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官家大义

明天是未知的,但是天亮是注定的。

张居正来了,带来了“不可接受”的最后通牒。

翔龙像是平静的水面被投进了一块巨石,到处是交头接耳,到处议论纷纷。有人收拾家当,随时准备开溜,有人纠集伙伴想要打他个腌臜鸟人。

群臣们集结在“皇宫”门前,却见不到皇帝,也见不到陆秀夫。

而此时三位主角,赵昺、陆秀夫、张居正却喝茶。

赵昺侧了一会儿头,好像要听清外面的嘈杂,然后回过头来,对其余二人说,到下午火候就差不多了,张爱卿下午回去依计行事便可。

张居正点了点头,表示遵旨。

赵昺又道:“张爱卿今后有何打算?”

张居正一脸狐疑,不知道皇帝所问何意。思考了片刻,还是说到:“如果我向张弘范要求回道官家身边,他一定会起疑心,恐对官家不利。臣计划事成之后,辞官回乡,做一乡野先生,教一些农村孩子读书认字,静待官家东山再起。”

“先生大才,岂能如此浪费?”赵昺回道。

“那官家的意思是?”

“张弘范病入膏肓,此刻全靠一口气撑着。等解决我等之事,应该很快就会一命归西。”陆、张二人皆惊讶的看着赵昺,这生龙活虎的敌军主将,怎么可能病入膏肓呢?

赵昺当然不能跟他们说历史上就是这么写的,只能维持着神秘。

“可惜啊,虽然是敌对关系,但张弘范也不失为一员名将。而且他对汉人十分庇护,少行杀戮之事,一旦他不在了,不知又要有多少百姓遭殃啊。”

“所以张爱卿,事成之后,你不要退隐,反而要尽全力施展才华,争取成为张弘范的接班人。纵使不能向他一样手握重兵,也要尽可能的当大官,当好官。”

“这是为何啊?”发问的却是陆秀夫。“不是应该当坏官,让草原王朝民不聊生,为我们复国创造机会吗?”

“非也,我说的是阳谋。首先,我说过无论什么时候百姓都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复国不应该以牺牲百姓为代价。第二,草原朝廷,民族混杂,现在能勉强揉在一起,等天下安定,必然会内斗不止。草原人的天性是掳掠,不是经营。你信不信他们真能干出把良田荒废掉变成牧场的事情?”

“百姓在他们眼里就是待宰的羔羊,这块地抢光了,换块地再抢就是了。所以他们治下的土地民不聊生,反抗四起是不可避免的,是不会因为一两个好官的出现而改变的。但是如果张爱卿做到勤政爱民,只要他的名望传播开,一定会成为百姓心中的靠山。平时无所谓,一旦有一天我们杀回来,你说百姓是跟着谁走呢?”

赵昺转过头对张居正说:“张爱卿,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成为一杆旗帜,懂了吗?”

张居正激动的想要站起来行礼,被赵昺拉住了。

“这件事情很难,所以只能拜托张爱卿了。另外,最重要的一件事,主要安全,保护好自己。你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

张居正离开了,听说他在皇宫里逼着皇上答应草原人的条件,听说他已经被草原人封了大官,听说......

下午,不断有皇帝的侍卫到各处传话,说到皇宫前集合,官家有话要对所有人讲。

-----------------

赵昺站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莫名的有点紧张。用力攥了攥拳头,挺了挺后背,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应该都已经听说草原人的最后通牒了吧?”

下面的嗡嗡声立马止住了,大家都伸直了脖子,仿佛再等最后的审判。

“朕答应了,但又没完全答应。他们的条件朕只有一条没办法接受,就是把各位赏赐给有功之臣为奴。所以我叫张居正去回复了,说其他条件我都可以答应,但是绝不任由他们处置我的百姓。他们想要奴仆,那把朕拿去好了。除非放你们自由,否则我一定抵抗到底。现在大家回去准备,记住这次不是为我打仗,而是为自己的自由打仗。”

赵昺停了停,继续说道:

“当然能不打仗是最好的,你们已经流了太多的血。所以朕央求张居正,希望他能极力促成,只要放你们自由,朕什么都可以答应。”

“官家大义......,我等愿与官家死战到底。”开始是一个声音,然后是两个,三个,台下沸腾了。

“不要轻言生死,朕希望你们活着,好好活着。”

赵昺又环视了一遍,深深施了一礼,转身离去了。台下竟然出现了零落的哭声。

-----------------

傍晚张居正回来了,带来张弘范最后的条件:

第一,赵昺率所有官员、将校渡海到草原军大营,举行献降仪式。

第二,仪式结束之后,所有官员愿意为草原效力的留在军中,等待张弘范审核、分配。不愿意的可返回故土,但是不能带任何部属。赵昺留在军中,择时送往大都。

第三,翔龙所有军民,放下武器,一律送往占城。

赵昺知道这里面张居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毕竟所有军民送往占城这个事显得太突兀了。不知道他是怎么说服张弘范的。见皇帝望向自己,他知道皇帝想问什么,说道,“我只是跟张弘范说,占城不毛之地,又多发疫病。把这些人往岸上一扔,任其自生自灭,跟杀了他们没什么两样。所以他就答应了。”

赵昺笑了笑。

对着陆秀夫说“陆大人,把消息传出吧。就说朕同意了。”

岛上又热闹起来,不用打仗,不用去给草原人做奴隶,固然是好事,但是那占城在哪,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在很多人的心里,这就跟戏文里唱的刺配是一个道理吧。

官员们到没有太多异议,毕竟他们除了不能再给大宋当官,好像也没有其他损失了。

好像损失最大是赵昺,皇帝当不成了,小命交给别人了,想到这儿,很多人又在心里说了一句“官家大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