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教于乐也能称心如意
- 吕沁融
- 2195字
- 2024-10-23 15:46:07
一、何为“家长”?
家长赋予了孩子生命,是孩子一生中最早的模仿对象,也是孩子一生中最久的情感牵挂。家长带给孩子物质、精神的多种滋养,孩子的成长、成熟都离不开家长的呵护、教育。
由于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越来越社会化、模块化,家长的权威性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被削弱,接踵而至的是,家庭教育的目标越来越不清晰,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很多家长不知道,家长的天职到底是给予孩子衣食无忧的物质保障还是精神陪伴?家长教给孩子的,到底是出于对社会评价体系的遵从还是对未来孩子成长所需的判断。在社会、个人、孩子三层关系中徘徊、迷茫,这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
晓丽今年6岁,妈妈是一位律师,爸爸是一位IT工程师,平时工作都很忙,经常让晓丽住在外婆家,周末接回自己家,一家三口度过周末。因为家庭物质条件比较好,平时爸爸妈妈不加班、不应酬的时候也经常带晓丽和外公外婆出去吃饭,或者周末去周边度假村游玩,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时光。晓丽的爸爸妈妈一直觉得一切都很和谐,事业、家庭平衡得非常好,晓丽也表现得非常乖巧。
可是当晓丽进入幼升小阶段,妈妈发现,孩子惧怕和同龄孩子长时间相处,不愿意说话,经常被孤立,学习成绩不佳。晓丽妈妈以为是孩子不适应新环境,也曾批评她不认真上课,但都不起作用。渐渐地,晓丽妈妈发现孩子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偷偷玩平板电脑,好几个小时也停不下来,一旦说她几句就会和大人闹,和平时乖巧的女儿完全不同,就算周末和大人一起出去玩,也没有以前开心。感觉到问题严重了,晓丽妈妈开始咨询身边朋友该怎么办,并寻求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的帮助。
经过多次谈话与接触,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给予晓丽妈妈以下分析与建议。
第一,孩子孤僻的问题。孩子从小和老人一起长大,只有周末才能接触到父母,在她的感性认知中,外公外婆可能在情感上比爸爸妈妈更亲近,父母的形象是精英的、权威的,也让她从小养成了在父母面前“听话、乖巧”的样子,这种模式,孩子会潜意识地隐藏自己的情绪,比如和家长在一起的时候,本能地将自己不开心的情绪隐藏起来,所以这几年,父母觉得关系很轻松、很融洽。当这种模式因为幼升小而改变,她需要面对新关系、新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原本平稳的情绪和生存状态就失衡了,而这些问题晓丽又不能及时回家和父母沟通,久而久之得不到改善,她就越来越小心,表现出孤僻、不合群。
第二,孩子过早沉迷游戏问题。外公外婆的养育方式,是吃饱穿暖,很少关注孩子成长的丰富精神追求,比如,交朋友、观察环境、探索新事物等,且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晓丽从小就明白不能让外公外婆太劳累,所以也会很善意地不把自己遇到的校园问题告诉外公外婆。双休日和父母出去玩,也是以休闲度假为主,没有长时间的情感沟通与问题分析,所以,大部分时候,晓丽其实处于精神孤独状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当接触到电子游戏,并发现电子游戏可以缓解她的不安与焦虑,她就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父母中断她的游戏,等同于剥夺了让她感到快乐的世界,所以就会产生过激反应。
晓丽妈妈和爸爸认真思考了老师的分析与建议,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他们以为孩子还小,也不想过早地给孩子学习压力,所以将自己的时间切割为周一至周五努力工作,周末陪孩子玩耍,这样看上去很高明的安排,其实是对“快乐成长”理念的肤浅理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需要衣食无忧、轻松自在的氛围,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学会处理和家人、朋友、环境的关系。宋庆龄先生在1963年第6期《中国建设》上发表的《缔造未来》一文指出,在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中,物质条件是重要的,应该毫无例外地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们。然而重要得多的是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要使他们的生活有目的,这个目的应是把个人的前途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联系起来。
我们须知,快乐成长缘于多种需要的满足,如果家长仅仅停留在满足孩子生存所需,而不关注其精神所需,那么日积月累,其他欠缺带来的不愉快会慢慢占领孩子的内心,问题也会积累成疾,通过其他形式暴露出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对家长深度关注孩子成长状态、调动积极性具有启发性意义。
图1-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图
人物介绍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
快乐,不仅仅是给予,更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的能力——这便是家长的使命。参考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五个方面去综合考虑孩子不同时期的教育目标与方式,对于当代家庭教育会更具积极意义。教育是启发,是通过拓展孩子认知世界的思维,培养其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进而帮助他们充分表达内心的世界。引导他们思考,引发他们质疑,满足他们好奇,实现他们理想,这个过程有利于从内至外地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并收获品学兼优、爱好广泛、亲近社会的多元能力。如此一来,在未来他们需要独立应对时代挑战、环境变化、情感问题、亲子关系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充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