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内侍失踪,情况紧急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将整个宫殿映照得很庄严。朱翊钧此刻正躺在龙榻上,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

殿外,寒风呼啸。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太医徐之才匆匆步入乾清宫。

他身后跟着几位手持药箱、神色凝重的助手,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朱翊钧病情的担忧。

穿过一道道华丽的帷幔,徐之才终于来到了他的寝宫前,深吸一口气,推开门。

“陛下,微臣徐之才奉旨前来。”

徐之才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他快步走到龙榻旁,跪下行礼,目光迅速扫过朱翊钧的脸色,心中不禁一紧。

朱翊钧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

朱翊钧勉强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与焦虑。

“徐太医,你来了。朕……朕的身体,你可知晓,后天便是祭天大礼,朕绝不能缺席。”

他的声音微弱,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不容违抗的意志。

徐之才闻言,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对于一位帝王而言,祭天大典不仅是对天地的敬畏,更是展示皇权、稳固国本的重要仪式。

然而,以朱翊钧目前的状态,强行参加,无疑是对身体的极大透支。

“陛下,微臣明白您的担忧,但您的龙体康健,才是国家之根本。微臣斗胆,请陛下以龙体为重,暂时休养,祭天之事,可另作安排。”

徐之才的话语中虽有敬意,却也透露出不容置疑的专业态度。

朱翊钧闻言,眉头紧锁,似乎对徐之才的回答并不满意。

“徐卿家,你可知祭天大典对于朕,对于大明意味着什么?朕不能,也不能让天下人看到朕的软弱!”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显然,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考验。

徐之才见状,心中虽有不忍,但更知责任重大。

他挺直腰板,目光坚定地望向朱翊钧。

“陛下,微臣理解您的苦衷,但作为医者,微臣必须直言。陛下的龙体,已不堪重负,若强行参加祭天,恐有性命之忧。微臣愿竭尽全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陛下调养身体,但前提是,陛下必须配合治疗,静心修养。”

朱翊钧沉默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

殿内,烛火微微跳动,映照在他复杂的面容上。

最终,他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好,徐卿家,朕信你。但你要记住,朕的时间不多,朕要的是,至少能站在祭天坛上,完成仪式。”

几位太医,分别是内科圣手林逸尘、针灸高手沈云溪,以及草药大师韩药宸。

他们共同为朱翊钧会诊,探寻救治之法。

林逸尘轻手轻脚地为朱翊钧搭上脉搏,眉头紧锁,时而抬头望向其他太医,眼神中流露出一抹忧虑。

沈云溪则在一旁,手持银针,在朱翊钧的几处穴位上轻轻试探,试图通过针灸来减轻皇帝的痛楚。

韩药宸则打开药箱,仔细挑选着几味珍稀药材,准备随时调配药方。

片刻后,林逸尘缓缓收回手,沉声道:“陛下之症,脉象虚弱,气血双亏,加之长久劳累,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此乃积劳成疾。”

沈云溪点头附和:“针灸虽能暂时缓解痛楚,但根本还需调养内息,恢复元气。只是,时间紧迫,祭天大典在即,我等需尽快制定方案。”

韩药宸闻言,眉头紧蹙,手中紧握着几味药材,沉吟道:“药石之功,重在调和。我拟一药方,以补气养血、调理脏腑为主,但需陛下配合,静心修养,方能奏效。”

三位太医相视一眼,心中都明白,此次会诊,不仅关乎朱翊钧的生死,更关乎大明的国运。他们必须竭尽全力,为皇帝争取更多的时间。

林逸尘沉吟片刻,提出:“我等可分工合作,林某负责调制药膳,以食补为辅;沈兄继续以针灸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韩兄则主抓药方,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让陛下恢复些许体力。”

沈云溪和韩药宸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刚刚结束了一场紧张而漫长的会诊,他们面色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坚定。

龙榻之上,朱翊钧静静地躺着,呼吸微弱而均匀,似乎在沉睡中暂时忘却了病痛的折磨。

此时,宫门轻启,一位身着黑色宦官服饰,面容沉稳,眼神锐利的中年男子悄然步入。

陈矩的脚步轻快而无声,仿佛连空气都不愿惊扰这份难得的宁静。

“诸位太医,陛下病情如何?”

陈矩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直接切入主题,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林逸尘、沈云溪与韩药宸相互对视一眼,心中皆明白,此刻的陈矩,就是朱翊钧的代言人。

林逸尘轻叹一声,缓缓开口:“陈公公,陛下之症,实乃积劳成疾,气血两虚,脏腑功能衰退。我等虽已尽力,但……”

沈云溪接过话茬,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针灸可暂时缓解疼痛,但根本还需调养。时间紧迫,祭天大典在即,我等正竭力寻找快速恢复陛下体力的方法。”

韩药宸则紧握双拳,眼中闪过一抹决绝:“药方已调整至最佳,但陛下体虚,吸收有限。我们需继续观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陈矩闻言,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他缓缓点头,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诸位太医,你们的辛苦,杂家看在眼里。陛下乃大明之根本,其健康,关乎社稷安危。老奴知道,此病非一日之功可愈,但祭天大典,陛下绝不能缺席。”

说到这里,陈矩的目光逐一扫过三位太医,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关于陛下的病情,诸位务必守口如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朝野动荡,对陛下、对大明,都是不利之举。老奴相信,诸位都是忠臣,定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林逸尘、沈云溪与韩药宸闻言,皆神色一凛,齐声应诺:“陈公公放心,我等定当谨言慎行,绝不泄露陛下病情。”

陈矩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关怀:“诸位,今日来辛苦你们了。老奴已命人准备了热汤热饭,你们且去用些,稍作休息。陛下这里,会有人亲自守着,有任何变化,定会及时通知你们。”

三位太医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能有陈矩这样的理解与支持,实属难得。于是,他们向陈矩行了一礼,便依次退出内室,前往偏厅用餐。

陈矩目送他们离去,心中却难以平静。

他知道朱翊钧的病情,远比太医们所说的更为严重。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慌乱与无助。

回到龙榻旁,陈矩静静地坐在一旁,凝视着朱翊钧苍白的脸庞。

夜色渐深,乾清宫内一片寂静。陈矩则像一尊雕像般,静静地守护着这份宁静与希望。

在这片沉寂的夜色中,一个小太监的身影在昏暗的走廊里悄无声息地穿梭。

他名叫小福子,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并非普通的宫廷侍从,而是李威精心安插在乾清宫的一枚关键棋子。

自入宫以来,小福子便凭借其过人的机敏和无比的忠诚,赢得了李威的深深信赖,成为了他在宫廷中的得力耳目。

小福子深知,作为李威的眼线,他必须将这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李威,让他能够提前做好应对。于是他准备偷偷溜出宫,将朱翊钧的病情告知李威。

他轻手轻脚地穿过乾清宫的走廊,尽量避开值夜的侍卫与太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什么。

他的心跳得飞快,仿佛要跳出胸膛。

只用了一会儿的功夫,小福子来到了宫门处,他四处张望,确认无人后,便迅速溜出了宫门,融入了夜色之中。

宫外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几盏昏黄的灯笼在寒风中摇曳生姿,仿佛也在为这个不平凡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诡异。

小福子快步穿梭在街道中,心中却难以平静。

在夜色的掩护下,小福子终于来到了李威的府邸前。

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敲响了府邸的大门。片刻后,一个家丁打开了门,疑惑地望着这个深夜来访的小太监。

小福子低声报出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家丁闻言一惊,连忙将他领进了府邸。

在李威的书房中,小福子将皇帝的病情和宫廷中的紧张气氛一一告知了李威。

他详细描述了太医们的束手无策、宫廷中的恐慌与混乱,以及皇帝病情的日益恶化。

李威听后,面色凝重,烛火摇曳,映照出他冷峻而深邃的脸庞。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与狂热,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原本计划在祭天大典当天,借由仪式的混乱,实施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以图谋取更高的权力。

现在朱翊钧再次病重,无疑为他的计划增添了一份胜算。在权力的诱惑与野心的驱使下,李威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暗喜。

他沉吟片刻,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夜色,直视小福子那双忠诚而坚定的眼睛。

他知道小福子作为他的眼线,虽然忠诚可靠,但一旦事情败露,他也可能成为牵连自己的线索。

于是,一个阴冷的计划在李威的心中悄然成形。他故作关切地对小福子说:“你做得很好,小福子。你的忠诚与勇敢,我铭记在心。但现在,你必须立刻返回乾清宫,继续监视陛下的病情与宫廷的动向。记住,你的安全就是我的安全。”

小福子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以为李威是在关心他的安危,是在肯定他的贡献。于是,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小心行事,不会辜负李威的信任。

然而,就在小福子转身欲离之时,李威却暗中派出了几名心腹侍卫,悄悄尾随其后。

他们的身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如同幽灵一般,无声无息地追踪着小福子的行踪。

小福子浑然不知,他只顾着匆匆赶路,心中满是对大明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憧憬。

他以为,自己正在为李威,为大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即将被牺牲的棋子。

当小福子走到长安街附近时,那几名心腹侍卫突然现身,将他团团围住。他们的眼神冷酷而无情,仿佛是在看待一个即将被处决的犯人。

小福子心中一惊,他刚要开口询问,却被一名侍卫狠狠地捂住了嘴巴。他挣扎着,想要挣脱束缚,但无奈对方人多势众,他根本不是对手。

在挣扎中,小福子看到了那些侍卫眼中的杀意与决绝。他恍然大悟,原来李威并不是在关心他的安危,而是在利用他,甚至在必要时牺牲他。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悲愤与绝望,但更多的是对李威的失望与痛恨。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迟了。那些侍卫没有给小福子任何反抗的机会,他们迅速而果断地结束了他的生命。

小福子的身体无力地倒在地上,他的眼神逐渐涣散,仿佛在看着一个遥远而模糊的世界。

在那些侍卫的处理下,小福子的尸体被迅速运走,毁尸灭迹。

“大人,解决了。”

在得知小福子已经被处理掉后,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波澜。他只知道,自己的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第二天,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乾清宫的琉璃瓦上。

宫内,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太监、宫女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

陈矩站在乾清宫的门口,目光不时地扫向四周,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他的心中,如同被一块巨石压着,难以平复。小福子的失踪,让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

他清楚地记得,昨日傍晚,小福子还如同往常一样,在宫中穿梭忙碌。

然而,一夜之间,这个小太监却如同人间蒸发,无影无踪。

陈矩深知,宫廷之中,每一桩小事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小福子的失踪,绝非偶然。

他迅速在脑海中梳理着与小福子有关的点点滴滴,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都仿佛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找不到出口。

突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他猛地意识到,小福子,或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太监。他的失踪,很可能与宫廷中的某些势力有关。而这些势力,很可能已经知晓了朱翊钧的病情。

这个念头如同一把利剑,刺穿了陈矩的胸膛。他深知一旦朱翊钧的病情被外人知晓,后果将不堪设想。宫廷之中,权力斗争暗流涌动,一旦有人趁机作乱,后果将难以预料。

想到这里,陈矩不敢再有丝毫的犹豫。他立刻召集了乾清宫中的所有太监和侍卫,面色凝重地宣布:“从今日起,乾清宫的守卫要加强一倍,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你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可疑之人,立刻向我报告。”

众太监和侍卫闻言,神色一凛,纷纷点头应允。他们知道,陈矩的话绝非空穴来风,小福子的失踪,已经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然而,陈矩的心中却并未因此而感到丝毫的轻松。他知道,加强守卫只是暂时的措施,真正的危机,还隐藏在暗处,等待着爆发。

于是,他开始暗中调查小福子的失踪之谜。他派出了心腹太监,悄悄打听小福子的下落,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宫廷中的动静,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乾清宫的戒严却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也引发了朝堂之上的种种猜测。

方从哲自然也是这猜测与议论的焦点之一,他坐在内阁的议事厅中,面容沉稳,眼神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一切。

身边,众位大臣或坐或立,神色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方从哲。

“方大人,乾清宫突然戒严,是否意味着宫中出了什么大事?”户部尚书李道远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他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

方从哲闻言,轻轻地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众人的担忧?乾清宫的戒严,无疑在朝堂之上安装了一枚定时炸弹,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不安。

“诸位大人,乾清宫戒严,确实是宫中出了一些状况。”方从哲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能够安定人心,“但是,具体是什么状况,目前还不得而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冷静,继续处理好手中的事务,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众大臣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知道,方从哲说得对。无论宫中出了什么状况,他们都不能自乱阵脚,否则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

于是,方从哲开始和众人再次确认祭天礼的准备情况。

这是大明一年一度的重要仪式,不仅关乎皇家的颜面,更关乎国家的安宁与繁荣。因此,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礼部,祭天礼的仪式流程是否已经全部确定?”方从哲看向礼部尚书沈㴶,语气严肃地问道。

沈㴶闻言,立刻起身回禀:“回方大人,祭天礼的仪式流程已经全部确定,并且已经经过了多次的演练。目前,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方从哲点了点头,表示满意。然后,他又看向了其他的大臣,逐一询问了祭天礼的各项准备工作。从祭品的准备到仪仗的排列,从乐舞的安排到祭祀的祷文,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仔细地询问和确认。

在方从哲的带领下,众大臣纷纷投入到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他们知道,无论宫中出了什么状况,他们都不能让祭天礼受到任何的影响。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也是他们对大明的忠诚与执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乾清宫的戒严却并没有解除的迹象。反而,宫中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仿佛有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这让众大臣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难以名状的担忧与焦虑。

方从哲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他开始更加频繁地召见宫中的太监和侍卫,试图从他们口中打探出一些消息。

然而,宫中的口风却异常严密。无论是太监还是侍卫,都守口如瓶,不肯透露丝毫的消息。

日已西斜,为这座古老的宫殿披上了一层淡淡的暮色。

方从哲步出内阁,脚步匆匆,眉宇间锁着难以掩饰的忧虑。乾清宫的戒严,如同一道沉重的枷锁,压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释怀。

他决定亲自去找陈矩,来到了乾清宫的门前。只见宫门紧闭,守卫森严,与往日的宁静祥和截然不同。

方从哲深吸一口气,稳定了心神,然后走向守卫。他出示了自己的身份令牌,沉声道:“本官乃内阁首辅方从哲,有要事需见陈矩公公,请通报一声。”

守卫见状,不敢怠慢,连忙点头应允,然后匆匆进入宫中通报。片刻后,陈矩的身影出现在了宫门口。

“方大人,您怎么来了?”陈矩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

方从哲没有回答,只是紧紧地盯着陈矩的眼睛,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些线索。然而,陈矩的眼神却如同深潭一般,让人难以窥探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陈公公,乾清宫为何突然戒严?是否宫中出了什么大事?”方从哲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够穿透人心。

陈矩闻言,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知道,方从哲既然亲自找来,必然是已经有所察觉。于是,他也不再隐瞒,将小福子失踪以及自己加强乾清宫守卫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方从哲。

方从哲听后,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他深知小福子的失踪绝非偶然,背后必然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陈公公,你认为小福子的失踪与何人有关?”方从哲沉声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锐利的光芒。

陈矩闻言,沉吟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方大人,宫中势力复杂,小福子的失踪,很可能与某些势力有关。但是,具体是何人所为,目前还不得而知。我已经加强了乾清宫的守卫,同时也在暗中调查此事,希望能尽快找到真相。”

方从哲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知道,陈矩说得没错,宫中势力错综复杂,想要找到真相,绝非易事。但是,他相信陈矩的能力。

不过他此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祭天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