太平时节所定,如今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靠山王’当仁不让!”

“若如此,首辅之职还请由韩爌担任,他是士林阶层的泰山北斗,威望极高。”

魏忠贤第三次谦让。

这也是他对崇祯的最后一次试探,

因为崇祯若对他还有一点点防备,就会在内阁上作出相应的制衡,不然他真的权势滔天了。

“哈哈哈。”

崇祯笑了,

“‘靠山王’何必如此,你前面也说了,朕当初就是疑人却用,用人又疑,如今还不能给朕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么?‘靠山王’休要多言,朕就是要把首辅、两部尚书的位置都给你,若不充分放权,你如何能为大明王朝逆天改命?”

看到崇祯满满的信任,

魏忠贤激动的躬身行礼,

“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再兴大明三百年!”

“论辈分,我应该称呼您为老祖,但眼下您也知道,这种叫法恐惹人非议,德约斗胆,今后称您一声皇叔,可好?”

魏忠贤一听,先是感动,一国之君能自称表字,再放低姿态到这种程度,这确实已经做到了极致,

不过这个“皇叔”两字,听起来怎么如此膈应?

哦对,之前还有个叫刘皇叔的,

算了,皇叔就皇叔吧。

不等魏忠贤表态,崇祯直接转移话题了,

“敢问皇叔,这新军需要何等规模,可是骑兵?”

虽然崇祯皇帝对行军打仗一事只懂点皮毛,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他们中原王朝,最忌惮的也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

特别是萨尔浒一战后,明军主力受到重创,朝野上下对后金甚至流传出了“满万不可敌”的谣言,难道堂堂大明王师真的无力与建奴野战了?

那支当年老祖宗们叱咤漠北的精锐铁骑呢?

所以听到魏忠贤要组建新军,他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靠山王”要打造一支骑兵。

“陛下,这骑兵,北方游牧民族花费不大,因为他们的草原牧场是天然的。而咱们要是建设一支能够和建奴匹敌的骑兵,花费可就太大了。即便是汉武帝鼎盛时期,说是十万铁骑,实际上也就三五万骑兵,良种战马本就极难培育,这优秀的骑手就更难培养了。”

“北方的蛮子对咱在良种战马方面管控的非常严格,而且咱们缺少天然的牧场,河套草原一带早就在关外骑兵的冲击下名存实亡了。再说了,就算咱们练出了骑兵,再精锐还能比得过鞑子的?人家可是从小就在马背上茹毛饮血的。”

听了魏忠贤的叙说,崇祯既钦佩又沮丧。

想不到魏忠贤如此“知兵”,可笑那些东林党人还说魏忠贤只知道结党营私,真是肤浅至极!

但听到大明的骑兵竟然如此不中用,他又感到十分的迷茫,这可如何是好?

“难道咱们只能龟缩在城池里不出去?”

“陛下圣明!”

魏忠贤自来熟的拍了个大大的马屁,

紧接着说道,

“当年太祖和成祖的时候,咱们手里精锐之师多啊,常遇春和徐达等人都是骑兵作战的行家,加上当时元军已经丧胆,所以能屡战屡胜。可即便如此,咱们不是也打了几十年,花费了大量银子,也没有彻底解决边关战事?”

“如今形势发生了逆转,敌强我弱,要想解决辽东之祸,必须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鞑子虽然精锐,但毕竟人少,而且不擅攻坚,只要咱们依托几个大的城池坚壁清野,他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待咱们新军练成,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防御——相持——反攻?妙啊,妙极!”

崇祯听后眼前一亮,朝中大臣说来说去就这么点名堂,但每次他听的都是云里雾里,废话太多!

哪有“靠山王”说的如此言简意赅,简直就是针针见血!

“所以咱的想法是,要练一支大概一万人的骑兵部队,当然,是逐步增加。就拿关内的流贼练手,逐步打磨成型,这支部队将来要去打鞑子的时候,还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军咱们以步炮兵协同为主,只要新式武器能跟的上,鞑子根本就近不了身!”

“好!太好了!”

听魏忠贤说的简直热血沸腾,崇祯皇帝哈哈大笑起来。

“如此,朕无忧矣!”

然后他转念一想,还是那个老话题,

“新军大约要多少人?”

“暂时三千!不然财力根本就顶不住!”

魏忠贤说的是实话,他还要留出一部分银子来研发新式武器,靠现有的这些老掉牙的装备,根本就派不了用处。

“好,三千就三千!朕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助皇叔把新军打造出来!”

“只是这新军统领的人选......”

重点来了!

魏忠贤明白,皇帝兜了一个大圈,这才是核心!

如果新军的统帅,他自己根本掌控不了,那才是最忧心的。

对此,早就有了准备的魏忠贤直接回答,

“袁崇焕可担此重任!”

“不可!他不是你说的丧师辱国之人么?”

说实话,崇祯之前确实考虑过他,因为东林党的人,多次在他面前推荐过此人,说宁远大捷就是此人一力促成,堪称军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但“靠山王”之前点名说起过,他就有些犹豫了。

再好的新星,“靠山王”若是说不行,

那行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