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地里还没有打点完毕,就听到隔壁老赵家的牛掉在那坑里,就大家一起去帮忙。
老赵家的老父亲也是曾经的老书记,虽然现在已经过世了,但当时在寨子里面也算是两个书记之一。
姓赵的这个书记据说是一个孤儿,亲戚家寄宿长大,所以从小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比较洪亮,敢大声的说出来。
他没有读过几学书,也没有什么文化,但劳动生产队的时候缺很多的干部,尤其是敢于说话,敢于安排任务的干部,于是他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了一名干部。
最后,在乡党委担任武装部长,一直到退休退休时工资八九千,也算是寨子里面的富有人家。
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我说的老赵,就是他的大儿子。与我家是房子接着房子的邻居,算是邻居关系处理的也比较融洽。
跟他家的关系还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当时因为我们家的粮食每年都不够吃,一年种的粮食基本只够吃半年,所以每年都需要借粮,但是借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春天借100斤的粮食,秋天要还1000斤,所以导致每年粮食都有亏空,都有欠缺,所以跟老赵家的关系是从借粮开始的。
老赵家虽然富有,但是子女都没有上几学书,都没有继承他的衣钵,所以他的三个女儿外嫁之后,两个儿子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身份的缘故,跟我们的关系还比较融洽。
再加上现在也算是亲戚,尤其是小辈之间,所以平时大事小事,我们经常往来吃点好的,或者什么都会叫在一起,甚至晚上无聊,大家都会在一起相互聊天儿。
老赵家也很富有,养了几十头牛,牛价好的时候他舍不得卖牛价差,喂不了牛,又卖不出去。他家也有两个儿子,也不喜欢读书,他们都出去务工去了,家里面只剩下两个老人。在寨子里的街坊邻居住在家里面的,基本上是老年人或者小孩子,这是农村的基本特点。
虽然每家每户基本上很少种粮食,仅仅种一点自己吃,更多是种一些蔬菜或者水果,每年喂几只鸡,养几头猪过年就是基本的种养殖状况。
老赵为人耿直,没有他老父亲的弯酸。前段时间刚生病住院花费了多钱,差一点没救活过来。生活一团糟,两个儿子也不争气。
这几年老赵家也是多灾多难,不是他妻子摔倒就是他生病或者家里面养的牛摔倒,生活的各种不如意似乎都不期而至。
据说所他家的房子后面的后山近年来安葬了好几个不是正常死亡的人,在农村都很重视风水问题。
我们居住的这个村寨,现在叫龙山寨,其实以前不叫这个名字的,以前应该叫官家寨。据说清朝晚年间,住有七八十户同姓人家,后面因为以安家发生争吵,两家长年累月的打架斗殴,相互厮杀,最后该搬走的搬走,仅留下我们这一家一直坚守在这里。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祖祖辈辈几代人一直在坚守的是什么,是曾经的那一份辉煌,还是那一份刻骨铭心的记忆,还是我族的那一份荣耀,我觉得或许都有一点点儿,但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坚守的是这一块土地。
说实话,我们这里的土壤也不肥沃,以前这里的土壤种植的粮食基本上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所以很多人都搬出去了,但是这里有得天独失的优势,这里虽然是半山腰,但是看上去就像一把巨大的座椅,就是座椅的靠背的椅子,就是座椅的位置,坐椅的前方直接停在北盘江岸边。
我们从爷爷辈基本上是单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才有两弟兄,并且哥哥也没有后人。下一辈正好是三弟兄,也算是有一些发展。
其实我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了,我只希望我坚守的这一块土地可以给我更多物质的回报和精神的慰藉,至于下一辈的发展是他们年轻人的事,我不想过多的干预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