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不发问,也不回答我们芸芸众生提出的问题。”
是的,宇宙如此自由,哪怕你去吃土也不会在意你。自然只会自然的去做出她的决定,而不会在于人类如何看到她,正如她的美丽,绝不是由于人类的欢欣而且展示她的美丽,而是她本便如此美丽。
冰封的瓦尔登湖,泛舟的条件被破坏之后,生活家梭罗便开始了他的冰钓生活。冰钓,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荒野求生类节目的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个活动之一,一个钓竿,一个洞,一只饵,广阔的冰封世界上就这么立着一个小人,他就这么等着,等待大自然给予他的厚礼。
人们总是容易受限于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烦恼,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角停留在了生活的深度上。
太刻意于生活的深度,就会深陷面对深渊的恐惧之中,而当我们把视角和想象力自然的放纵,那么比起生活的广度而言,生活的深度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梭罗点出了一个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梭罗写道:
“特殊的规律都是出于我们自己的观点,就像一个旅行者,每走一步,山的轮廓都有变化,虽然绝对只有一个形状,却有着无数的轮廓”
这是承认了主观视角下客观世界的多面性,人类社会的很多矛盾,都是基于一个最根本的矛盾,那就是价值观相悖所产生的矛盾,我们的很多理解,都是基于一个即自身的理解。
就比如,用自己对于爱的理解去感受爱,是感受不到太久的爱的,因为每个人对于爱的理解不同,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会用自己对爱的理解去表达爱,即使在恋爱的初期会因为在意而去模仿对方表达爱的方式,但是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
同时由于被爱的人对于爱的理解不同,所以即使给了再猛烈深沉的爱意,对方也很难感受到,如果只是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爱,那就永远摆脱不了新鲜感的困境,因为这样的爱只有在每场轮回的初期能够感受得到。
梭罗对于湖底同湖岸关系的研究和推理的结果指向的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即人的表象同内在的联系。
这让我想起一个东西,任何人越缺什么就越喜欢表现什么,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与内在是可以通过他的外在表现跟行为推断出来的,如果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匮乏无聊,那么他就会喜欢在网络上表现自己,因为一个生活丰富的人,是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经营网络上的自己的。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很讨厌一个人,他就会去规避一个人,但是越规避越代表在意,这很矛盾,但这正是组成人类自身的一个特点,是思维同内在原始冲动之间的博弈和对抗。
梭罗认为感情如水易变质,而理智如长新鲜。是的,似水的感情激荡翻涌,同外人像接触,久而久之就会被侵染变质,而理智属于自己内在的对外界的理解,承载了自己的思考,同物质相接触,不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