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导航成长,智慧陪伴

现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体,三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家庭自身的迫切愿望,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关系到个人事业成败、国家兴衰的大事。家庭教育的根基在家庭,关键在家长。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教育的引路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学校、社会所不能代替的,它侧重于道德教育,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这种教育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来实施的。家长究竟该怎样帮助孩子,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导航系统”呢?

明确定位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加强和发展。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并构成教育的有机整体,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必由之路。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减少和抵抗社会的消极影响,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是家庭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重视家庭教育,才能搞好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当孩子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能力时,家长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指导。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初中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单纯的知识教育难以实现此目标。重学习成绩、轻品德教育的趋向和教育方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首先,家长要注重德育,对孩子要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法纪的教育。初中阶段是德育的关键时期。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娇惯溺爱、百依百顺,甚至用金钱、物质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陷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拜物主义,产生羡慕、向往、追求高消费的思想,使孩子丧失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良好品德和立志成才的崇高志向。

其次,家长要优先考虑孩子成长所需,重视精神层面的教育。家长要将家庭的文化建设放在优先的地位,重视和加大家庭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家长要注意教育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和意识,锻炼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品德,培养孩子宽容、善解人意的风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留一些困难、障碍、曲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去处理、去完成,使孩子领略成功的喜悦,丰富精神生活。

最后,初中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家长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营养,同时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多让孩子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德、智、体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不偏不废,孩子才能智力强、素质高、身体壮。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行动,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由家庭教育的特点可知,子女的性格、思想、生活习惯等父母都非常熟悉,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家长不能忽视和放松对子女的教育,片面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把子女送进学校就不闻不问了,认为有学校、有老师教育就行了,这样的家庭环境,子女是难以成才的。

尊重信任

家长的教养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家长如果溺爱孩子,一味迁就孩子,孩子会变本加厉,从而养成坏习惯;家长态度坚决,孩子也会慢慢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养成好习惯。当然,禁止孩子的某些行为和拒绝孩子的要求是很讲技巧的,前提是要保护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除了尊重孩子之外,家长还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不过多限制,不随意打探孩子的隐私。随着孩子的成长,要给孩子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虽然适当的管教是必要的,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更多的是要引导孩子自觉和自律,给孩子自主空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自己与孩子关系上的困惑。家长过分管制日趋成熟的子女,是许多孩子生活不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系良好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家长要想方设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家庭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有研究报告指出,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有显著影响。在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人际关系比较好,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在冷漠、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自卑,缺乏安全感,不思进取,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攻击行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过,孩子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家庭的影响。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环境不太理想,所以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大的个人努力应对环境的挑战,因此各方面能力更加突出。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沟通可以是分散进行的,比如一起散步或出游时,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沟通时,要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样才能达到深度沟通的目的,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让孩子独立,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喜欢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就用什么方式;不要拔苗助长,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认为父母的教育作用不大,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父母和孩子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维,相较而言,父母一般是强势思维,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自己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说话做事,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里,父母不需要为孩子放弃自己的一切,父母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有正常的夫妻相处空间,有自己的事业成长空间,有自己减缓压力的空间。只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不过于依恋孩子,才能适应不断成长的孩子,也才能赢得孩子更长久的敬爱。

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家庭教育贯穿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思想,点点滴滴融入子女的心灵深处,为子女指引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对自己的要求比较宽松。整日吃喝玩乐、不讲信用、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培养不出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也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孩子不是斥责就是打骂,总在孩子面前吹胡子瞪眼、摆家长架子,对这样的家长,孩子往往口服心不服,叛逆心理也会越来越强。

家长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姿态与孩子谈心,孩子才能向你吐露心事、讲真话,否则容易产生代沟,思想产生隔阂。家长需重视日常修养,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而恒久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无不带有家长的烙印。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言行一致,孩子会言行一致。

宽严相济

首先,“宽”是指家长对孩子要真正关心爱护,对他们的某些缺点、错误,对他们的某些反常行为,要持宽容态度,不是见到错误就批评指责,而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克服的途径和方法。而“严”是指对孩子的行为、想法要细心观察,密切注意,随时掌握情况变化,严格管理,控制不良行为的产生,引导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如果“严”得出了格,目标过高,孩子即使用尽全力也无法达到,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父母提出的要求应符合孩子实际情况且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此外,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让孩子明白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不能模棱两可,让孩子无所适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不能说了不算数,或者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否则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最后,还要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信奉“听话道德”。不能认为孩子稍不服从就是大逆不道,这样往往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我们主张孩子在行为上以听话为主,不打架、不骂人,有文明行为,而在思想上可以“不太听话”,要有独到见解,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