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任何研究都离不开相应的理论支撑,目前直接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较为丰富,纵然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得到了国内外理论界诸多学者的认可,但对于“波特假说”在我国的实践,还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本书发现现有理论研究中仍有待丰富的部分:一是较少有研究同时检验环境规制与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对于更全面地理解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现有研究大多并未深入探讨环境规制与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路径,深入挖掘这两个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路径,有助于更清晰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因此,本书在系统地归纳和总结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合了环境经济学、金融学的经典理论,构建了环境规制与制造企业创新投入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论证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作用;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从微观层面补充了本书的理论逻辑,有助于拓展关于环境规制、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创新投入相关关系的理论研究,填补现有文献对作用机理的研究空缺,完善环境规制、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创新投入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1.2.2.2 现实意义

从现实角度来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解决生态环境与工业发展的矛盾,在保障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同时,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促进中国远景目标实现的明智选择。自《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印发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然而制造业通常是污染排放的“重灾区”,因而也是受环境规制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在我国处于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基于金融发展水平的视角分析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捕捉该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路径,有助于推动环境制度与金融制度的协调配合,进而推动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从而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构建与验证,更是进一步将视角拓宽至实际操作层面的策略与挑战,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实践者提供更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本书的研究结论从三个角度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依据:第一,对长江经济带以及京津冀和珠三角经济圈内的环境规制、金融发展水平与制造业上市企业创新投入现状的对比分析,剖析了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圈在这几个方面与其他经济圈的差异。第二,检验长江经济带内各城市环境规制、金融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上市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不同经济圈、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这有助于相关人员识别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提供现实依据。第三,从微观层面剖析环境规制与金融发展水平对制造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路径,有助于识别制约制造企业创新的因素,针对性地优化制度设计,以期实现生态建设与自主创新的双赢。本书从这三个层面为地方政府构建和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环境提供参考,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出具有现实价值的策略和方向,通过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可以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域。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深入探讨与实证研究,本书不仅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细致的理论框架,还致力于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实用的策略与洞见,推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环境规制与金融发展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的有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