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凃春艳 马洪玲主编
- 5493字
- 2024-09-26 14:04:58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观念
大学毕业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有所成的大学生怀着一腔热血,渴望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职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求职择业就成了在校大学生,特别是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及其家庭、社会较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对即将离开“象牙塔”,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择业并非轻而易举,除了需要对人生抱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外,还需要了解职业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自己的职业意识。
一 认识职业
(一)职业的内涵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每个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准确把握职业的概念,是正确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
职业既是人们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是职业这种特定的劳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主要特点。
(二)职业的要素
职业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1)职业名称。它是职业的符号特征,一般由社会通用称谓来命名。
(2)职业主体。从事一定社会分工活动的劳动者,必须具备承担该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资格与能力。
(3)职业客体。职业活动的工作对象、内容、劳动方式和场所等。
(三)职业的特征
(1)社会性。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不同职业的人承担着不同的职业角色。
(2)经济性。职业活动是以获取一定的生活来源,取得谋生的经济报酬或物质为目的的。
(3)技术性。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要求,能胜任和承担岗位工作的人,除了要有岗位职业道德、能承担责任义务、达到服务要求以外,有的还需要达到职业资格准入标准。
(4)稳定性。任何一种职业都要经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从发展到完善,再到消亡的变化过程。一般来说,构成职业存在的社会条件变化相对缓慢,所以职业的生命周期具有相对稳定性。
(5)群体性。职业的存在常常和一定的从业人数密切相关。凡是达不到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劳动,都不能称其为职业。群体性还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所从事的不同工序、工艺流程之间的人际协作关系。
(6)规范性。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同时从业者本身应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关链接:
人社部: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位信息向社会公示
职业微视窗 未来最抢手的七大新兴职业
第四次工业革命给就业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有七大职业种类正在迅速兴起,其中包含96种工作,未来,这些新兴职业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约610万个就业机会。
这七大职业种类如下:①护理经济领域的职业,《报告》预计37%的新兴就业岗位将出现在这个领域;②销售、营销领域的职业,《报告》预计该领域将提供17%的新兴就业岗位;③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职业,《报告》预计该领域将提供16%的新兴就业岗位;④工程和云计算领域的职业,《报告》预计该领域将提供12%的新兴就业岗位;⑤产品开发领域的职业,《报告》预计该领域将提供8.1%的新兴就业岗位;⑥人文领域的职业,《报告》预计该领域将提供8%的新兴就业岗位;⑦绿色经济领域的职业,《报告》预计该领域将提供1.9%的新兴就业岗位。
《报告》指出,从数据来看,市场对“数字化”和“人”这两大因素的需求,是推动未来就业岗位数量增长的关键。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加大了市场对某些门类岗位的需求,如绿色经济、数据和人工智能、工程和云计算、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岗位。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中的人际互动依然很重要,这使得市场对医疗护理,销售、营销及其内容生成,以及人文领域等方面的职业需求显著增加。
增速较快且体量较大的就业岗位包括人工智能专家、医疗记录员、数据科学家、客户成功专家和全栈工程师(指胜任前端与后端,能利用多种技能独立完成产品的人)。另外,填埋场沼气生成系统技术员、社交媒体助理、风力发电机组服务技术人员、绿色营销人员和增长黑客等虽然就业体量不大,但也将有较快增长。
(四)职业的分类
职业分类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性质、工作方式、技术要求及行业范围等的同一性所进行的划分归类。
在我国,关于职业分类标准的编制和完善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1985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为适应第三次人口普查的需要,组织编制和颁布了《职业分类和代码》(GB 6565-1986),将所有职业分为8个大类、63个中类、303个小类。1988年,国家劳动部同45个行业部委的劳资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历经4年于1992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为修订个人技术等级标准、企业制定个人岗位规范和劳动组织管理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标准。2015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了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后于2022年进行第二次修订,此次修订采取了“开放+集中”模式,注重集思广益,扩大公众参与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社会影响力。修订过程中,119个部门和行业组织、981家企业院校,近万名专家学者、一线从业者和有关工作人员参与了《大典》的修订工作。2022年版《大典》包括大类8个、中类79个、小类450个、细类(职业)1639个。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增加了法律事务及辅助人员等4个中类,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小类,碳汇计量评估师等158个职业。8个大类如下:
(1)第一大类,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2)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3)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5)第五大类,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
(6)第六大类,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7)第七大类,军队人员。
(8)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2022年版《大典》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标注为S)。数字职业是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视角,围绕数字语言表达、数字信息传输、数字内容生产三个维度及相关指标综合论证得出。标注数字职业是我国职业分类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发展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版《大典》中共标注数字职业97个。2022年版《大典》沿用2015年版大典做法,标注了绿色职业134个(标注为L),2022年版《大典》中,既是绿色职业又是数字职业的有23个(标注为L/S)。
二 培养职业意识
(一)职业意识的内容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人们通常将其描述为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大学生还未正式就业,但是仍需提前树立有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意识,如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
(1)诚信意识。诚信是职业发展的首要前提,更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大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才能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也只有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自律意识。大学生要主动克制散漫态度,克服自己的弱点,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3)学习意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生要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不断“充电”,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4)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是“孪生兄弟”,大学生必须尽早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以应对职业生涯中可能出现的竞争和危机。
(二)职业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受自身职业意识的影响,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乃至终身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1 了解职业意义,渗透职业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只是职业探索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选择适合的专业,然后结合社会需求、自身的职业目标等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并最终走向社会,为职业探索做好前期准备。因此,在大学时期了解职业意义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 树立自信心,形成职业意识
自信心是大学生在成为职场人士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原动力。大学生成功树立起自信心,能够正确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挫折,也是其形成职业意识的必要条件。
充满自信的大学生往往能够比较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会更容易融入社会,更乐于探索职业的意义以及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另外,自信的大学生具有更强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具有更强的心理素质。
相关链接:
培养职业意识,提升职业道德
职业贴士
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下面提供10个技巧,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
(1)挑前面的座位坐。
(2)练习正视别人的眼神。
(3)把走路的速度加快25%。
(4)练习当众发言。
(5)咧嘴大笑。
(6)挺直腰背走路。
(7)自我介绍时不要害羞,要主动、热情地握手,并主动向对方打招呼。
(8)怯场时不妨道出实情,让自己平静。
(9)时常对自己使用肯定的心理暗示,消除自卑感。
(10)培养兴趣,做自己喜欢的、能做的事。
三 树立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想的内容
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决定着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事业心和责任,是个体判断职业是否称心的标准。具体而言,职业理想具有以下三个作用:
(1)导向作用。职业理想体现了个体对未来职业的向往,个体一旦确立了科学的职业理想,就会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努力,所以职业理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2)推动作用。职业理想不仅包括工作的部门、工作的种类,还包括工作成就。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从学生时代起,个体就应积极地积累相关知识和培养相关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则应利用所积累的知识和所培养的能力,努力做好岗位工作,并最终取得职业成功。因此,职业理想是取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推动力。
(3)激励作用。职业理想是促使职业成功、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还是就业或创业的过程中,个体都能朝着既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前进,直至取得职业成功。
(二)职业理想的树立
由于知识水平、道德观念、家庭背景、对外界影响的接受程度等条件的不同,人们不会形成统一的职业理想。所以,个体要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个体还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选择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职业作为自己理想的职业。要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 全面认识自己
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首先需要全面认识自己。全面认识自己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包括身高、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及相貌等。
(2)全面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包括兴趣、能力、气质、道德品质及人格类型等。
(3)全面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将来可能达到的状态。
(4)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识能力等与未来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潜力,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
2 全面了解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除了全面认识自己外,大学生想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还要全面地了解社会环境。全面了解社会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2)全面了解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发展状况,了解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
(3)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以及该职业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全面了解该职业群中各种职业的社会价值、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工作待遇,以及该职业群中各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包括学历、专业、性别、性格等。
3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指个体关于职业问题的根本看法,也是职业理想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职业观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维持生活、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要素将决定个体职业观的类型与层次。正确的职业观是把三个要素统一起来,将承担社会义务作为主导方向。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自己从长远的、全局的、根本性的视角来认识职业生涯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个体在实践中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人生观会导致人们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显然,人生观也会对职业理想产生重大影响。
正确的人生观一般会产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因此,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人生,要坚持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目标,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并不断完善自我,做到自尊、自爱、自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理想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把择业与选择人生道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己在就业或创业的过程中,既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又为人民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案例讲堂 理想职业与职业理想
小李就读于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上学期间就常听学长们说,IT行业不仅好找工作,而且薪水也不错,小李听后很是心动,打算毕业后就从事IT方面的工作。转眼就到了毕业季,小李也如愿以偿地应聘上一家软件公司的软件工程师。
但工作没多久,小李就有点撑不住了。首先,这个行业要经常加班,上班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加班进行改进和完善。其次,软件工程师还要能够坐得住,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这让耐不住性子的小李有点受不了。最重要的是小李缺乏耐心,每天面对重复的调试和修改程序工作,小李显得有点不适应。没过多久,小李就发现自己真不适合干这一行。虽然他一直认为这一行既高薪又体面,但“深入虎穴”后才发现自己真的不是这块料。
启示:其实,像小李这样的毕业生不少。他们渴望的是高薪且体面的理想职业,但是他们对这些职业并未真正做到了解和认识,自然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更不可能树立一个客观、合理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