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军需物资

时间流转,转眼就过了两天。

自那天晚上父子二人确定方案后朱慈煌就立刻准备了起来。

组建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所需要的粮食和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银子还好说,五十一百万朱慈煌随便都能拿的出来。

可以说绰绰有余。

就是粮食短时间内想要筹集并不容易。

而且按照规划,只筹集五千人的粮食可远远不够。

毕竟后续还是要扩张的。

所以粮食得往多了准备,但是却不能引起市面上的注意。

因为容易被官员发现,大批量的筹措粮食是很显眼的,也容易引起他们提价。

到时候加上运输消耗什么的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想到这里,朱慈煌立刻当机立断放弃了在国内购买后续粮食的想法。

国内就暂且只筹集5000人的粮食。

按照大明如今的军需供应标准,一名士兵一天的正常粮食供应是两斤左右,一月就是六十斤,一年720斤,约摸七石粮。

而盐的供应明军是一人一月有家小的两斤,没有的一斤。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蔬菜肉类等等。

但是那是大明鼎盛时期的配置,到了如今大明的军队,每月的口粮仅仅只有一半,这还是这些年魏忠贤不断捞钱这才能给的起的。

盐什么的更是完全没有,要当兵的自己去整,更别说肉菜了。

就是如今的军饷,按制一个月二两。

在天启的努力下也才只能发到一两多一点。

月月都还欠饷,这还算好的。

要是换做前世的崇祯时期,士兵连一半都没有,直接就得去挖树皮吃。

军饷?

到了后面更是见都见不到。

但是既然要组建自己的军队,那当然要往好了配的。

朱慈煌给定下的标准就是,粮食,按照每人每天三斤的量准备。

一个士兵一天三斤,一个月九十斤,一年一千零八十斤,也就是十石左右。

五千人就是五百四十万斤,五万四千石。

(注,为计算方便,一石统一换算一百斤。)

这总能让他们吃的饱吧?

然后是盐,这玩意星辰商会自己如今就在山东的海边有晒盐场,直接按照翻倍的给。

有家小的四斤,没有的两斤!

然后蔬菜和肉就要看情况供应了,毕竟这两样东西并不是能够随时供应的,要看地方。

但是肉的话最少三天要有一顿,一人一顿二两要有。

(两斤换算也用整数,不然计算的太头大了,抱歉。)

一人一年就是二十四斤的量。

五千人一年按十二万斤供应。

至于肉从哪里来?

这个不用担心,早在前朱慈煌从抽奖系统里抽出了母猪的产后护理后,养猪场就开始在全国合适的地方遍地开花。

星辰商会各地的酒楼客栈用的肉都是养猪场自己供应的。

更别说朝鲜靠海,到时候发展一些捕捞业就行了。

肉的问题好解决。

什么肉都是肉。

军饷朱慈煌就没有翻倍,在朝廷的制度上多加一两。

普通士兵一月三两军饷,骑兵七两,军官也是增加三分之一。

前期五千人朱慈煌并没有准备有骑兵编制,主要是马的问题,等到了朝鲜再从当地征召组建骑兵。

朝鲜可是有地方很适合养马的。

一月五千人的军饷就是一万七千两左右。

一年也就是二十万两左右。

总的来算,如果要由星辰商会提供一支五千人的军队的话。

那么按照一年算,光是军饷加上辅兵就要支出25万两左右。

而口粮加上运输物资的辅兵这就需要六万石,盐两千石、肉十五万斤,以及蔬菜其余物资若干。

这些全部换算成银子粮食如今一斤七文一斤,盐八文一斤、猪肉十六文一斤。

也就是粮食要花四万两千两,盐一千四百两,猪肉两千四百两。

加上军饷的二十五万两,光是军饷和吃的方面一年要花二十九万五千八百两,也就是约摸三十万两。

这还只是军饷和粮食,最关键的还有装备。

这个可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按照中央禁军的标准配置,如今两万人的中央禁军,一般有七千杆火绳枪,一杆四两,总费用两万八千两。

然后每套盔甲十二两,两万人就要二十四万两。

其他装备,如锡铤、铳套、水壶、铅弹袋等差不多要两千两。

两万人的中央禁军装备就总共需要五十六万两白银。

五千人取四分之一就是十四万两银子。

加在一起,那星辰商会最起码要拿出四十四万两白银才够组建一支五千人的军队。

计算完之后,纵使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朱慈煌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难怪说养军队就是在养一只吞金兽。

这才五千人的军队组建,就需要四十四万两了!

这数量一多起来,那需要的银子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幸,目前他还养得起!

不就是四十多万两银子吗?

小爷有钱!

朱慈煌一声令下,庞大的星辰商会立刻就动了起来,各种物资迅速进入了准备当中,只等朝廷那边事情一定,随时都可以立刻将物资送达。

而今日正是李㴏叔侄觐见大明皇帝的日子了。

由于要接见使臣,所以今天的朝会并没有在太和门举行御门听政。

早朝的地点转移到了保和殿。

一大早,天才蒙蒙亮,百官就已经在午门外外等候着上朝了。

而李㴏叔侄则在其中,不过是在极其靠后的位置,等下百官进殿后他们还不能进去,要等到上国大皇帝召见他们才能觐见。

两人都穿着自己国家的朝服,故而在一干大臣中极其显眼,在他们一来到就受到了众人的注视。

大臣们立刻就开始议论了起来。

而这种议论声顿时让本就亚历山大的李㴏更加的惶恐,头都不自觉的低了下来,还好一旁的李俌暗暗握住了他的手,这才让他渐渐缓了过来。

“王世子殿下,还请坚持住!

万不可在上国失礼,你现在代表着的是我朝鲜的脸面!”

纵使心里发虚,但是叔父都这样说了,李㴏还是强打着精神点了点头,暗暗给自己鼓气。

终于随着时间的抵达,朝钟敲响,午门两侧的大门缓缓打开,几名太监守在门前甩响了手中的鞭子,随即百官便顺着两旁的门洞开始依次进入宫中。

而李㴏和李俌叔侄也赶忙跟了上去,跟着百官一路向着保和殿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