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河内之战,群雄讨董(二)

河阳津,

地处黄河渡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眼下,韩浩正率数千兵马驻扎于此,在得知董卓大军来袭之后,其心中虽焦急万分,但亦知不可慌乱。

其深知,眼下河阳津的安危,关乎整个河内的安危,稍有不慎,便会危及联军的未来。

只见身为主将的韩浩身披铠甲,立于城头,远眺黄河对岸,不由思绪万千。

而面前这波涛汹涌的黄河,似乎也在诉说着乱世的悲凉。

“也不知我派出的斥候,是否将消息传回到袁公和王使君那里,若是援军不能及时赶上,只怕……”

其紧握腰间的佩剑,心中暗自担忧。

……

而此时,韩浩心心念念的援军,却还在路上,随着王匡火速赶往河阳津。

一路上,王匡心急如焚,不断催促士兵加速行军,若非王匡平日里对麾下兵士多有奖赏,只怕不到半路,麾下兵士必会撂挑子不干。

王匡虽然也知道,如此行军必会引起麾下将士不满,但眼下,情况危急,河阳津一旦失守,河内将无险可守,到时,董卓大军必将长驱直入,故而,也只能暂时辛苦一下麾下的兵将。

所幸经过连夜数个时辰的急行军,王匡终于在董卓发动进攻之前,抵达了河阳津!

韩浩闻讯,大喜过望,连忙亲自出城迎接。

二人相见,看着韩浩隐隐有些疲倦的面容,王匡连忙问道:

“公嗣,眼下董卓那边情况如何,可有发起进攻,我奉袁公之命,率五千兵马前来支援,依你之见,我等是否能够守住这河阳津?”

韩浩拱手还礼,道:“使君来得正好!董卓大军已在对岸安营扎寨,若是吾所料不差,待浮桥打造完成之后,其定会迅速发动攻势,我军需尽快做好准备,只是使君麾下兵马奔波许久,只怕短时间内,尚还没有办法参战,故而……”

王匡见状,连忙打断了韩浩的话头,道:

“公嗣放心,我麾下泰山军本就擅长山地行军,此行虽有些疲惫,但并不影响战斗力,且眼下麾下将士,士气正旺,趁着董卓大军尚未发现我方援军到来,我愿率军渡河偷袭董卓大营,以挫其锐气!”

韩浩见状,连忙拦住王匡劝道:“使君且慢,董卓出身边地,所历战事不知凡几,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想来必会有所防备。

且其军中多为西凉悍卒,勇猛异常,为保险起见,我等还是先凭借河阳津之险要,坚守不出,待董卓军疲惫,再寻机出击不迟!”

王匡闻言,沉思片刻,虽有些可惜无法抓住这个机会,但韩浩所言不无道理,遂点头道:

“公嗣所言有理,不过我军初来乍到,对城中情况尚不清楚,为免耽误时间,我意由公嗣全权指挥这场战斗,还望公嗣,能不负我望,将董卓大军,拦于对岸!”

“使君放心,加上使君麾下兵马,眼下我军于城中兵力已有近万兵马,凭借河阳津的地利,我有信心挡住董卓大军的进攻!”

韩浩闻言也不推辞,直接拱手应诺道。

“善!如此,一切就都交给公嗣了!”

王匡闻言,上前扶起韩浩,随后,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满意道。

……

与此同时,河阳津对岸,董卓大军营帐连绵不绝,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黑色的旗帜上绣着大大的“董”字,隐隐透着一股令人胆寒的压迫感。

董卓站在营帐前,望着对面人潮涌动的河阳津,不由眉头紧锁。

其深知,河阳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乃是通往河内腹地的关键所在,若不能迅速拿下,必将影响董卓接下来的计划。

“哼!”

想到这里,董卓当即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给我传令下去,大军日夜赶造浮桥,准备强渡黄河,我倒要看看,对面的联军能有多大能耐!”

随着董卓一声令下,手下兵士及民夫日夜劳作,一座浮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横跨黄河,连接起了两岸。

董卓亲自披挂上阵,身着厚重的黑色铠甲,手持长刀,威风凛凛地站在大军前列。

“儿郎们,今日,便是踏破河阳津之时!杀!”

“杀!”

“杀!”

“杀!”

……

随着董卓一声怒吼,大军如潮水般涌向浮桥,向着河阳津进发。

河阳津城头,韩浩与王匡并肩而立,望着对岸黑压压涌来的董卓大军,心中皆是紧张万分。

王匡的手更是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指节泛白,额头上也隐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公嗣,此番董卓来势汹汹,你说,我们能挡住吗?”

看着汹涌而来的董卓大军,从未经历过战事的王匡心中不由有些没底,遂转头看向韩浩,紧张道。

韩浩见状微微皱眉,似乎对王匡这种临战怯懦的表现有些不满,但考虑到王匡是第一次参与作战,有些紧张,在所难免,遂点了点头,神色凝重道:

“使君放心,河阳津地势险要,只要防守得当,定不会让董卓轻易突破!”

看着韩浩一脸镇定的模样,王匡心底这才稍稍安下心来,重新将目光投向城下,汹涌而来的大军。

随着董卓大军越来越近,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

“放箭!”

韩浩大喝一声,声音响彻城头。

随着韩浩一声令下早就严阵以待的泰山军与韩浩所部,顿时万箭齐发,箭如雨下,向着董卓大军激射而去。

“咻咻咻~”

箭矢划过长空,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瞬间穿透了前排董卓士兵的盔甲,将他们钉在了黄河的波涛中,河水瞬间便被鲜血染红。

一时间,董卓军中惨叫连连,士兵们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黄河水,但董卓大军训练有素,即便死伤无数,仍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排的兵士用长钩勾住城墙的石缝,纷纷开始攀爬城墙,试图登上城头。

然而,城头的士兵却是毫不留情,纷纷用长矛刺向攀爬的敌人,将他们一一挑落。

惨叫声,厮杀声不绝于耳,鲜血顺着城墙的石缝流淌下来,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分外刺眼。

王匡见状,亦是鼓起勇气,手持佩剑,亲自冲向攀爬城墙的董卓士兵。

“将士们,随我杀!”

眼看自家太守都出现在城头,一众兵士顿时士气大增,在城上与攀登上来的敌军奋力拼杀。

韩浩则时刻观察着城上战局的变化,哪里出现缺口,便指挥着预备部队过去填补空缺,战局逐渐开始陷入焦灼。

双方在河阳津城下展开殊死搏斗,刀光剑影闪烁,鲜血四溅,很快,城下便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战斗持续了许久,董卓望着久攻不下的河阳津,心中满是恼怒,其心知再继续下去,只不过是徒增伤亡,根本无法突破联军的防线,当即咬着牙,下达了命令:“鸣金收兵!”

在留下一支部队断后之后,大军缓缓退回对岸。

待董卓军完全退回对岸之后,韩浩这才率军出城。

士兵们手持火把,冲向浮桥,随着熊熊大火燃起,浮桥在火光中渐渐坍塌,落入黄河,激起一片水花。

韩浩站在河边,望着对岸的董卓大军,心中满是感慨:

“董卓麾下大军的战力,果然不凡,但经过今日之战,想来其接下来多少应该会谨慎一些,不会再如此轻易来犯,只是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一战是否有些太过简单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