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举办中秋庆典,让大臣募捐

朱棣自以为除了自己之外,文武百官哪一个不是满嘴流油,腰缠万贯。

所以现在一次性赏赐给朱高烨那么多钱,他都自我感动了一会。

并非所有人都见过两千万两巨资,但是赏赐给朱高烨的这点零头,众人也都没有意见。

“皇上英明!”

“梁王殿下这次平定了江南叛军,功不可没,而且还缴获了那么多银子,充盈国库,正好缓解国库空虚。”

户部尚书林栋才当即站了出来,吹出一波彩虹屁。

“哼,你这马屁拍得倒极响,林尚书这左右逢源的能耐,运用得愈发成熟。”

林栋才没想到自己的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朱棣压根就不领情,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阴阳怪气地怼了他一句。

见状,他哪里还敢多嘴,连忙退了回去。

“哼,你们不要觉得梁王带回那么多钱,你们就能松懈下来。”

“咱之前提出募捐的建议仍然有效。”

“所有人都要有所表示,咱要看到你们的诚意。”

“不过梁王例外,他毕竟给国库带回那么多银子。”

“还有半个月就是中秋佳节,户部尽快把此事办妥,募捐的钱用来筹备中秋庆典。”

“潘志刚负责中秋庆典一切事宜,要人要权咱都给你配备齐全,如果还办不好,你就可以告老还乡了。”

朱棣一想到潘志刚时常弹劾自己,对他也不客气。

“臣遵命!”

这种事情若是在往年,那可是个肥差,很轻松就可以从中中饱私囊。

在朱高烨还没有带回巨额款项时,朱棣说今年的中秋庆典,由于国库空虚,朝廷不再拨款,而是由文武百官募捐。

满朝文武自然不乐意,想方设法拒绝。

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礼部尚书潘志刚。

不但自己也要掏腰,还要厚着脸皮去募捐,这件事情办不好,自己还要承担风险。

所以潘志刚极力反对,甚至当众弹劾朱棣太过奢侈,不知道体恤百官。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朱棣费尽心思给他设下的套。

朱高烨去平定江南叛军的事情,文武百官都知道。

却没有人知道朱高烨会带回那么多银子。

不然他们还费什么劲。

可是现在才知道什么都迟了。

只能尽可能办好朱棣交代的事情。

明明知道是个陷阱,潘志刚也不得不往里跳。

朱高烨回来后终于过上了几天轻松安逸的日子。

不过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朱高烨悠然自得享受美食的时候,大小官员都叫苦不堪。

朱棣已经下旨,他们虽然不愿意募捐,却也没办法。

只能苦着脸,挨家挨户都捐了一些钱。

募捐的事情,朱棣是让户部尚书林栋才负责操办。

可是林栋才也就是走个过场,募捐获得了五百六十两,交给潘志刚就没他啥事了。

潘志刚一看就这点钱,心里生气,却也没办法,只能自己再跑一趟。

加上自己平日就跟林栋才不对付。

潘志刚先去拜访跟自己关系好的官员,首先是国子监吴文峰。

吴文峰得知潘志刚亲自上门,连忙到府门迎接。

“潘大人,这事还劳烦您亲自过来,下官实在是过意不去。”

他们两人平时交情颇深,而且潘志刚还是他的靠山,所以他这话确实发自真心。

“文峰老弟,此事还需要你慷慨解囊,不然老哥我保不住乌纱帽,甚至就连项上人头都未必能保。”

潘志刚一脸愁绪,握着吴文峰的手,神色迫切。

“潘大哥此话言重了,大哥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小弟一定全力支持。”

吴文峰心里其实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如果不捐出更多的钱也没事,可是他还觊觎更高的位置。

所以他就必须极力保住潘志刚。

那样他才有机会爬得更高。

“兄弟,你只要再援助哥哥六万两就行,哥哥再去别的同僚那边想想办法,只要能够筹集到四百万两,就能保住哥哥的乌纱帽。”

潘志刚知道吴文峰家产早已超过百万,不过他也不敢要得太多。

毕竟两人的交情还需要细水长流,不能因为一件事情就惹怒了吴志峰。

就算吴志峰一毛不拔,他也没办法。

但现在他也只能找这些平日里跟自己关系好的同僚要钱。

即使自己大出血,补足短缺的大头,也得咬牙撑过去。

吴志峰为了表现自己对潘志刚的敬重,一咬牙翻了一倍,给出了十二万两。

这大手笔,直接把潘志刚感动得眼眶都红了。

从吴志峰家里出来,他又去拜访了别的好友。

潘志刚毕竟是正二品高官,又是自己亲自上门,平时大伙儿在草堂上每日都相见,所以别的官员也不好为难潘志刚。

只要潘志刚找上的官员,他们也都大方的增加了自己的募捐额。

可是潘志刚募捐过程中也并非都那么容易。

朝堂上当然也有跟他意见相反的官员,久而久之就成为冤家。

潘志刚的阵营是属于东林党。

但是这些年来,江浙党派渐渐势力愈发强大。

若是在几年前,这件事情还算好办,可现在困难就大了。

许多站队江浙党派的官员根本不搭理潘志刚,甚至有人连门都不开。

有些人虽然开了门让他入府,可捐出的银子只有几两,以此来打他的脸。

潘志刚被气得想要吐血,不过离开时那几两银子他照样拿走。

他本着积少成多的原则,主要是离目标差得太远,即使是几两银子,他也要收下。

毕竟乌纱帽和面子相比,根本就没得选。

潘志刚可谓是费尽心思才凑足了四百万两,他赶紧筹集中秋庆典有关事项。

眼看着离中秋越来越近。

朝廷却突然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当时四川地龙翻身时,朱高烨在赈灾过程中率领当地百姓播种的粮食都没有存活。

因为当地遭遇了一场洪水灾情,就连刚刚搭建起来的房屋,也都付诸东流。

洪灾把四川地区百姓坑苦了,但面对天灾,也不是人力能避免的。

百姓只能对天长叹,老天爷何其不公。

不过就在众人悲苦之际,当地灾民突然收到了一笔朝廷的赈灾款。

数目竟然高达两千万两之巨!

刹那间,四川地区的灾情得以缓解。

灾区百姓经过这两次灾情,对朝廷感恩戴德,聚集力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