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冯紫英诬告

“你没证据,就敢诬告林爱卿,你这是扰乱军心。扰乱军心是什么罪?你是武将应该知道吧?”

庆帝接着道。眼中厉色毕现。

冯紫英他早就看不顺眼了,是太上皇一派,手里有兵权。他的父亲冯唐是原神威将军,更是对太上皇忠心耿耿。

他几次暗示冯唐将兵权交给他。

可冯唐对太上皇实在是忠心,压根没把他的话当一回事,几次都找借口拒绝。

而且冯紫英将仇都尉的儿子打死,在诏狱还没关几天太上皇便下旨将他放了出来。

他对太上皇下旨这件事很反感。

尤为反感太上皇下旨,让贾政的女儿元春回贾府省亲。

太上皇下旨?

他是皇帝,太上皇居然绕开他这个皇帝下旨?

问题是,元春还高高兴兴地接了旨。

置他这个皇帝于何地?

太上皇的用意很明白,是在告诉贾家,元春这个德妃,是太上皇的意思,不是他皇帝的意思。这是在拉拢贾家。

他本就不喜欢元春,让她做德妃是情非得已。

本来贾家不把太上皇的旨意当回事,只是敷衍一下,做个表面功夫也还算了。

可贾家居然大张旗鼓地盖起了省亲别院。据说叫大观园。

大观园的占地面积有几十万平方。

都快赶上他的皇宫了。

可见贾家的奢靡。

贾家还挪用了林如海的银子盖大观园,到现在还没还清。

这个贾家迟早要清算。

贾家这不是摆明了站太上皇那一派么?

实在是愚蠢,认为他这个皇帝做不长久,太上皇会卷土重来?

冯紫英见庆帝动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牙齿打起了颤,腿一个劲地抖着,心中直后悔。

这皇帝就像一头蛰伏的猛兽,眯着眼打量周围,似乎随时准备扑过来啃啮。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他还不想死。

“冤枉啊,陛下,微臣真的没有扰乱军心,只是觉得,只要有疑点就应该问清楚,倒不是觉得林大人勾结蒙古人,万一是林大人的手下勾结了蒙古人怎么办?林大人怎会知道?况且。

林大人为什么连蒙古人运送粮食的位置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林大人都还没有出征。”

“没有出征,就不能知道运送粮食的位置?我的谋略和对付蒙古人的办法,要跟冯大人事先禀明?

知道了,下次我一定先禀明冯大人,而不是禀告陛下。作为主将,这些都是军事机密,怎能轻易让人知道。”

林如海嘴角挂着一抹讥笑,不疾不徐地道。

压根没把冯紫英放在眼里。

“这件事林爱卿已事先向朕秉明,难道朕要向你禀明不成?

就如林爱卿所言,这是军事机密,万一打草惊蛇怎么办?林爱卿立了功,你不仅不恭喜,还在这儿诬告,说他勾结蒙古人,我看你才是勾结蒙古的那个人。前几日你还在诏狱,上皇下旨让你出了狱,怎么,可以胡作非为了?”

“请陛下恕罪,微臣不敢啊。”

冯紫英瑟瑟发抖。

“起来吧,既然上皇下旨让你出了狱,今日暂且饶过你,再有下次,朕绝不会放过你。”

“多谢陛下。臣再也不敢了。”

冯紫英从地上爬起来,灰溜溜地退到了队伍里。

真是搬起石头来砸了自己的脚,不仅没对林如海造成什么影响,庆帝还站到林如海那一边去了。

庆帝这是表明了他的态度?

以前还有所遮掩,现在直接维护林如海了。

可不是吗,人家立了功,将蒙古人的粮草都抢了回来。

这可真是大快人心。蒙古人的粮草本就是从大庆朝抢过去的。

只是物归原主罢了。

可蒙古人就像一头野狼,从他的狼嘴里拿出食物可谓是难上加难。

“陛下,微臣觉得冯大人蛊惑人心,意图扰乱军心,应关进诏狱。林大人立了功,那可是十几万人的粮草,应给予奖励,否则会寒了将士们的心,立了功,不仅没奖赏,还要被诬告……”

忠顺亲王这时出列道。

他是皇帝一派的人,自然维护林如海。

“不仅寒了将士的心,还会说朕赏罚不明。朕就赏赐林爱卿黄金百两,绫罗绸缎一百匹。凯旋归来后朕犒赏三军,还会有赏。只要能打败蒙古人,哪怕让朕拿银子也在所不惜!”

庆帝朗声道。

声音在殿内回响着。

众人不由心生羡慕,那可是黄金百两啊。

庆帝一向不怎么封赏大臣,只因国库空虚。

太上皇在位时连年发动战争,可谓是穷兵黩武。

甚至攻打了南边的南蛮。

南蛮其实比蒙古人还难得打。

在大秦统一的时候,南蛮属于南方的百越。

是当年秦始皇时候的将军,赵佗驻扎在百越的几十万人马。

结果赵佗自立为王,带去了中原人的文化,又跟当地人结合。

有了中原文化的南蛮自然比蒙古更加先进。

而且那里的气候十分潮湿,易生瘴气疫气等疫病。

派军队驻扎根本适应不了那里的气候。

所以特别难得攻克。

当年太上皇带着贾代化贾代善攻到南蛮,结果不仅没攻下来,还使得国库空虚。

太子趁机作乱,意图篡夺王位。

庆帝于是带领忠顺王将太子拿下。

太上皇出征回来让位给了庆帝。

庆帝接手的大庆朝是风雨飘摇的王朝。

“微臣多谢陛下。定不负陛下重托。”林如海跪下来谢恩。

林如海回到了贾府,被老太太叫进了荣庆堂。

老太太一脸慈祥地看着林如海。

“听说姑老爷立了功?我老太婆真是看走了眼,以为你是探花郎,只是学问多,哪曾想你居然用兵如神,懂兵法。如海,你怎会懂兵法的?敏儿从未提过这件事。”

林如海扬了扬眉。

“实不相瞒老太太,祖父之前都有兵法书,高宠失传的七十二套枪法祖父也都传给了我,再加上经常研习枪法和兵法,所以……”

“原来是这样。”贾母颔首,随即沉思着。

“姑老爷,能不能也把我带去战场?我早就想见识一下打仗是什么样子了。”

探春摩拳擦掌地道。一脸的兴奋。

“三妹妹,你可是个女孩子,怎能去战场?宝姐姐那是没办法,必须跟着姑老爷。”

迎春吓了一大跳。

这三妹妹的胆子可真大,战场可是你死我活的地方。

探春一脸的英气,显得愈发的顾盼生辉,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道: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就是要见识见识,说不定还可以上战场杀敌,再不济也能帮姑老爷缝个衣服什么的,战场上,鞋子衣服容易破损,战甲也不是那么经穿……”

“我支持三妹妹,她说得对,谁说女子不如男?读书,上战场都可以。不如二姐姐也一起去吧?而且,我也决定跟着爹爹去战场,我也会武功。”

黛玉在一旁道。

尖尖的下巴扬得高高的,一副骄傲的样子,仿佛已经立下了军功。

“黛玉,你还是在家吧,你的身体没有好完全,战场上可是没有人参,燕窝,肉桂这些东西的。万一断了补品身体又差了怎么办?”

林如海关切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