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一身铁骨,忠君爱国……^_^

众官听闻这三计,在场数人皆汗流浃背,不敢再轻视小小宋慎。

朱标、李善长等人却是眼前一亮。

唯刘伯温眉头一皱,望向一旁的宋濂老头。

说,你私底下是怎么教导的后辈?

宋濂则尴尬一下,随后装作耳目闭塞样,心里却早就赧颜汗下。

你问老夫,老夫问谁?

他宋濂只是平日教习宋慎经书礼仪,引导他去做一个忠君爱国的好官员。

哪成想,自己这大孙儿,适才一副媚上强舔的模样,跌破了宋老头的眼睛。

而朱元璋走下龙椅,来回踱步,琢磨宋慎之策,沉思片刻,才抬头询问李善长:

“善长,你觉得子畏这小子所献三策如何?”

李善长深吸一口气,慢腾腾地走出行列。

“依我来看,宋子畏的第一计和第三计用心良苦,处处透露着大智慧。若是陛下能够善用,则可短时间内可令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皆来附效我大明朝。”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李善长欲抑先扬,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奈何,这第二计我认为不可实行,若是侮辱了夏伯启,便等于告诉了天下读书人,我大明朝也干这种匏瓜徒悬之事,会败坏我新朝用人的声誉。”

这第二计,确实狠毒。

十六天魔舞,是元末的“后庭花”,是顺帝荒政亡国之音。

若真让夏伯启褪衣赏舞,一众学生在一旁观摩,恐怕夏伯启当场汗流洽衣,撞柱而毙。

夏伯启能不能死。

李善长认为此事还有余地。

朱元璋听闻,既没赞同,也未反对。

宋慎了解朱重八的性格。

像夏伯启这种短命鬼,在他断指明志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宣判了他的死刑。

不管有没有宋慎的献计,朱元璋都会把夏伯启这种腐儒绑来应天府,寻个借口杀了。

宋慎摇头,坚持自己的建议:

“相国所言还是太过保守,纵然辱了这夏伯启,又有何不可?”

“这夏伯启不过一沽名钓誉之徒,如今仗着自己在江淮地区还有些名声,便起来公开叫板陛下的皇威,这种人留着也是祸害,不如以此人来立威!”

随后宋慎跪拜朱元璋,大声喊道:

“陛下如今荣登九五,皇威盖世不可欺,我认为理应将夏伯启绑到应天府,让臣来好好伺候伺候这老腐儒!”

“小崽子倒是勇气可嘉,若是朕真让你去面对夏伯启,你会作何表现?”

“陛下让微臣做什么,微臣就做什么!别说一个夏伯启,就算是闯刀山,入火海也绝不眨眼!”

“哈哈哈……卿倒是诚实。”

朱元璋见宋慎这样,莫名想笑,甚至连口吻都变了,用上了“卿”。

而众官瞠目结舌,见宋慎反复无常之嘴脸,则是一脸嫌弃。

这啥人呀。

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妥妥的一个小奸臣啊。

连宋老爷子都无语了,扶额不知该说什么。

而李善长见自己被宋慎反驳,朱元璋还把他晾在一边,处境让他略显尴尬。

以李善长极爱嫉妒,待人苛刻的性格,他对宋慎强占风头甚是不满。

“这小小宋慎,仗着宋濂狐假虎威,行了几分莫须有的官威,连我这个宣国公,左相国都不放在眼里了?”

李善长自然不愿见小辈骑在头上,反驳道:

“子畏所言差矣,这夏伯启好歹也是江淮地区的名儒,与叶仲良齐名,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如将这夏伯启排入隐士录中,天下读书人定然知陛下仁慈宽恕之心。”

李善长想着将夏伯启排入隐士录,这不就等于变相放过了。

“这李百室太爱钻牛角尖,与小辈争论本就有失长者尊相,竟然到现在连陛下的心思还没摸透?”

刘伯温叹息。

陛下若是真想原谅夏伯启,早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何为仁慈?何为宽恕?皇威被犯,岂能以小心迎大意?”

“我宋慎计三提出的隐士录,只录入宁海叶仲良先生这种有功有德之人,夏伯启算什么东西,配进隐士录?”

要知道,叶兑叶仲良曾献布衣于元璋,又留下“一纲三目而定天下”方略。

虽然叶兑辞官归乡,但是朱元璋每每回想起叶仲良,也是时常对刘伯温,朱升等一干谋主称赞叶兑智广。

“善长,你先退下。”

朱元璋摆摆手。

李善长知道自己失算了,心里虽然不得劲,但是也只能老老实实归列。

“宋慎三计,朕甚是欣慰,不如就用宋慎计,诸位爱卿可否?”

这时太子朱标带头表示赞同,紧接着台下一批文武官吏附和声此起彼伏。

“宋慎,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朱元璋笑道。

“微臣无言矣。”

“朕决计绑那夏启伯来应天府,等那夏伯启抵达宫殿,朕想见识见识这断指明志的儒生究竟有多倔,此事交予子畏去做,可否?”

“我宋慎一身铁骨,忠君爱国,夏伯启一来应天,我必让那腐儒知晓我大明开国陛下之仁德,让天下读书人侧目!”

宋慎归列后,众官在下方小声议论。

宋濂目视孙子无事,略显佝偻的身体晃了一下,腿脚险些站不住了。

“子畏,可真吓煞爷爷了。”

宋濂心想等郊祀结束,定然要回宋府狠狠训斥一顿宋慎。

作为宋家独苗。

宋慎若是作死被砍了,他宋家日后可就惨了。

之后的宴会,宋慎也没有参加,就被宋濂拉回了宋府。

然后宋慎悲催地发现,他爹宋瓒在得到宋濂“嘱咐”之后,以家法小鞭狠狠地“伺候”了一顿宋慎。

那一天的宋府,上空尽是哀嚎之音,惨不忍睹矣~~

翌日,即正月初五日,朱元璋颁即位诏书于天下。

又追封皇伯考以下皆为王。

一切称帝后续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而朱元璋也依宋慎之计。

除颁即位诏书外,进而昭告天下,我辈当以天下为己任,处庙堂之高则忧于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心态去读书。

大明新朝选贤举能,不以身份贵贱论其才干,德行。

天下读书人震动。

随后朱元璋强行派人将夏伯启五花大绑,押解来京城,由他这个皇帝先见一面,之后由宋慎来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