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故宫看文物3:器物馆
- 林欢
- 453字
- 2024-10-08 17:38:09
秦石鼓
战国 秦(公元前475~前221年)
石鼓共有十面,为花岗岩质,在唐初被人重新发现。因其状如鼓形,故曰“石鼓”。石上刻有大篆字体的十首诗,被称为“石鼓文”,记叙了秦国贵族游猎的内容。石鼓文书法雄强浑厚,朴茂自然,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引得唐代的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至,石鼓也就有了名气。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保护石鼓,人们仓促地把它们埋了起来,结果直至北宋仁宗时,才寻回九面。后经北宋的金石收藏家向传师的多方探查,终于查到了这面失群的石鼓。它曾被用来捣米,还被屠夫当作过磨刀石。然而,十面石鼓虽得团圆,但它们颠沛流离的命运仍在继续。金灭北宋后,石鼓又丢了百余年。直到元代,才在大文学家虞集的努力下,将重新找回的石鼓运到北京孔庙保存。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十面石鼓一直随着故宫博物院中的其他国宝不断南迁。抗战胜利后才从重庆运回南京,再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唐初石鼓被发现之后的1000多年中,石鼓上面的文字损失过半,从最初的700余字,到乾隆时仅剩310字,可谓历经磨难。
直径约60厘米,高度约9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