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裂痕之中

清晨的天空灰蒙蒙的,像是罩上一层纱。王一明站在医院顶楼的露台,手里握着一杯刚刚泡好的咖啡。微凉的风吹过,他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

手机振动打断了他的片刻宁静,屏幕上显示的来电是“母亲”。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

“又几天没联系了。”电话那头的声音透着一丝不满,“你爸的血压还是不稳,你真的没时间回来看看吗?”

王一明的喉咙动了动,却只能挤出一句:“医院的事情太多,等忙完这段时间吧。”

“你总是这样……”母亲的话里有着隐隐的失望,却没有再说下去。通话在沉默中结束,王一明看着熄灭的屏幕,眼神复杂。

上午,急诊室送来了一名肺癌晚期的患者。他的妻子和弟弟几乎冲进医生办公室,情绪激动地要求立即治疗。

“求你们,一定要救他!”妻子抓住王一明的手,眼泪如泉涌,“他才38岁,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一旁的弟弟却神情紧绷,声音低沉却不容忽视:“医生,我哥的情况你们也知道,就算做手术,成功率也很低吧?还有后续费用,家里已经负担不起了。”

“你什么意思?”妻子猛然转头,瞪着弟弟,“这是我丈夫,你居然在这里说放弃?”

两人争吵起来,情绪越发激烈,声音在狭小的办公室内回荡。王一明不得不提高声音:“安静!”

两人顿时停下,看向王一明。

“我们会尽力治疗,但需要你们做出一个清楚的选择。手术有风险,也需要家属的全力配合。”王一明用最冷静的语气陈述着事实,但他知道,这样的决定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

最终,手术方案还是敲定了,但家属之间的不和像一道裂痕,渗透到整个治疗过程中。

当天下午,王一明被陈洁叫到了她的办公室。桌上摆着厚厚的文件,陈洁用修长的手指轻轻敲了敲它。

“这是医院与那家医疗器械公司合作的协议草案。”她开口时,目光锁定着王一明,“我需要你的签字。”

王一明皱起眉头,没有接过文件:“我不认为现在是推广的合适时机。”

“那你认为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技术成熟的那一天?等患者再多死几个?”陈洁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却带着一种难以抗拒的压力。

“这不是简单的推广问题,而是伦理问题。”王一明的声音也冷了下来,“如果患者因为负担不起高额费用而被迫放弃治疗,那技术还有什么意义?”

陈洁沉默片刻,目光变得锋利:“你是个医生,应该清楚,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技术的进步需要资金支持,这是现实,不是选择。”

这场对话没有结果,王一明离开办公室时,胸口沉甸甸的。他走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匆忙穿梭的医生、焦虑的患者家属,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慢慢吞噬他。

深夜,王一明回到家,推开门时,萧秋敏正站在客厅,双手抱胸,脸色阴沉。

“你是不是完全忘了我们的约定?”她的语气冰冷,像一把锋利的小刀直戳人心。

“什么?”王一明一头雾水。

“你答应陪我去见爸妈,今天是他们结婚纪念日。”萧秋敏咬牙切齿,“结果呢?我一个人站在那里,被他们数落,你甚至连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打!”

王一明愣住了,随后抬起手扶额,语气无奈:“我真的忘了……今天急诊来了个肺癌晚期的病人,我忙到现在……”

“又是工作!”萧秋敏突然提高了音量,“你的世界里,除了手术和研究还有什么?你记得我们在一起多久了吗?记得我为你放弃了多少机会吗?”

王一明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知道,萧秋敏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但他依然无能为力去改变现状。

萧秋敏盯着他,眼神中是满满的失望:“王一明,我已经不知道你爱的是我,还是你的那些机器人了。”

说完,她转身回了卧室,留下王一明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他垂下头,额角的青筋暴露出他内心的挣扎。

凌晨两点,急诊电话响起。一名五岁男孩因脑瘤复发被紧急送入手术室。王一明匆匆赶到,看到男孩的父母跪在门口,泣不成声。

“医生,求求你,救救他!他是我们的唯一啊!”

手术风险极高,男孩的病灶位于脑内深处,血管分布复杂,即便是纳米机器人,也可能引发大规模出血。

王一明站在手术室门口,思索片刻后果断做出决定:“准备手术。”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机器人在男孩脑内的操作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手术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直到黎明时分,患者的生命体征才终于平稳下来。

当男孩父母冲进病房,看到他睁开眼睛时,喜极而泣。

但王一明走出手术室时,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他靠在走廊的墙上,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陈洁的话、家属的质问,还有萧秋敏的背影。他的技术拯救了一个生命,却无法修复自己破碎的生活。

太阳升起,医院外的街道开始忙碌起来。王一明站在医院门口,望着那些行色匆匆的人群,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

他知道,自己身处在裂痕之中:技术与人性、理想与现实、爱情与责任。这些裂痕交织成网,将他困在其中,而他却找不到出口。

**“或许,裂痕无法弥合,但它们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低声自语,眼神中闪过一丝倔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