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的英文“personality”是从拉丁文“persona”演变而来的。拉丁文的原意是“面具”。面具是用来在戏剧中表明人物身份和性格的。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于外,给人的印象或公开的自我;二是指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人格是指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人格对人生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格能够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理念,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心理小贴士

大五人格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为“人格的海洋”。

表2-2 大五人格

(二)人格的构成

人格是具有复杂、多侧面、多层次的整体结构。人格结构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格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这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格心理特征指个体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状况的独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1.气质

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即人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性情等,如有人敏捷,有人迟缓。这种特征既决定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又给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蒙上了一层独特的色彩。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最早提出气质学说的是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不同的体液,即血液、黏液、黑胆汁、黄胆汁,分别生于心脏、脑、胃、肝。它们各自不同比例的配合导致了人们的气质差异,哪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主导成分,个体便会形成相应的某种气质,因而就产生了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四种气质类型,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相应的行为风格。

表2-3 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2.性格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性关联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指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研究表明: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客观事物施加的各种影响通过主体的心理活动在个体的反应机构中保存并固定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某种固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动中,构成其特有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

性格的分类方法很多,不同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性格的某一方面。

(1)外向—内向型。最常见的性格分类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他根据个体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还是外部,将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两大类。他认为,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型的;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内部主体时,就是内向型的。

表2-4 外向型与内向型性格的典型表现

(2)MBTI十六种性格类型。MBTI是英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缩写,该性格类型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斯(I.Myers)和布里格斯(K.Briggs)基于心理学家荣格的性格类型理论而发展出来的。该分类从复杂的人格特质中归纳、提炼出了四个关键要素——动力、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方式,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把不同性格的人区别开来。MBTI十六种性格类型共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共计八个方面,分别是:外向(E)和内向(I);感觉(S)和直觉(N);思考(T)和情感(F);判断(J)和知觉(P)。四个维度、两个方向排列组合,共形成十六种类型,每种类型以各个维度的字母来表示,MBTI十六种性格类型如下:ESTJ、ESTP、ESFJ、ESFP、ENTJ、ENTP、ENFJ、ENFP、ISTJ、ISTP、ISFJ、ISFP、INTJ、INTP、INFJ、INFP。

(三)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人格发展。人格是先天、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人格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人格培养中,既要看到个体生物遗传的影响,也要看到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

(1)生物遗传因素。人格的发展必然要受先天遗传的影响。英国学者卡特尔经过研究认为,人格的三分之二是由环境决定的,三分之一是由遗传决定的。

(2)自然物理因素。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自然物理因素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会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总之,在不同的自然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孩子一来到世上,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成员。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比如,父母长期的敌对争吵会使子女心理产生严重的焦虑、多疑或神经质,甚至引发人格障碍。

表2-5 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校风、班风、教师和同伴的影响上。有研究发现,不同校风下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优良校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影响学生人格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一言一行对学生人格影响的深刻性、引导性和权威性。一项教育研究发现,在性情冷酷、刻板、专横的教师所管辖的班集体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增多;在友好、民主的教师所管辖的班集体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减少。同伴的影响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中更为显著,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更倾向于赢得同龄人的赞许和认可,他们越来越注重在相似年龄、地位等的同伴群体中寻求自我价值感。

(5)社会文化因素。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和大学学习的内容、教育方式等决定了他们更重视社会文化,对社会文化更具敏感性,更容易接受其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例如,一些大学生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重大区别,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