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立族(求今日追读)

重阳节,是中华民间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人们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在九月九这一天,阳光洒满大地,大明各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菊花香。

杨族过去的半个月里,七户家庭齐心协力,不辞辛劳地共同筑就了一座庄严的宗祠。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杨家的宅院就已经热闹起来。

家族成员们穿着整齐的服饰,面带笑容,忙碌地张罗着各项准备事宜。

在庄严的时刻到来之际,众人步履坚定,共赴宗祠举行立族祭祖仪式。

老爷子稳步行前,率领队伍,紧随其后的是杨父兄弟二人,接着是杨兴三兄弟,最后是杨平老爷子所带领的六户男丁,井然有序地紧随其后,共同虔诚地向先祖们献上敬仰之情。

在前往宗祠的途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周边村庄的村民们纷纷驻足围观,好奇地探望着这支队伍。

尽管杨兴家族目前的男丁仅五十余人,但有了新晋秀才杨兴的加入,预示着杨族未来有望成为举人世族,甚至成为太和县屈指可数的进士世族。

因此大家纷纷前来表示祝贺,对杨族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大约巳时一刻,众人整齐着装,排好位置,老爷子稍许靠前,威严而庄重,杨平老爷子等几位长辈则分别立于两侧,以显尊贵。

随后,杨父、二叔带领的十几位中年汉子紧随其后,秩序井然。

最后,杨兴和杨东等同辈的年轻人依次排列,步伐矫健,象征着家族的新生力量。

整个队伍严谨有序,展现着杨族的团结与威严。

“大明永乐十三年九月初九,太和县四团村杨姓一族,今日建立!

恭敬祖先,祈福家族,愿吾族世代繁荣,子孙昌盛,家道昌明,福寿安康。

祝先祖英灵永存,庇护我辈,共谱华章。”老爷子手拿高香走上前,给上方三排先祖敬香道。

元末明初战乱,几家都是因逃荒,而响应洪武大帝移民迁移到四团村,也只能记住上三代先祖。

杨兴的上三代先祖牌位均居于每排左侧显要位置,这不仅仅是对先辈的尊崇,更彰显出主脉在宗族中的重要地位与责任。

随着老爷子这位族长敬香叩拜完成,紧接着,杨平老爷子们及杨父、杨兴等人紧随其后,一一上前上香祭祖,表达对先祖们的深深敬意与怀念。

众人完成之后,老爷子指着宗祠内立着的青石念道:“今日后,族内要颁布以下族规:一,遵守国法,谨记家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等三十条族规。”

核心内容就是让家族之人互相团结,不可内讧,不能欺负老百姓,违者轻则杖法,重者逐出家族。

这些基本都是杨兴定下的,就是怕以后自己要是坐上高位,家族之人仗势欺人,激起民愤。

立族祭祖完毕之后,众人一一散开,邀请乡亲们帮忙收拾,摆开桌椅,迎接贵客,参加宴席。

随着日头升高,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们陆续到来,他们或步行,或乘车,带着各自的祝福和礼物,来到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

来参加宴席的人太多了,坐了整整三十来桌,有王掌柜等太和县几家商贾,也有亳县陈海一家和张仁民这位药材商。

同时太和县周边像李弘几家地主也都来了,还有杨兴县学同窗十几人。

“杨族是真的起来了,看这架势,要不了几年,那就是大户人家,世族之人。”

“哎,谁能想到,几户杨姓,居然立族这么隆重,这可是村里最热闹的一族呀!”

“看来这以后四团村,要改名咯!”

周边坐着准备吃席的乡亲们,看着杨兴等人忙碌的身影,闲聊道。

有人看到四团村张里长和几位村老坐在附近,善意提醒道:“都小声点,没看里长在附近嘛!”

张里长,其实早就听到乡亲们的议论声了,看着热闹的杨族,只能低头黯然,自己这里长之位是当不了多久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客人开始陆续到来,宴席开始,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都是杨母和二婶带着六家妇人亲手制作的。

鸡鸭鱼肉统统都有,每桌五斤酒,光这一桌成本就要一两银子,这可是老百姓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宴席。

最让大家惊讶稀奇的是汉堡和西瓜冰沙,这可是稀奇物,可让陈海这几家商贾勾起好奇心。

纷纷询问着身旁杨兴的族人,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制作的,只能告诉说这些是族长家做的。

和杨兴关系好的陈海,悄悄来到他身旁,疑惑的问着:“杨兄,你家这看着和包子似的东西,还有这冰沙这么甜,是怎么来的?”

杨兴看着陈海好奇的样子,忍住笑意,淡淡回道:“陈兄,这可不能和你说,我家这以后还要靠着赚钱。”

陈海摸了摸头,想了下问道:“那这样的话,杨兄能不能来我家卖?”

“不行啊,这只有我母亲她们会,不方便去。”杨兴直接回绝道。

“那好吧。”

杨兴看到好友失落的样子,想了想安慰道:“这个过段时间,说不定可以把法子卖给你们。”

“这......也行,那到时找个时间商谈。来,我敬杨兄一杯。”看到还是有点收获,陈海笑了笑,端起酒杯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几无余菜,但凡还有一些,也都被乡亲们打包走了,真是一点都不浪费,每桌盘子都干净都不用洗碗了。

有着杨兴传授给杨母和二婶的经验,这做出来的菜,连陈父都赞不绝口,嚷嚷着要跟杨家学习厨艺。

杨兴没办法,只能说出是秘方,不能外传,商量约定每年选个日子比拼交流一番,陈父才作罢。

-----------------

PS:

感谢【书友121007224240682】老总送来的两张月票

感谢【书友20210301106577971364】老总送来的一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