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遭遇东突厥骑兵
- 我,大唐异姓王,从揭皇榜开始
- 孟七年
- 3554字
- 2024-10-03 21:36:28
颜末目光坚定,说道:“褚大人无需担忧,一定都在我的计划之中。但是,我们必须权衡利弊。绕道灵州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可以确保粮草辎重的安全。”
他又对另一个问题做了解释,“至于东突厥发动攻击,他们这一次主要目标是长安,沿路不会停留,只为一个字,快!不过你们请放心,我算过,他们大军抵达泾州,要到下个月六七,所以我们的时间充足。”
萧锐与褚遂良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随后表态:“颜大人的策略实为当前最优解,我等愿遵令行事。”
颜末满意地环视众人,宣布:“既如此,我们便依此计划执行。明日清晨,萧锐将军与褚遂良大人将率粮草先行,而我与薛万彻将军则率两千精锐继续北上。”
随后,四人进一步细化了执行细节,确保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随后各自返回营帐准备。
夜深人静,颜末躺在帐篷内,思绪万千,难以入眠。
晨光初破晓,萧锐与褚遂良已率队启程,载着沉重的粮草辎重北上。
颜末与薛万彻则率领精锐部队,继续向北方挺进。
临行前,颜末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默默为他们祈福,此次任务的成败,系于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
薛万彻凝视着萧锐与褚遂良离去的背影后,微侧其首,目光转向颜末,询问道:“颜大人,我们北上的具体路线规划为何?”
颜末目光直视前方,回应道:“我军将从原州出发,途经夏州、代州,最终直抵北恒州。”
薛万彻闻言,略感意外,随即复述道:“北恒州?”
他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北恒州的战略位置,意识到该地紧邻东突厥,实为军事要冲。
眉头紧蹙,他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颜大人,北恒州临近两大外患,是不是过于危险?”
颜末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然的自信微笑,解释道:“正是因其战略重要性,我们选择此路方显其深远意义。”
薛万彻虽心存顾虑,但见颜末如此坚定果敢,亦被其勇气与决断所激励,紧握缰绳,沉声表态:“既蒙颜大人如此部署,末将必当全力以赴,紧随大人步伐。”
颜末从怀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手札,递给身旁的侍卫,吩咐道:“将这手札送到泾州,亲手交给尉迟恭将军。若他还没到泾州,你就在泾州等他。”
侍卫接过手札,道:“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将手札交给尉迟将军。”
颜末挥了挥手,“去吧。”
“诺。”侍卫回应一声,骑着马向泾州方向赶去。
在颜末与薛万彻的率领下,两千精锐日夜兼程,以日行两百里,不辞辛劳地推进着行程。
士兵们虽疲惫不堪,但眼中闪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强烈的使命感,深知此行对于大唐安危的至关重要性,故而不敢有丝毫懈怠。
行进途中,颜末对部队进行了高效重组,划分为二十支小队,每队百人,各由一名经验丰富的百夫长指挥,以确保行动的高效与有序。
随着队伍深入,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
颜末骑于马上,身姿挺拔,心中默默盘算着可能遭遇的各种复杂情况与应对策略。
考虑到原州在四月已遭突厥侵袭,时至七月,虽主力已撤,应该仍有小股突厥骑兵可能在该区域活动。
经过连续五日的艰苦行军,原州城终于映入眼帘,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令人心情沉重。
原州城因东突厥的劫掠而满目疮痍,城墙残破,房屋化为灰烬,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与死亡的气息。
三个月过去,幸存者流离失所,在废墟间徘徊,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恐惧与绝望。
颜末见状,紧勒马缰,被眼前悲惨的景象所深深震撼。
在审视眼前满目疮痍的景象时,颜末内心涌动着愤慨,对薛万彻言道:“东突厥之暴行令人发指,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回击,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薛万彻将军的眼中同样闪烁着怒火,紧握手中利刃,回应道:“颜大人所言极是,我等誓要为原州无辜百姓讨回公道。”
随后,颜末毅然下马,步入原州城,其身后士兵紧随,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以防不测。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墟,房屋化为灰烬,家具支离破碎,路边散落着重伤的百姓,景象令人痛心。
颜末当即看向身旁的百夫长牛大力。
牛大力以其魁梧身形与超凡力量著称,为二十位百夫长之一。
颜末下达指令:“即刻分配三日口粮予我军,剩余全部用于救济难民。”
牛大力应声遵命。
紧接着,颜末转向另一位百夫长张大宝,部署道:“命你部士兵即刻架设炊具,煮沸清水供难民饮用,同时确保我军士兵饮水亦经煮沸处理,以防疾病。”
张大宝虽心存疑惑,但仍迅速执行命令。
周围聚集的难民,面容憔悴,骨瘦如柴。
一位老者蹒跚而至,泪光闪烁,向颜末控诉东突厥的暴行:“大人啊,东突厥人丧尽天良,夺我粮食财物,害我亲人,我等苦不堪言。”
颜末温柔地扶住老者,给予慰藉:“老丈请放心,大唐绝不会遗忘你们的苦难,我们定会为你们讨回公道。”
老者闻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颜末随即转向薛万彻,进一步部署:“薛将军,请即刻组织士兵协助百姓清理废墟,搭建临时居所,务必让百姓尽快脱离困境。”
薛万彻领命,士兵们迅速投入行动,有的清理街道,有的搭建帐篷,有的则救治伤员,现场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在此过程中,颜末深思熟虑,意识到原州之难仅是东突厥侵略暴行的冰山一角。
唯有迅速而有效地遏制东突厥的侵略步伐,方能避免更多无辜百姓遭受苦难。
因此,他心中已暗自筹划起下一步的战略行动。
此时,牛大力疾步至颜末身旁,禀报道:“颜大人,城外区域已侦测到疑似东突厥人的活动迹象。”
颜末闻言,眉头微蹙,随即下令:“即刻前往勘查。”
抵达城外后,现场遗留的马蹄印与杂乱的足迹映入眼帘。
颜末俯身细察,心中迅速评估局势。
随后,薛万彻亦至,分析道:“颜大人,迹象表明东突厥人仍在周边区域活动,我们需采取谨慎措施。”
颜末颔首,指示道:“薛将军,即刻加强防御部署,确保无懈可击,同时派遣精锐斥候探查东突厥人的具体动向,务必掌握其行踪。”
薛万彻领命:“末将领命,即刻执行。”
返回城中,颜末继续督导士兵协助民众,维护秩序。
夜幕降临,原州城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颜末与薛万彻于临时军帐内,就后续行动进行深入探讨。
颜末凝视地图,分析道:“自夏州经代州至云州,虽路途艰险,却为我军速达东突厥腹地之捷径。夏州之挫,不可成为退缩之由。”
薛万彻赞同,并提出疑问:“然则,如何有效抵御东突厥之突袭?”
颜末沉思后,部署道:“增设斥候,强化情报获取,预知敌情。全军需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行军途中,保持紧密编队,确保部队安全无虞。”
薛万彻应声道:“遵命。”
正当二人筹划之际,一名士兵急入帐内,急报:“颜大人,薛将军,城外发现小股东突厥骑兵游弋。”
颜末与薛万彻迅速交换眼神,随即起身。
颜末果断决策:“薛将军,即刻率部出城探查,务必谨慎行事。一旦发现敌有进攻意图,立即返回禀报。”
薛万彻领命,率队疾驰而出。
颜末则立于城头,密切关注城外动态。
不久,薛万彻归来,带回最新情报。
颜末与薛万彻再次对视。
薛万彻面容严峻,沉声道:“颜大人,据观察,东突厥骑兵似有侦察我军虚实之意。其兵力虽寡,行动却异常迅捷。”
颜末眉头紧锁,分析道:“此迹象表明,东突厥已察觉我军动向。当务之急,需歼灭这股敌军。”
随即,他向身后的百夫长们下达指令:“第一、二、三队正面迎敌,第四、五队自左翼迂回,第六队则负责右翼包抄。”
薛万彻领命,应声答道:“末将领命。”
其余百夫长亦齐声回应:“遵命!”
颜末屹立于城垣之上,冷静部署。
他洞察到东突厥骑兵虽勇猛,却缺乏有效协同与指挥。
于是,他迅速调整战术,命令剩余兵力结成方阵,以长枪为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
同时,薛万彻率精锐骑兵侧翼突袭,成功扰乱了敌军的阵脚。
在大唐将士的顽强抗击下,东突厥骑兵阵型大乱,最终全军覆没。
胜利的喜讯传来,士兵们欢呼雀跃,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当颜末站在战场上,看着尸体横卧、硝烟弥漫、月色清冷的场景,他的内心涌起了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
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他曾在现代社会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置身于如此残酷的战场。
史书上描述,只有文字和冰冷的数字。
至于画面,只能脑补。
此刻,颜末的身体微微颤抖,心跳如擂鼓般急促。
恐惧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扼住了他的喉咙,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然而,理智告诉他,他是这支队伍的统领,不能怕,更不能后退。
他努力压制着内心的恐惧,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战斗的硝烟刚刚散去,胜利的喜悦还未完全在士兵们心间沉淀。
颜末转头看向薛万彻,面色凝重,问道:“薛将军,此次一战,我军伤亡情况如何?”
薛万彻的神情十分肃穆,他微微低下头,沉声道:“颜大人,我军此次阵亡五十多人,重伤二十多人,轻伤愈百人。”
颜末闻言,心中一阵沉痛。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些或躺着、或被搀扶着的受伤士兵,以及再也无法站起来的烈士遗体。
这就是真实的战场!
颜末缓缓开口说道,“召集城中能动的青壮年轻,将阵亡士兵的遗体和重伤士兵送到泾州。”
他又补充道:“拿一些银两和干粮作为报酬,分给参与运送的青壮年。”
薛万彻抱拳道:“遵命。”
颜末重新扫视战场,乌鸦啼鸣,寒风骤起,一切似乎归于平静。
次日清晨,颜末与薛万彻率两千精锐,毅然北上,目标直指代州。
相较于夏州,代州局势稍显乐观,但颜末并未选择停留休整,仅作短暂补给后,便继续向北恒州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