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太子施斋
- 大唐:救命,我爹是李贤!
- 罪孽9999
- 2038字
- 2024-09-06 13:53:40
要施斋,太平公主挂名出家的太平观是绕不过去的。
“姑姑,侄儿可第一时间建议父亲到太平观施斋哦。”李恒坐到高椅上,两条腿悬着,一晃一晃的,嘴里塞着桂花糕。
施斋是官方说法,民间叫“做法事”,道观通过仪式付出劳动,获取一定数额的酬劳。
当然,对于有太平公主供养的太平观来说,获取酬劳是次要的,为太平观打出名声最重要,毕竟才建观没几年。
太平公主捏了一下李恒的脸蛋,娇笑道:“好呀!侄儿有心了,知道有事先找姑姑。”
“对了,太平观从长安县颁政坊移到万年县的大业坊,你让太子哥哥找对地方啊!”
“观中的上座、监斋说,太平观的名称不是特别贴近道家教义,建议改名太清观呢。”
在这改名频繁的时代,这个说法并不意外。
意外的是太平观从贵人聚集区搬到庶人区,隐约透露出太平观不太为权贵供奉的信息。
路程是更远了,可对李恒的计划更有利了。
要是太子悄无声息地为天皇、天后施斋,有谁知道这事?
很多事开局轰轰烈烈,方案没眼看,结果草都没铲一丛,从此在世人眼里销声匿迹,原因就在这里,别人要的也就是个过程。
有的时候,过程甚至比结果还重要。
太平公主不在意太平观能不能挣到点钱财,却不服气自己的道观被人轻视。
太子大张旗鼓到太平观施斋,或许带动不了权贵供养太平观,但可以带动不少普通的信徒。
-----------------
太子带三个儿子、东宫主要属官,大摆仪仗步出东宫,连走了几里路,额头上细汗点点。
虽然李贤骑马打猎也不虚,可步行几里才真的累。
“三郎,为什么不乘车去啊?”安乐郡王李光顺小声嘀咕。
“这是去为祖父祖母施斋祈福,诚心必须有。”李恒擦了把汗水。
“可是,别人也不知道我们要干嘛啊!”李光仁表示不解。
费了大力气做事,结果没人知道,这不媚眼抛给瞎子看吗?
李恒扯着嘴角,朝外头撇了撇。
“这个太子真孝顺啊!为了给天皇、天后祈福,要步行到大业坊太平观施金箓大斋呢!”
“啥,没听过太平观?那是天皇、天后为了最得宠的女儿太平公主立的道观,全部是女冠。”
“女冠听不懂?就是俗话说的女道士,道家叫坤道。”
章懂尚等少年团混入人群中,时不时抛出只言片语,为太子一行造势。
李光顺毕竟年纪大一些,很快看懂了李恒的用意。
东宫属官当然也能这样说,但有王婆卖瓜的嫌疑,档次蹭蹭直掉。
由外人说来,东宫的脸上瞬间增添了光彩,可信度也高了不少,比自吹自擂强多了。
少年团也算半个东宫人,妙在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事啊!
紧紧跟随李恒的骞辞玉满脸无奈,少年团的作为倒是不违反任何律令,可总感觉不是这身份应该干的事。
李贤虽然也挺累的,还是保持了虔诚的态度,走到大业坊,让仪仗停步,自己与迎上来的监斋互相稽首行礼。
施斋所需要的材料、酬劳早就送进去了,这个时候自然不用那么俗套地谈钱。
五十来岁的监斋道号无霞,也可以称无霞子,即便是岁月的侵蚀也没完全让她容貌褪色,雍容淡定的气质,一眼就能分辨出不是普通人家出身。
因为大唐从立国起就明文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的女儿自愿出家的,任何人不得阻拦,所以长安城的女道士、尼姑是一个不能随便招惹的群体。
虔诚信仰、官宦人家出身女道士、尼姑也不少,但更多的是为了逃避不如意的婚配——哪怕是出家了再还俗,家里也不能再强行支配她们的婚姻。
谁也不知道,哪个女道士、尼姑身后能拉出多大的势力来。
李光顺、李光仁、李恒依次向无霞道长行礼,谁也不敢乱说话。
不管是不是道家的信徒,到了人家地盘上,不是天性喜好挑衅的狂妄之人,最好按规矩来。
李恒前世是不信道佛的,可穿越都亲身体验了,谁又敢保证世上真的没有神灵?
金箓大斋的仪式庄重而漫长,高香的烟火气息在殿中弥漫,神灵雕像或出尘、或慈悲、或怒目降妖,无霞道长踏禹步、执桃木剑,一身法衣随风摆动。
李贤事先给李恒讲解过一些常识,李恒才认出来,无霞道长着的黑色帽子叫玄冠,穿的青色粗布衣衫叫青褐,有资格穿这一套的是洞神品第,也就是道士七种境界中排行第四。
洞神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品第了。
烟雾中,李恒依稀有种错觉,似乎有一座雕像对他露出温和的笑容。
揉了揉眼睛,果然是烟雾引起的视觉错误。
金箓大斋是太子需要的形式,真正目的是向天皇、天后展现李贤的孝顺,哪怕这份孝顺有些表面化呢。
父慈子孝的局面必须有,即便来得有点晚,看上去更像李贤来求平安。
李恒没想到,在颂读经文的女道士里,居然看到了头顶芙蓉黑帽、身着黄裙红色粗布衣的太平公主。
这是正一品第的打扮,仅仅高于入门。
道家还蛮有原则的,李恒原以为太平公主至少是第三等道德品第了呢。
太平公主看到李恒,眉毛弯了弯,依旧保持节奏念经。
李恒是知道的,太平公主现在是公主府与太平观来回换着住,很喜欢这种亦道亦俗的生活。
稳了,有太平公主在场,传回大明宫中的话必然悦耳得多,毕竟现在没人愿意被太平公主忌恨。
对太平观来说,太子的金箓大斋也是搬到大业坊来的第一笔大业务,千金买马骨,这一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太子到大业坊太平观为天皇、天后施斋祈福的消息,在少年团有意的扩散下,半天时间就传遍了一百零八坊,连皇城中的衙门都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事。
不管天家父子的实际感情怎样吧,这一场施斋,已经挽回了李贤的口碑。
太子孝顺了,天皇、天后慈不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