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农村生活

“爹,兴儿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是回来路上想了一些事情,也和我商量了下,这不就回来了解家里情况,好做安排。”杨父笑了笑,耐心帮忙解释道。

老爷子听了杨父的回答,随即笑呵呵道:“兴儿有什么主意,可以和爷爷还有你二叔说。”

杨兴思考了半天后道:“爷爷,二叔,我对院试考试有信心,届时考中秀才几率很大。”

“考完后,我应该就进入县学读书,到时我想让家里在县城买个店铺,方便到时做生意,这样就不用到处跑,也好到时方便扩大家里的生意。”

老爷子和二叔听了杨兴的话后,思考了一会,对着他点了点头,让他继续说。

“还有家里的芒硝这段时间制作好就先不用卖的,也提高下产量,到时我和我爹还有二叔一起去隔壁亳县卖,那里是药材大县,要的量大。”

“兴儿,去亳县我和你爹去就行。”

“是啊,兴儿,让你二叔他俩去就行,你就好好在家准备院试就行。”老爷子赶忙接上二叔的话语,嘱咐道。

“爷爷,二叔,我去亳县是有原因的,我认识一位同学在亳县是做酒楼生意。”

“我和你们一起去,到时可以让他帮忙介绍下亳县情况,而且我现在是童生,出门也比你们安全些,等你们熟悉亳县情况,到时我就不去了。”

“那行,你可以去,但是不能耽误备考。”老爷子想了想,还是勉强答应下来。

晚饭后,杨兴一家人回到东厢房,杨兴抱着小妹,听着杨母叙说这段时间家里的情况。

最重要一件事,是这回布店王掌柜又亲自送来了贺礼。

有过上次经验,这次送的礼就少了些,就五匹布。

这五匹全是绢布,上等的苏绢,本来杨母不想收下,但王掌柜说着不少好话,无奈只能收下。

“娘,收就收吧,以后要是王掌柜还送礼,超过五匹布的价值,你就不收,或者就象征性拿一点。”杨兴耐心的教导着杨母,主要还是怕收太多,以后人情不好还,现在还能请人家吃顿席。

这一天晚上,杨兴没有再看书,洗过澡后,躺在床上和老弟聊着天,顺便了解学堂的情况,也好明早去见先生,有一定准备。

太阳初升,杨兴和往常一样,和老弟吃完早餐,叫上杨东三人一起去学堂。

一路上杨兴也和几人聊着最近学堂的趣事,分享考试之间的一些经验心得,同时叮嘱几人不要荒废学业和锻炼。

还顺便考察了下,府试前教几人的百位内加减法,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

当走进学堂,同窗们看到杨兴,一个个都嗷嗷叫了起来,这几年大家一起学习,不到四十人的团体,也没有啥大矛盾。

有同窗未来能考中秀才,比自己考中都要高兴。

毕竟,这是这些年来,周边三五个村唯一有可能出的秀才咯!

杨兴走到讲台上,看着下方说道:“各位同窗,吾有幸和诸位一同学习多年,来日能中秀才,也需要诸位的帮忙,接下来三个月希望诸位多多关照。”

“杨兄,吾等还要和你多多请教呢!”

“届时你可以不要藏私。”王良笑呵呵的说着大家内心的话。

杨兴回到座位后,大家围了一圈,听他讲述着这段时间的趣事。

大约一炷香时间,王秀才走进学堂,大家才意犹未尽的走回座位。

王秀才看到吵闹的场面,本是想批评这些学子,但看到是杨兴来了,瞬间笑呵呵对着下面学子,让其准备开始学习,把杨兴叫到隔壁房间。

“杨兴,你这回府试怎么只得第二,是有何原因吗?”

“可有把握今年考中秀才?”

杨兴微笑了下,解释道:“先生,学生这回是八股文未做好,所以名次下降,这秀才之名,学生有信心。”

王秀才深思熟虑一会道:“杨兴,那这段时间老夫就好好教你八股文,届时院试能考一个好名次,届时成为禀生,也能食公粮。”

“学生明白,之后还请老师多多教导。”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是一年麦收时!

此时的四团村田地里,村民干劲十足的收割着小麦,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呀!

自从杨兴醒来,先把家里的粮食产量提高后,村里人看到,也都虚心过来请教。

虽说之前和乡亲们有着一些鸡毛蒜皮之事,但已过去。

现在大家也都和和睦睦,也不在乎那么多,互相分享种田经验,也没啥的。

经过两三年的改变,现在四团村亩产平均有一石,足足一百五十斤之多。

这可比周边其它村高了一二十斤咯!

每家每户几十亩地,靠着这几十来斤的增产,能多养活两三口人。

再加上这几年,杨家对村里人或多或少的帮助,又把几户杨姓团结起来,村里其他人对杨家都是热脸相迎,有些积极的都来帮杨兴家收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人生在世,不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嘛!”

“既然这世道对老百姓不公平,那就去改变它,先吃饱穿暖,就从村里慢慢先改变吧!”杨兴看着面前麦地洋溢着喜悦的村民们,感概道。

看着家人在田间忙碌地收割小麦,杨兴被这周边的氛围感染,毫不犹豫地冲向田地,一把抓住麦秆往上拔。

老爷子看到孙子下地,用手拔麦,没好气地道:“乖孙儿,你这方式不对,靠双手拔,手都磨脱皮咯。”

“你这读书,怎么把吃饭的活都忘了?”

杨兴傻呵呵回道:“爷爷,我知道用镰刀收麦,这不是想试试自己的力气,顺便亲手近距离体验嘛!”

“那你好好体验,家里还要赶紧收完这二十五亩地。这几年家里开垦了几亩地,现在都要忙不过来咯!”老爷子笑呵呵看着傻样的的孙子道。

“嘻嘻,以后还有更多呢!”

“对了,爷爷,咱家后面那一片地,有多大呀,怎么没人种?”杨兴站起身,指着身后百八十米远的那片地道。

“那一片都是荒地,咱们村都是沿着茨河边,隔着大堤半里地开垦的农田。”

“你指的那一片距离太远,拉不上水,都还没有开荒种上。”

“估算应该有个上千亩,要是咱家人口多,倒是可以慢慢往后开垦上。”老爷子看着孙子对种地感兴趣,也耐心的介绍道。

“爷爷,那你想种上这些地嘛?”杨兴笑嘻嘻的问道。

“咱家能有百八十亩地,爷爷都高兴死咯!”

“不指望着能有这上千亩呢!”

“你好好读书,到时成为举人老爷,爷爷就满足啦!”老爷子被孙儿问的,突然笑着合不拢嘴。

旁边干活的二叔,突然转头笑呵呵看向这边道:“兴儿,二叔我想种这几千亩地,我不嫌累,到时让家里天天给你做白面馒头。”

“二叔,那就说好咯,到时让你种这几千亩地,你可别嫌累,哈哈!”看着朴实的二叔,杨兴笑呵呵的打趣着。

“兴儿,你别打趣你二叔,你好好读书,先考上举人,咱家才能像隔壁五星村李举人家那样,种上五六百亩地。”杨父看着叔侄二人,没好气的道。

杨兴笑呵呵没有回话,看着身后那一片地,想起后世老家这片地四五月时,可都是一片金黄。

而现在却是杂草丛生,只能溜溜马、牛羊。

都怪人太少了!

此时的四团村,放在后世能有差不多三四个镇一般大小,一眼望不到头。

可开垦地绝对有十万亩之多,根本就不是一百多户人能种的过来的。

要是把这些地都开垦上,发展好农业,养活个上万户还是可以的。

更别说一县之地发展好,养活几十万人口都没有问题。

中原之地这样的县太多了,可惜现在就是发展不起来,一直被江南压制。

既然自己来到了这,还是一穷二白没有地主的村子,就让自己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吧!

周边乡亲们,都未注意到农田里一位少年立下这么大宏愿。

此时的每家每户看着地里丰收的小麦,干劲满满,热火朝天地收割。

短短五天内,整个四团村的小麦就被顺利收割完。

杨兴一家称算了今年小麦产量,亩产达到了一百六十来斤,最高一亩良田产二百一十斤,这放到整个大明淮河以北地区,那也是数一数二。

这可让杨家连续几天,都是白面馒头加肉包子,干劲十足生产着芒硝,每天都有三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