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返回燕京

1977年是重新恢复高考的一年。

也是建国以来唯一一次在冬季进行的高考。

无数知青欢呼雀跃,希望能通过高考的机会返城,脱离穷困贫苦的乡下。

再加上符合年龄的车间工人、有一定学识的农民、复员的军人和干部、应届高中生等,合计报考人数高达570万!

但570万人,最终录取人数有多少呢?

27万!

录取率不足5%,只有区区4.73%!

犹记得,人民报上还刊登过该年的满分作文,引起全国轰动。

不过,还有另一件更轰动的事情——云省一名成绩优异的考生落榜了!

该年有543万落榜考生,为什么偏偏他落榜轰动了呢?

原因很简单。

该考生不信邪,和招生办的领导们中路对线,最终才牵扯出了落榜的原因。

——作文式的火锅里加了朝天椒,不好下嘴。

要知道,当年的语文考试里,作文分数至少占比50%,甚至某些省份的分数占比高达60%、70%,作文0分就等同于落榜!

“如果没记错的话...”

“这件事甚至传到了大领导的耳朵里?”

坐在通往燕京的火车上。

陈阎看着窗外的夜色,眸光飘忽不定。

如果大领导接触过这张试卷,那这一次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他完全可以和这位考生一样操作。

——去高考作文里发表一通意见,保准写到心坎里去,从而提前获得电影行业的一些商业化机会。

“这件事的优点是风险程度很低,不会出事。”

陈阎瞥了一眼坐在对面闭目养神的汪阳,倒是心安了不少。

就算真出了事,自家大佬也会下海来捞人的。

“嗯,缺点也很明显。”

会浪费2个月左右的发展时间。

在国外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日子里,每一天的原地踏步都是罪过。

正当陈阎沉思着的时候,远处走来一个中年男人。

“领导,我去列车员那里换了点糖果。”

他是和汪阳一同赶往珠城的保卫处干部,负责照料这名61岁的老人。

“汪厂长,您有低血糖?”

回过神来,陈阎关心的看向了汪阳。

“不碍事的。”

汪阳摆了摆手,笑道“医生说是饮食不大规律的问题,但吃饭哪有这么多规矩,填饱肚子不就得了。”

“不管怎么说,您是得注意饮食才行。”陈阎认真说道。

“你这小家伙。”

汪阳失笑着摇摇头后,突然提起一件事“小陈啊,你那本子的标题,是从教员的诗句里得来的灵感吧?”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陈阎道,“是的,我觉得这句诗很贴合主题,昆仑象征着反对帝国主义,这可是我们一直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汪阳感慨道“不错。”

正当两人畅所欲言的时候。

头顶的卧铺上突然传来动静。

“同志,你们也是文艺工作者?”

一个年纪与陈阎相仿的青年探出个脑袋,他高声问道:

“你投的是哪个杂志社,《人民艺术》还是《燕京文艺》?”

“都不是,我写的东西,好像不适合在文学杂志上发表。”

“没关系,刚好待在列车上无聊,我可以教你怎么写才能过稿。”

对方饶有兴致的爬到了下铺。

这人的面颊偏黑,脸部眼眶处深凹,鼻梁内弯,大约24岁左右,与陈阎的年纪相仿。

“我有一篇文稿刚过了燕京文艺。”

“厉害厉害。”

陈阎看出这人想装叉。

刚好这个年代的火车上很无聊,他便朝着汪阳笑道“我和他侃侃,您奔波一天了先休息吧。”

“你也早点睡。”

汪阳提醒了一嘴。

他本以为陈阎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想人前显圣一番。

但当他躺在卧铺上时,听到两人的谈话时,渐渐的感到了不对劲。

“你知道我最近在《燕京杂志》的几篇稿子,一共拿了多少稿费嘛?”

“多少?”

“整整100块稿费!”

“牛逼牛逼,你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大作家!”

“哈哈哈,这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吗?”

“等着你给我签名,加油。”

汪阳无奈的笑了笑。

这小家伙一个剧本的稿费,就是如今顶格的1000元左右,如今竟然在捧着别人。

真是不懂年轻人的想法了啊...

汪阳如此想着,逐渐闭上了眼睛。

-------

列车稳稳停在了燕京站的站台上。

在陈阎有一搭没一搭的附和下,这个叫作刘晗涛的矮个子男生已经彻底迷失自我了。

目送着对方依依不舍的朝着公交站点走去。

身旁的汪阳微笑着问道:

“你打算回家还是去厂里?”

“先去协和吧。”

说起来,也算是托了汪阳的福。

陈阎总算是坐了一次这个年代的吉普车。

吉普车内几乎没有配饰,硬皮坐垫用白色布匹包裹着,坐起来稍微有点儿硌屁股。

但行驶性能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敞开窗户,露出半个侧脸看向远方的时候,年轻男女的回头率堪称100%,绝了!

毕竟,这年代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都已经是同龄人间十分羡艳的事情了。

像他这么年轻就坐在吉普车的后座里,简直就是蝎子拉粑粑独一份!

“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有这牌面?”

看着坐在副驾驶保卫处大叔的鼓鼓囊囊的腰部,陈阎目光感慨。

这年纪买啥自行车,行政夹克+专属司机+专属警卫员才是男人的至高梦想啊!

等等...自己好像不是孔孟之乡人士?

那没事了。

收回目光。

吉普车的车速逐渐降低,协和医院的屋檐在视野里逐渐放大。

在下车之前,汪阳又语重心长的交待了一句要好好休息。

陈阎再三保证之后,下车一路走向协和医院的住院部。

乘坐电梯一路来到4楼,走到412病房的门口。

里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朱綝同志啊,你可千万别听这家伙的花言巧语!”

“老同志,我可是《燕京日报》的入职编辑,说的都是实话,怎么会是花言巧语呢?”

“人家小陈还是燕影厂的编剧嘞!”

“呵呵,二十多岁的编剧,谁信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