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绝境逢生,民变猖狂

“撤!”

在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后,王化贞下达了命令。

他深知硬拼之下,只会让更多的将士白白牺牲。

于是,锦州大营的残部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撤离,留下了一片空寂与狼藉。

在锦州大营失守的阴霾下,王化贞并未被绝望吞噬。

望着锦州城头飘扬的后金旗帜,他紧握双拳,心中暗自发誓,定要夺回这座城池。

在撤退的路上,他不断思考着对策,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重新集结力量,夺回锦州。

休息之时,一名年轻的士兵满脸不甘,问道:

“大人,我们真的要放弃锦州吗?”

“等我们养精蓄锐之后,一定会大回去的。”

王化贞转过身,目光坚定地望着士兵们。

“锦州是大明的疆土,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我们的汗水与鲜血。我王化贞在此立誓,定要带领大家,夺回锦州。”

士兵们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们纷纷挺直了腰板。

打了败仗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痛苦,这番话重新点燃了他们心中的仇恨。

沿途,王化贞并未急于赶路,而是不断号召百姓加入他们的行列。

每到一处村落,他都亲自向百姓们宣讲后金的暴行,激发起他们内心的愤怒与反抗。

“乡亲们,后金贼寇侵我疆土,残杀大明的子民,我们岂能坐视不管?”

王化贞的声音在村头回荡,

“我王化贞愿带领大家,共同抵御外敌!”

百姓们听后,无不热血沸腾,纷纷响应王化贞的号召。

他们有的拿出自家的粮食与衣物,支援军队;有的则拿起锄头、镰刀,准备随军出征。

短短两天时间,王化贞就拉起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其中尽是青壮年男子。

“大人,我们准备好了!”

一位英武的年轻人站在队伍前,高声喊道。

“好!”王化贞点了点头,他环视四周,看着这些来自辽西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感激。

“我们虽非正规军,但我们有满腔热血,有保家卫国的决心。今日,就让我们并肩作战,共赴国难!”

随着一声令下,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锦州进发。

他们之中,或许有人曾是农夫、工匠、商人,但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明的兵士。

夜幕降临,锦州城内灯火通明,后金将士们纷纷卸下战甲,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开始了他们的庆祝活动。

城中的酒楼、茶馆、戏院,甚至是街头巷尾,都挤满了欢声笑语的人们。

“哈哈,今晚我们不醉不归!”

一位年轻的将领高举着酒杯,向周围的战友们大声呼喊着。

他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仿佛连日来的征战疲惫都在这刻烟消云散了。

“是啊,兄弟们,咱们终于打下了锦州,这可是个大功劳!”

另一名士兵附和道。

“等援军一到,咱们再一鼓作气,把大明那些软弱的军队都赶回老家去!”

酒过三巡,戏台上也开始了精彩的表演。

一曲曲激昂的战歌,一幕幕生动的战场景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

他们或高声欢呼,或低声细语,分享着彼此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

“听说了吗?咱们的大汗为了这次胜利,特意从盛京运来了上好的美酒和佳肴!”

一个声音在人群中传开,立刻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

“真的吗?那可真是太好了!咱们一定要好好享受一下大汗的恩赐!”

众人纷纷附和。

随着夜色渐深,一些人开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还有一些人则围坐在一起,继续畅饮谈笑,空气中弥漫着酒香与肉香。

也有少数后金将领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无常,更明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任何一丝的松懈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他们坚信,已经被他们重创的王化贞部短时间内绝无可能卷土重来。

更何况,他们的增援部队正如潮水般涌来。

当后金大军还在为刚刚占领锦州而欢庆时,王化贞的大军已经悄然逼近。

他们利用夜色掩护,迅速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

“进攻!”随着王化贞的一声令下,三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向锦州城。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整个锦州城仿佛被点燃了一般,火光冲天,战况激烈异常。

后金守军措手不及,被突如其来的攻势打得晕头转向。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王化贞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重新集结起如此庞大的队伍,并对他们发动奇袭。

“大人,敌军数量众多,我们恐怕难以抵挡!”

一名后金将领急匆匆地跑到统领面前,报告战况。

“哼,区区乌合之众,何足挂齿?”

只见他冷哼一声,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凝重。

“传令下去,务必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到来。”

然而,王化贞的大军却并没有给后金守军喘息的机会。

他们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和对地形的熟悉,不断地向锦州城发起猛攻。

城墙上,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城下,士兵们则奋勇争先,用血肉之躯撞击着城门。

经过一番激战,锦州城的南门终于被攻破。

王化贞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冲入城内,与后金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所向披靡,每一枪都精准地刺向敌人的要害。

在他的带领下,大明将士们士气高昂,愈战愈勇。

“不要放过一个,全部都杀掉。”

王化贞高声呐喊着,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

在王化贞及其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锦州城再次回到了大明的怀抱。

在浙北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民变如野火燎原,迅速蔓延,将这片宁静之地推向了动荡的深渊。

李慕白的名字在民间悄然传开,迅速集结起了一群因生计所迫、对朝廷不满的百姓。

短短一月间,已连克十几座城池,让整个江南为之震动。

“大人,战报……”

一旁的副将李明义小心翼翼地开口。

孙传庭此刻正端坐在杭州府衙的书房内,手中紧握着刚刚送来的紧急战报。

战报上的字迹因急迫而略显潦草,却字字如针。

窗外,是杭州城繁华而又紧张的气息,百姓们或匆匆行走,或聚首议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时局的不定。

孙传庭缓缓放下战报,目光深邃。

“李慕白,好一个李慕白……”

随后他看向李明义,缓缓问道:

“我们手中可用的兵力,还有多少?”

李明义闻言,迅速从怀中取出另一份文书,呈给孙传庭。

“回大人,除去驻守各要地的必要兵力,杭州府周边可调动的精锐不过五千余人,且装备参差不齐,粮草亦不甚充足。”

孙传庭闻言,眉头紧锁。

五千余人,面对李慕白那支士气高昂、人数众多的叛军,无疑是杯水车薪。

“传令下去,即刻加固城防,调集所有可用的工匠和民夫,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准备迎敌。”

孙传庭果断下令,不容置疑的于是让李明义为之一颤。

“是,大人!”

李明义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

接下来的日子里,杭州府上下动员,从官员到百姓,无不尽心竭力地投入到防守的准备之中。

工匠们日夜不休地加固城墙,民夫们则忙碌于挖掘护城河、搬运物资。

城内气氛紧张而有序,此事关系着整个江南乃至朝廷的稳定。

孙传庭修书多封,分别送往京城及周边各省,请求增援,并设法筹集粮草军械。

然而,时局动荡,消息传递不畅,援军与补给何时能到,仍是未知数。

经过修整,李慕白率领的义军已经来到离杭州府不足二十里的地方。

他很有手腕,知道朝廷会派兵。直接将浙北的粮草和青壮都带走了,在通往杭州的要道上节节布防。

孙传庭站在杭州城墙上,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叛军旗帜,心中思绪万千。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地报告:

“大人,叛军前锋已至城下十里,正加速逼近!”

孙传庭闻言,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后的将士们高声喊道:

“将士们,叛军已至,我等当何如?”

“誓死守城,绝不后退!”

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回荡在城墙之上。

乾清宫内,万籁俱寂,唯有火烛摇曳,映照着朱翊钧那张紧锁眉头的脸庞。

案头的密函堆积如山,看着来自浙北与辽东的紧急战报。

朱翊钧的手指轻轻摩挲过那封关于浙北援军受阻的密信,心中五味杂陈。

“朕的江山,怎么如此多事?”

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

此时,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匆匆步入,低声道:

“皇上,孙传庭的求援信已至,言辞恳切,请求速派援军以解杭州之围。”

朱翊钧接过信件,匆匆浏览,眉头皱得更紧了。

“杭州若失,江南震动,后果不堪设想。”

他喃喃自语,随即吩咐道。

“即刻召集群臣,于文华殿议事。”

不多时,文华殿内灯火通明,文武百官肃立两侧,气氛凝重。

朱翊钧步入大殿,环视一周,沉声道:

“诸位爱卿,浙北战事告急,孙传庭将军求援;同时,辽东锦州城失而复得,王化贞将军虽有功,但局势依旧严峻。朕召尔等前来,共商对策。”

话音刚落,方从哲出列,躬身道:

“陛下,浙北之事,臣以为应速调京营精锐,兼程南下,以解杭州之围。至于辽东,锦州得失虽关乎颜面,但更重要的是稳定战局,防止后金势力进一步扩张。”

“方阁老言之有理,但京营兵力亦非无穷,且需留有余地以防不测。”

一位武将站出来,面露难色。

“且浙北地势复杂,援军长途跋涉,恐难速战速决。”

“那依刘将军之见,当如何是好?”

朱翊钧问道,期待着他能给个法子。

刘将军沉吟片刻,道:

“臣以为,可令邻近省份抽调兵力,同时加强海上防线,利用水师优势,从侧翼牵制叛军。至于辽东,应加强与王化贞将军的联络,确保锦州防线稳固,同时寻找战机,逐步收复失地。”

“此计虽好,但实施起来难度颇大,且需时日。”

沈㴶立马插话道,

“尤其是海上防线,我朝水师还在旅顺港训练之中。久未征战,战斗力恐难保证。”

“沈尚书所虑极是,但事急从权,不得不为。”

刘将军反驳道。

“再者,水师虽久未用兵,但亦需历练,方可保我海疆安宁。”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但大多围绕着兵力调配、战术选择等具体问题展开,却鲜有触及根本的解决方案。

朱翊钧听着这些讨论,心中更加烦躁不安。

“够了!”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朕要的是解决办法,不是空谈!难道我大明就真的束手无策了吗?”

群臣面面相觑,无人敢应。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道:

“朕知诸位爱卿皆是一片忠心,但此刻国难当头,非同心协力不可渡此难关。朕只问结果!”

群臣闻言,纷纷领命,大殿内再次恢复了秩序。

然而,朱翊钧的心中却并未因此轻松多少。

夜深人静,朱翊钧独自坐在御书房内,望着窗外漆黑一片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

“陛下,皇后来了。”

听到王喜姐来了,朱翊钧赶紧恢复了常态。

“陛下,臣妾听闻近日多起事端,想必陛下心中忧虑万千,所以来探望陛下。”

“皇后有心了,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总有办法解决的。”

王喜姐见他还有斗志,没有颓废,心中还是很诧异的。

“陛下,臣妾本不想干政,但今形势如此,臣妾有话想说。”

朱翊钧点点头,就示意她直接讲就行了。

王喜姐先是将朝中的一些事说了出来,随后话锋一转就到了朱翊钧被刺一事上面。

“皇后所言非虚?果真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