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0~6个月的宝宝
- 家庭科学早教全攻略
- 小步在家早教专家团队
- 8235字
- 2024-09-29 14:36:14
一哭就抱会惯坏宝宝吗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
◆ 宝宝一哭就抱,担心会把宝宝惯坏,就放不下了,可是任由宝宝哭又心疼
◆ 老人说,宝宝哭时不要抱,不哭的时候才抱,有助于宝宝养成好习惯
宝宝哭是为了满足需求,从而知道他所处的环境是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一哭就抱,并不会惯坏孩子,而是在满足他的需求。
宝宝为什么会哭
通过对新生儿的观察,研究者发现,宝宝哭泣所寻求的只是舒适感,或者只是希望缓解不舒适。新生宝宝很容易感到不舒服,比如,饿了,他们会哭;热了,他们会哭;尿布又湿又凉时,他们也会哭。任何突然的刺激都会引起宝宝的惊吓反应,随之引起宝宝的啼哭。
通常来说,宝宝只要不舒服就会哭,而他吃饱喝足、感到舒适的时候,就会睡觉。所以,他们的哭声是要传达这样的信息:我不舒服,快来帮我。如果妈妈对宝宝的哭声和需求敏感,就会分辨出宝宝不同的需求会有不同的哭声。所以说,哭声是宝宝的语言。
如果妈妈能及时回应他的哭声,给他喂奶,给他换上干净的尿布,安抚他,宝宝会认为自己是个有影响力的人(我用哭声影响妈妈),我可以预测(只要我哭了,妈妈就会来帮我解决问题),我可以控制这件事。这也让宝宝意识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自己的需求会被回应。这种经历会让宝宝与看护者建立起一种特殊而重要的依恋关系,这是宝宝最初的安全感,将影响他的一生。如果宝宝的哭声得不到回应,他就会发展出一种无助感,认为这是一个冷漠的世界,“我已经哭得崩溃了也没人理我,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无关紧要的”。这样一来,宝宝将失去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安全感也无从谈起。
解决方案
首先,对宝宝的需求保持敏感。精神分析学大师温尼科特强调,“一个真实的母亲对婴儿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足够敏感”。敏感性,也就是对宝宝发出的信号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比如宝宝哭了,你可以不马上给他吃奶,但要及时回应:“宝宝饿了吗?妈妈马上就来。”“宝宝是尿湿了,不舒服吗?妈妈看看哦!”让宝宝听到妈妈的声音,知道妈妈就在身边。
其次,判断宝宝哭声背后的需求。一般来说,度过初为人母的慌乱期,妈妈们都能了解宝宝的需求,比如,2小时没吃了,宝宝是不是饿了?刚吃完奶哭,是不是尿布湿了?是不是胀气?
当然,有的宝宝似乎特别爱哭,可能是我们常说的“高需求宝宝”,他们比较敏感或暴躁,而且不擅长自我安抚,很容易因为烦躁、愤怒而进入哭泣状态。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敏感度和反应强度并不会降低,但他们会发展出某些技能增强自控能力,更好地适应世界。出生3个月之后,他们通常能发展出有效的安抚技能,不再动不动就哭。所以,面对这样的宝宝,妈妈要多一点方法、耐心和信心。
可以马上做的三件事
√ 宝宝哭泣,马上回应:“妈妈来了,妈妈在这儿呢!”
√ 观察宝宝哭声背后的需求,满足他。
√ 想一想,在宝宝哭时,你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只有放下各种担心,你才能对宝宝保持敏感。
读懂宝宝的哭声,让养育更轻松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
◆ 不知道宝宝为什么哭,宝宝一哭就着急
◆ 宝宝是不是不舒服,怎么哭起来就没完,要怎么哄
哭声是宝宝的语言,他是在说,“我饿了”“我冷了”“我不舒服了”,放下担心,倾听宝宝的需求。
四步法读懂宝宝的哭声
第一步,停下来。不要宝宝一哭就马上把他抱起来,而是先做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调动你的感知能力。
第二步,听一听。宝宝有不同的需求时,哭声是不一样的,当你对宝宝足够了解,你会发现他饿时的哭声和不舒服时的哭声是不一样的。
第三步,看一看。宝宝的肢体语言在表达什么,周围发生了什么事。
第四步,判断是怎么回事。结合听到和看到的推断宝宝在表达什么。
要注意的是,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并不是对宝宝的哭声置之不理,而是需要一点儿时间去揣摩他在表达什么,然后满足他的需求。
解决方案
首先,判断宝宝是不是饿了。一般来说,宝宝在饿的时候,先是舔嘴唇,然后开始努嘴,舌头会伸出来,会转头,如果碰到被子边缘,会做吮吸的动作。尽管这个时候他还很小,不能把拳头伸进嘴里咀嚼或吮吸,但他会试图把拳头向鼻子、嘴巴处靠拢。如果你不喂奶,他还会发出声音信号。你会听到一声由喉咙深处发出的类似咳嗽的声音,最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很短,然后是哇哇哇的节奏稳定的哭声。如果是饿了,只要吃上奶他就会安静下来。
如果宝宝刚吃过奶,这时的哭声可能是在表达:尿布湿了,我不舒服。
宝宝最初几个月需要非常频繁地换尿布,几乎每隔1小时就要换一次。除了尿湿之外,宝宝也可能因为纸尿裤使用不当而哭泣,比如纸尿裤上的粘胶粘在皮肤上,或纸尿裤贴得太紧。此外,房间里太热或太冷,衣服、毯子刺激皮肤,难闻的气味,巨大的声响,等等,都会让宝宝因为不舒服而哭泣。
如果宝宝的哭泣断断续续,两眼微闭,间或打个呵欠,他这是告诉你他困了,你要做的就是哄他入睡。这时候你首先要让房间暗下来,环境也安静下来,然后抱着宝宝,稳定地轻拍他的背,以平稳的速度模仿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样宝宝慢慢就会安静下来,进入甜蜜的梦乡。
此外,宝宝还有一种很典型的哭,那就是由于肠绞痛引起的哭。肠绞痛的宝宝会无缘无故地哭闹个不停,即使你想尽办法也很难让他平静下来。肠绞痛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让宝宝白天有规律地小睡是防止肠绞痛的关键。
除了生理上的原因,读懂宝宝的语言,让宝宝感到舒适,停止哭闹,还要注意那些隐含危险信号的哭泣。如果有下面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比如,啼哭时间过长且伴有高热、呕吐、腹泻、抽搐,皮肤呈现灰白色或青色。
可以马上做的三件事
√ 宝宝哭的时候,听一听,观察宝宝的肢体动作,判断其真实需求。
√ 观察宝宝犯困的表现,抓住最佳的哄睡时机。
√ 观察宝宝哭闹的规律,判断是不是肠绞痛。
如何从现在开始养成睡眠习惯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
◆ 宝宝醒了就哭闹,不会接着入睡
◆ 宝宝夜里老醒,必须含着乳头才能再次入睡
我们很难给新生宝宝制定作息表,但是如果你不想宝宝2岁了还要吃着奶睡,或者夜里频繁醒来,那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
宝宝的睡眠特点
刚出生的宝宝除了吃奶以外,基本都处于睡眠状态,每天睡眠时间为16~20小时,但每次睡1~4小时,之后醒1~2小时,没有明确的昼夜规律。随着宝宝慢慢长大,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每天有14~15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且开始建立自己的睡眠习惯,白天睡觉的时间逐渐缩短,一般会小睡2~3次,更多的睡眠时间集中在晚上,白天清醒的时间逐渐拉长。这个阶段,虽然宝宝经常会在夜间醒来,但是醒来后能自行入睡,这就是好的睡眠习惯。
解决方案
◎ 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睡眠—觉醒周期
宝宝白天睡觉时,要让阳光进入室内。让宝宝处在正常的噪声之下,不需要轻声说话或踮着脚尖走路。如果宝宝一直处于过度安静的环境中,他会对噪声非常敏感,夜间即使有非常小的声音也会被惊醒。夜幕降临时,调暗光线,保持环境安静。要让宝宝明白,睡眠是夜里的事,白天可以多玩耍,以建立昼夜规律。
◎ 让宝宝在白天动起来
白天,要尽量和宝宝玩耍,给宝宝放音乐、唱歌、说话,或者给他看色彩鲜艳的玩具,摇摇铃。对宝宝来说,这些就是他的游戏。
让宝宝练习俯卧抬头,镜子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因为这时候人脸对宝宝有特殊的吸引力,在镜子中看到一张脸的运动变化,会让宝宝充满好奇,吸引他抬头看。镜子最好放在距离宝宝眼睛大约18厘米的地方,如果远了,效果就会削弱。你还可以仰面躺着,让他脸朝下趴在你的胸前,他会抬起头观察你的脸。
◎ 给宝宝做一个睡前抚触
在合适的温度下,给宝宝舒舒服服地洗个澡,擦干身体,躺在柔软、舒适的大浴巾上,做一个睡前抚触。每次睡前按照相同的顺序重复相同的活动,能让宝宝知道接下来“我们要准备睡觉了”。这不仅可以教会他所需要的睡眠能力,而且会为几个月后出现的分离焦虑奠定信任的基础。
◎ 给宝宝建立积极的睡眠联结,学习自己入睡
睡眠联结是指入睡时你习惯性借助的条件或物品,或者半夜醒来后能帮你再次入睡的条件或物品。我们也需要给宝宝建立睡眠联结,比如,摇着他入睡,让他含着乳头、奶嘴入睡等,但是这些睡眠联结会导致一个问题,比如,如果宝宝需要摇着入睡、抱着入睡,那他半夜醒来发现没有人摇他,也不在妈妈怀里的时候,就无法自己入睡。
给孩子建立积极的睡眠联结,让他在醒来后能自己重新入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在宝宝犯困但还没有睡着的时候,把他放到床上,可以轻轻拍拍他,小声说话,让他知道你在他身边而感到安心,但不要把他抱起来。刚开始,宝宝可能会变得更加清醒、烦躁甚至哭闹,等几分钟后,如果宝宝无法安静就抱抱他,等他安静后再次将他放到床上,确保他睡着的时候是在床上。只要你坚持,宝宝就可以学会独自入睡。
◎ 睡眠交替期不要打扰宝宝
宝宝和大人一样,也有睡眠周期。如果宝宝在晚上能睡整觉,意味着他在半夜醒来时,知道如何安抚自己并在数分钟内再次入睡,不会吵醒别人。
如果你一听到宝宝有动静,就立即起来,跟他说话,或者给他喂奶,这样会干扰宝宝正常的睡眠转换,同时他也会依恋你晚上给他额外的安抚和安慰。这时应该给孩子几分钟,让他自行入睡,而不是立即哄他。如果需要,你可以将他抱起来喂奶、换尿布等,但动作要快一点儿,不要把这些事情变成一个与他玩耍的过程。要给宝宝传递一个信息:这是睡眠时间,不是玩耍时间。
可以马上做的三件事
√ 让宝宝练习俯卧抬头。
√ 睡前给宝宝做抚触。
√ 在宝宝困倦但还没睡着的时候,就把他放到床上,让他自己入睡。
做个话痨妈妈,打开宝宝语言的大门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
◆ 宝宝这么小,跟他说什么都听不懂,不知道怎么跟他对话
◆ 妈妈平时就沉默寡言,不知道跟宝宝说什么
宝宝虽小,但是对他说话,他会回应。而且,根据你现在跟他对话的多少,你还可以预测宝宝未来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
早期交流对宝宝未来发展的意义
在一项调查研究中,研究者按照每小时从父母那里听到的词语数目——2100个词、1200个词和600个词(指英文单词),将刚出生到2个月大的孩子分成三组。
听父母说话最多的孩子,在第20个月时知道131个词语,在第24个月时知道295个词语。在3岁时进行的标准测验中,他们的成绩要比每小时听到词语最少的孩子的成绩好。
这项研究同时证实,语音中如果有明显的语调变化,效果会更好。同时,单词应该是由人说出来的,而不是从电视机里听到的。因为仅仅是单纯的声音,比如来自电视或音频的声音,并不能刺激语言的发展。通过口语表达的语音,只有在成人和宝宝的相互交流中才能够传递,进而影响语言的发展。
解决方案
◎ 对宝宝讲述你们正在做的事情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需要说大约21000个字,也就是每小时大约说2100个字,才有助于孩子提高词汇量。但是,不要紧张,不需要喋喋不休说个没完,只要每小时有15分钟的说话时间就够了。
比如给孩子洗澡,1分钟你就可以说120个字。“来,先把身上淋湿。要抹香皂了,把小胳膊伸过来,小肚皮,小屁股,小脚丫。对,搓一搓,再搓一搓。我看见了好多的泡泡。该洗头了,把宝宝的头也搓一搓。很好,我们现在把肥皂泡泡冲洗干净。把头上的泡泡洗干净,把小脖子、小肚皮、小屁股、小脚丫都冲干净。非常好,来,宝宝洗完了,我们用浴巾把身体擦干。”
在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等时,我们都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告诉宝宝自己在做什么。此外,我们也可以给宝宝听各种声音,比如,告诉他啾啾声是树上的小鸟在鸣叫,刺耳的声音是汽车的喇叭声,沙沙声是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 积极回应宝宝的咿呀学语,和宝宝轮流说话
宝宝2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发出咕咕的声音,听起来很像在说话,但实际上并没有意义,即使你听不懂他的“火星语”,也不妨碍你跟他对话。你可以用宝宝发出的声音回应他:“哦,宝宝在跟妈妈说话呢!”说完之后,要等3秒,等待宝宝再咿咿呀呀地回应你的话,这一来一回,就是交流的规则。
经常这样跟宝宝对话,宝宝慢慢就会理解社交规则,明白通过讲话交流思想是一种包含说和听在内的交互式约定。所以,跟宝宝说话,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用咿呀的儿语回应你。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提问题,比如:“现在换了尿布,你舒服了吗?”当然,他还不能对你的提问给出答复,但这样做可以让他了解重音和语气的意义。
◎ 给对话加点儿音乐元素
在陪宝宝玩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唱歌、跳舞的活动,这对宝宝语言发展也很重要。宝宝是通过重复来学习的,如果经常给宝宝唱同一首歌或念同一首童谣,就可以增加宝宝的词汇量。如果配合动作,还能让宝宝在学习词汇的同时,学习讲话的速度和模式。可以试试这样做:
1.一边唱歌一边配以简单的动作。尤其是扶着宝宝的小手或小脚,让宝宝参与其中,有助于宝宝学习,把词语和动作结合在一起。当他来回动时,我们可以每一个词语搭配一个动作,让他更容易记住。
2.和宝宝一起跳舞。跳舞跟唱歌、说话一样有速度和节奏,我们可以引导宝宝接触音乐,让他体验这种速度与节奏。稳稳地把他抱在怀里,跟随音乐轻轻地摇摆、晃动和旋转。
3.给宝宝听童谣。给宝宝听他喜欢的童谣,能让他积累词汇量。童谣中有很多重复的词语,他会慢慢熟悉这些词语,而童谣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能帮助他学习语言的结构。
可以马上做的三件事
√ 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向他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比如,“我要抬起宝宝的腿了”“我们把纸尿裤的魔术贴粘好”。
√ 给宝宝重复说一首童谣。
√ 宝宝跟你咿呀说话的时候,你也咿咿呀呀地回应他。
感官刺激很重要,但不要过度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
◆ 宝宝总吃手,为了卫生,不能乱摸东西
◆ 只要宝宝醒着,就给宝宝听儿歌、看图片
感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家长要给宝宝丰富的感官刺激,又要注意他发出的信号,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刺激过度。
宝宝认知世界的方式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所有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最初源于感觉。”在出生后的一整年里,宝宝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尝,一边碰触他们能碰触到的东西,正是在反复的感觉和父母的引导中,一步步得出知觉,再形成概念。
所以,感觉是宝宝智力发展的基础,让宝宝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非常重要。
解决方案
◎ 提供良好环境,让宝宝开启“五感”的探索
感觉统合领域的倡导者珍·艾尔丝认为,儿童天生有发展的欲求,只要提供良好环境,就会健康成长。这个良好的环境包括给宝宝有趣的玩具或物体,让宝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摸、去看、去尝、去闻,获得对世界的认识。
比如,用塑料瓶装上一把大米,盖好瓶盖,就成了一个听觉筒。在宝宝的耳边轻轻摇晃,是不是很像下雨时哗哗的声音?
做饭的时候,让宝宝闻一闻你切好的洋葱、香叶或肉桂。你也可以切一片柠檬,让宝宝用舌尖舔一舔,然后夸张地对他说“好酸呀”。穿衣服的时候,让宝宝摸摸蓬松的围巾;外出的时候,让宝宝摸摸粗糙的树皮等。不管去哪儿,我们都可以寻找有奇妙触感的东西,让宝宝用手指去触摸,感受粗糙和光滑、坚硬和柔软、厚和薄等。
这些坑不要踩
× 对宝宝过度保护,缺少环境刺激
如果爸爸妈妈不知道宝宝是用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就容易对宝宝过度保护,担心脏、危险,不允许宝宝去感知,会有什么后果呢?
你可能听过敏感期的概念,但你知道敏感期分强敏感期和弱敏感期吗?强敏感期,其中就包括和感官相关的,比如视觉、听觉,强敏感期一旦错过,就很难补回来。
哈佛大学的戴维·H.休伯尔和托斯特·威塞尔为一个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但发现术后他仍然不能复明。然后他们做了一个模拟实验,把一只新生的小猫的眼皮缝上,过了一段时间,给小猫拆线后,小猫的眼睛失明了。因为它错过了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 感官刺激很重要,要多多刺激
由于新生宝宝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一次只能处理一种感觉信息。如果一次接收太多的信息,反而会妨碍信息在宝宝脑部中的顺利传递。如果刺激过多,导致宝宝的大脑过载时,就会出现过度刺激。
过度刺激也会影响宝宝大脑的发育。为了抵消过度刺激的作用,宝宝会消耗某些能量,而这些能量原本是用来接受刺激、处理信息和形成新的脑部神经元连接的。因此,过度刺激耽误了宝宝宝贵的脑部发育时间,浪费了宝贵的能量。
此外,有研究显示,宝宝出现肠绞痛,就是因为接受了太多的感官刺激,宝宝没办法应付,所以才表现出不适和哭闹。
◎ 读懂宝宝的信号,让宝宝得到充分的休息
不同的信号代表宝宝不同的诉求,宝宝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运动来传递信息时,你应该有所察觉。当宝宝有以下表现,可能是过度刺激,让他烦躁不安。
1.把头转向远离刺激的一方或者入睡。
2.伸出胳膊或手,仿佛在用动作表示“停止”。
3.长时间的哭泣,很难让他平静下来,或者很难安抚好。
4.有意不理睬玩具或者某项活动,紧绷或者拱起身体。
如果你注意到宝宝有被过度刺激的征兆,就停止活动,给宝宝一些恢复的时间。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通过按摩使宝宝放松下来。
2.慢慢地来回摇晃宝宝,可以把宝宝竖直抱在怀里,或者让他躺在你的腿和膝盖上,或者做有节律的运动。
3.教宝宝学会自我安抚。给他一个安抚物,如毯子、毛绒玩具等,让他抱在胸前,或者让他用嘴吮吸大拇指。
同时,宝宝易怒可能会引起你情绪上的过度反应,记住要让自己放松!保护宝宝不被过度刺激,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宝宝,不做一个大呼小叫的妈妈。
可以马上做的三件事
√ 观察宝宝被过度刺激后可能有的表现,让宝宝及时休息。
√ 带宝宝去厨房,闻一闻各种调料,用语言描述出来。
√ 带宝宝外出,鼓励宝宝闻一闻花香,摸一摸树皮,用语言向宝宝描述是什么感觉。
如何让洗澡成为宝宝的早教时间
你可能遇到的问题
◆ 给宝宝洗澡,全家人一起上阵,一片慌乱
◆ 洗澡就是洗澡,为了清洁而已
如果用对方法,给宝宝洗澡,不仅是给宝宝清洁皮肤,也是美好的亲子时光和完美的早教时刻。
把日常照料变成高质量陪伴
我们总是说,要给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但这个关系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互动逐渐建立的,尤其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照料行为,比如洗澡、换尿布、喂奶等。每一个活动都给妈妈和宝宝创造了一对一的相处机会。如果妈妈能把它作为一个与宝宝互动、高质量陪伴的机会,那不仅能促进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依恋关系,还可以促进宝宝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解决方案
◎ 准备工作中的两个注意事项
1.不管给宝宝使用哪种婴儿浴盆,都不要让他在没人看管的情况下待在浴盆里。洗澡前,我们事先把需要用到的东西都准备好:小毛巾、洗护用品、干净尿布、睡衣、大浴巾等。如果在洗澡过程中,有人敲门或是电话铃响了,而你又必须去开门或接听时,你要用浴巾裹起宝宝,抱着他一起出去。
2.往浴盆里放水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宝宝放进去,确保洗澡水温度适宜(32℃~35℃)。在宝宝6个月之前,浴盆里只需放5~8厘米深的水。对于更大一些的宝宝,洗澡时水深也不要高过他的腰部(坐姿时)。
◎ 洗澡时遵循三个原则,把洗澡时间变成早教时刻
原则一,展示洗澡用到的物品
提前向宝宝展示洗澡时用到的所有物品。比如,要给宝宝洗头,就先把洗发水给宝宝看,告诉他,这是“洗发水,给宝宝洗头用的”。比如洗脸前,拿起毛巾给宝宝看,告诉他,这是“给宝宝洗脸用的毛巾,软软的”。
原则二,提前告知要做的事
把宝宝放进澡盆之前,要告诉宝宝:“现在我要把宝宝放进澡盆里,澡盆里的水是温的。”
如果要给宝宝洗头,也提前告诉宝宝:“现在我要给宝宝洗头发。”在进行每一个动作之前,都提前告知宝宝你要触碰到的身体部位名称,你要进行的动作。
提前告知要做的事,不仅让宝宝有心理准备,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而且每次洗澡都遵循同样的过程和方法,还能帮助宝宝建立内在的秩序感和安全感。
原则三,描述正在做的事情
在整个洗澡过程中,妈妈的嘴不能停,要向宝宝详细地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比如,给宝宝洗头时,妈妈可以说:“妈妈正在用洗发水给宝宝洗头,有好多的泡泡,头发洗干净了,现在我们要用清水把泡泡冲走,妈妈用手压着宝宝的耳朵,这样水就不会流进耳朵里。”比如,给宝宝洗胳膊的时候,可以说:“妈妈要给宝宝洗洗小胳膊,先洗左胳膊,把胳膊抬起来,洗洗小腋窝。把左胳膊放下来,现在要洗右胳膊,把胳膊抬起来……”
在洗澡过程中,宝宝不是让我们随意摆布的物品,而是其中的一分子,邀请宝宝合作,让他参与互动,并且让他关注自己的身体和洗澡的行为。这样洗澡就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历,宝宝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身体意识和合作能力都会提升。
遵循上述三个原则,可以使得洗澡的过程有着非常有效的语言输入。宝宝会慢慢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准确名称,知道毛巾、浴巾、澡盆、洗浴用品、尿布、衣服等物品的名称,以及洗澡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动作的名称等。
可以马上做的三件事
√ 洗澡的时候,对宝宝描述你正在做的事。
√ 洗澡的过程中,教宝宝认识身体部位。
√ 将这一方法迁移到喂奶、换尿布等日常照料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