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序二

2018年,当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斯晓夫教授启动编纂《社会创业:理论与实践》一书时,国家还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当时,我在序言里提到,这本书是“充盈着情怀和责任”的。现在该教材第2版出版之际,国家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进入实现共同富裕新阶段,而浙江正是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的示范区,在这样的时期修订本教材,已经不仅仅是“情怀和责任”,更是“知行合一”的使命与担当。

社会创业在中国仍处于兴起阶段,我们注意到,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都需要通过社会创业来实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就需要推动国家实现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显然,社会创业是重要且有效的路径。我认为社会创业是消弭很多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政府、市场和志愿“三重失灵”的一剂良方。

社会创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的创业形式。社会创业是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复合体,它既需要社会使命的驱动,借助市场力量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又需要经济效益的驱动,借助经济的力量使创业行为得到持续,最终实现社会问题朝着人们希望的目标转变。从学理上说,社会创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比如,社会创业者通过创设企业的形式,为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生存问题;再如,环保主义者为了解决污染源问题,即使没有盈利也要投入资源去解决,让我们的环境能继续承载人类活动。但是,社会创业必须要有经济收益,只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是不可持续的。概括地说,通过经济的手段来解决社会性问题,是目前全球各国所能设计的最有效制度。

有的观点认为,无论是社会创业实践还是理论研究,欧美领先中国,我不这样看。由于经济制度不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相当一部分集体企业、合作社等,并不是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而是以解决社会问题(如有饭吃、有活干)为导向的。只是改革开放之后,长期面临生存压力的老百姓迫切需要创造财富,导致部分人把经济效益置于无上地位,结果出现了一些资源掠夺、环境污染、假冒伪劣、损人利己等置社会价值于不顾的创业,忘记了创业的社会属性。

而今,政府和各类社会机构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社会创业必须要尽快回到我们的身边,并强烈呼吁要倡导社会创业。他们前瞻地体悟到,从创业角度去解决社会问题,可以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创业者采取创新的业务模式去获得经济回报,可以同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社会创业者实质上扮演了政府和社会部门的代理人角色。

正是抱着这样的情怀、使命和责任,斯晓夫教授牵头的编者团队编写了本书,并专门增加了社会创业及其可持续发展、社会创业环境、社会创业与减贫等相关章节,旨在推动创业者在经济性和社会性之间取得平衡,引导整个社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是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健康力量”为己任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大力倡导管理教育和研究要面向社会需求,以我们的管理理论去回应中国转型时期的现实需求,这就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管理学院”愿景之使命解释。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濡染了改革开放先驱地的浙江精神,学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得益于浙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全国领先的社会组织体系支持,而且浙江的社会创业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因此,我们学院的全体师生理应在社会创业的教学和研究上有更大作为,我也很欣喜地看到,我们的MBA学员、EMBA学员、本科生、研究生中,到处活跃着社会创业型企业家的身影,如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型创业者,有践行“山海协作发展”的援助型创业者,有践行“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开发型创业者,他们在社会创业领域也进行了重要的探索。

一个优秀的商学院,一定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使命与责任,要有服务国家之情怀。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立创业管理本科、硕士和博士点的办学单位,经过近20年的探索,开始形成浙江大学创业人才培养的独特体系,我希望我们在社会创业领域也能做出引领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特别感谢斯教授和他所组织的写作团队,你们为我们的国家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

希望我们继续走在社会创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领航道路上!

魏江

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