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立志千秋伟业
- 天下国家道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 林尚立
- 8548字
- 2024-07-15 16:53:21
一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要看其为什么出发、走向何方;一个国家发展能有怎样的前途命运,要看其追求的理想目标、依靠谁来领导、为谁而发展。不论个体还是国家,初心使命决定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就对中国发展作出同其之前各个政治力量有本质区别的构想,从而形成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毛泽东在建党前后发表的两篇讲话和文章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非凡。
1921年元旦,在建党前的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毛泽东发言说道:“现在国中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显然有两派主张:一派主张改造,一派则主张改良。前者如陈独秀诸人,后者如梁启超、张东荪诸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1]至于方法,毛泽东主张走俄国革命道路。在这发言中,毛泽东清晰表达了三大政治主张:一是要改造,不要改良;二是要立足世界发展改造,不能局限于对中国小修小补;三是不走实践证明走不通的老路,要走实践证明成功的新路,即俄国革命道路。后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正是沿着三大主张推动中国革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革命最后胜利。
1925年冬天,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中,毛泽东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右派所主张的革命和无产阶级主张的革命有本质区别:前者为了发财,后者为了救苦。他强调“孙先生的主义、遗教,绝对是为了‘救苦’,绝对不是为了‘发财’;绝对是使人类从压迫阶级解放出来,绝对不是为了准备做新的压迫阶级”。[2]通过深入的阶级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为了救苦为了自求解放的革命民众有多少呢?有三万万九千五百万,占百分之九八点七五。其敌人有多少呢?有一百万,占百分之零点二五。中间派有多少呢?有四百万,占百分之一。”[3]在这对中国阶级状况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毛泽东阐明了三个极为重要的政治主张:一是代表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主张的革命,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救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最广大人民大众;二是中国革命的力量,不是在那些为发财而革命的少数人,而是那些为了摆脱苦难而革命的大多数人,即劳苦大众;三是只要把革命派团结起来,少数敌人就无立锥之地,革命就一定能够成功。
上述两篇文章的六大政治主张,在当时还是刚刚萌芽,但却像突破黑夜的黎明,展现出如朝阳般非凡的能量,从而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篇章,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前景。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所以成功,则离不开这些伟人对中国、对世界、对时代的科学把握,从而引领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而伟人的把握之所以科学正确,则离不开其思想境界、使命担当以及科学理论武装。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首先在于选择了正确理论,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次在于开辟了光荣的革命道路,即救苦救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道路;最后在于找到了伟大革命力量,这就是千百万劳动民众。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出现,是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革命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之前的辛亥革命、没有成功的俄国十月革命,也就难以诞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共同孕育而成的,没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顽强奋斗精神和近代以来历经前所未有苦难的中国人民奋起改变自己命运的伟大革命力量,中国社会就诞生不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毅然决然地选择中国共产党、紧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一批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锻造的,没有像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这样一批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和牺牲,就不可能锻造出这样伟大的政党,同样,没有这样伟大的政党也就不可能成就这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作为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人民将创造怎样的历史、将把历史推向何方,取决于人民的精神追求、思想境界和历史把握。这就需要领导核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大幸运,就是孕育了、确立了自己的伟大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二
作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和中国人民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团结人民、塑造民族的神圣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应有的政治自觉和使命自觉,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属性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负责的根本要求。这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纯洁性,这不是一个政治口号或政治表态,而是其安身立命之道。中国共产党一旦失去了先进性纯洁性,毁掉自身不说,甚至可能毁掉民族复兴的前景。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历史性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自然也就把自身的命运和前途托付给了中国共产党。其中有两个内在必然:一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需要一个能够凝聚其多元力量、支撑其一体结构的内核,以维系其孕育和塑造了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一统格局,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中华文明现代转化的历史必然;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中不断选择各种政治力量来解救民族危难、解除人民痛苦,在历史比较和检验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生存和发展之道的奋斗实践和革命运动的历史必然。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托付,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有历史担当的伟大政党。
在中国特有的现代政治逻辑下,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伟大工程,看起来是中国共产党本身的伟大工程,其实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也是国家富强的伟大工程。要完成这样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就必须确立在党和人民、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统一基础之上。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能够领导一切,形成全面领导格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讲不是权力问题,而是党、人民、国家事业实现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了党的全面领导,党、人民、国家就牢牢地铆合一起,相互支撑,相互决定,形成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体政治结构。这是中国大一统的现代意义结构。
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不仅成熟在其自身的思想、组织和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成熟在其在体制内外同人民、同社会、同国家、同军队形成了铆合一体的结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因此得以在现代文明中实现了一脉相承的传承和发展。历史和文化的根脉不断,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所在,其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无产阶级必须从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实现这种质变的关键是无产阶级产生阶级意识,认识到本阶级的存在、命运以及前途,进而形成阶级的自为行动,其中就包括革命行动。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的重要历史性行动,就是建立自己的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组织和引领无产阶级为理想和使命而奋斗。
无产阶级是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作为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是代表先进性生产力方向的力量,必须具有高度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一方面来自其阶级基础,另一方面来自其对崇高使命的把握和实践。作为面向未来、推动社会革命的力量,这种把握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需要共产党必须有强烈的使命自觉和政治自觉。
所以,使命自觉和政治自觉,既是共产党同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最大不同之处,同时也是共产党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之处。使命自觉,是党对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和为劳动大众忘我奋斗的统一;政治自觉,是党从政治上主动而自觉地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变革,确保本色不变、初心不改、宗旨不忘。政治自觉是使命自觉的前提和保证,使命自觉是政治自觉的深化和实践。所以,判定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在于其自主确立的理论和目标同科学社会主义吻合多少,而在于其是否时刻保持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应有的使命自觉和政治自觉。在这方面,最现实的判断尺度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和支持程度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衡量依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就在于从建党以来,始终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做到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靠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自觉和政治自觉。
自觉是主观的,源自内心及其外部环境的积极反应,而其动力在人民。只有心中有人民,只有党和人民始终团结一体,使命自觉和政治自觉才有不竭动力。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使命自觉和政治自觉的强化,具有双重效应:一是增强自身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二是强化党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
对一个人来说,只要心智坚强,就能自省,进而能够自觉;同样对一个政党来说,只要领导核心坚强团结,就能自省,进而就能推动全党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从其一生为党、为民、为国奋斗的经验和体会中,悟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的要害之处:“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4]
四
永葆初心本身,离不开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中国共产党是有信仰的政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中国共产党坚信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因而,中国共产党不是信仰天上的神,而是信仰人类本身,相信人类一定能够最终掌握自己的命运,建立作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神,就是人民,就是全人类;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事业,就是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就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
马克思主义者是唯物主义者,也是世界的改造者,相信自然的存在是物质存在,世界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人的力量以及人的改造,才能不断变得更好;同时,人只有不断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也就是相信一切的幸福和美好都取决于人类自身的奋斗,人类的最终命运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相对于宗教信仰来说,这种信仰,不是把希望寄托于天国世界,而是把希望根植于现实世界并寄托于现实行动;不是依靠神的力量来拯救人类,而是依靠人类自身力量来拯救人类;不是在信仰中寻求自我救赎,而是在信仰中实现自我全面发展。在这种信仰中,信仰的力量来自信仰者自身,即对人自身、人民以及人类的深刻领悟,来自对为人民幸福、为民族发展、为人类进步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
要确立这种信仰,不需要神的启示,只需要对自身与社会、与人民、与人类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和感悟,凡是想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的人,都会从这种信仰中找到生命价值、人生方向和奋斗力量。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创造世所罕见的中国发展奇迹,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广大中国人民拥有这种信仰,坚信奋斗改变人生、发展社会、推动进步。必须指出,尽管这种信仰在中国是广泛而坚定的,但长期以来只是在政治和政治教育上唱响,没有真正转化为人们的信仰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其原因在于没有系统阐明作为一种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到底包含什么,也就是说,信仰马克思主义到底应该确立哪些科学的理想信念,没有理直气壮、科学明白地说清楚、讲明白,结果,虽然其中的不少理论和理念入耳、入心了,但没有真正进入灵魂深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科学真理的信仰。要使这种信仰进入灵魂深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充分展现出来,让人们认识到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奋斗去感知、感悟。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同样道理,信仰一旦被真正感知,也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从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伟大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建构了信仰体系、铸就了初心使命。牢不可破的坚定信仰是永葆初心本色的强大精神根基。只要坚定党的信仰体系,中国共产党就能永葆初心本色,就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人民就能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拥有把握自己命运、创造历史伟业的信念、意志和伟力。
第一,对规律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坚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把握世间的本质,掌握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命运,最关键的就是认识规律、掌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在规律决定的历史进程中推进历史,赢得历史主动。为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推动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远大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共产主义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持久动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从社会主义社会迈向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历史的必然,因而,共产主义者任何时候都不仅要代表运动的现在,而且要代表运动的未来,不仅代表本国人民利益,而且代表全人类的利益,成为始终推进历史进步、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力量,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历史进程中停步,都不能在人类进步事业面前犹豫,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赢得多大的胜利,都不过是历史进程的一个阶段、人类进步的一个环节,绝不是历史的终点,因而,永久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本性,不断推进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共产党人的使命。
第三,对人民的信仰。人民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是历史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忠诚人民的政党,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永生不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四,对全面发展的信仰。人要生存,就要生活;要生活好,就要生产。人在生产劳动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不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也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人类,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只有发展,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使命,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增强发展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健全发展体系。同资本主义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大优越性就是使发展成为无限可能,成为造福全体人民的事业。
五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革命,以革命党身份登上中国和世界历史舞台。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这样说道:“为什么要有革命党?因为世界上有压迫人民的敌人存在,人民要推翻敌人的压迫,所以要有革命党。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说来,就需要一个如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如果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人民要想推翻敌人的压迫,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们是共产党,我们要领导人民打倒敌人,我们的队伍就要整齐,我们的步调就要一致,兵要精,武器要好。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那末,敌人就不会被我们打倒。”[6]作为革命党,中国共产党既富有使命感,又富有行动力。只有让使命落实于行动,用行动来践行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凝聚人民去战胜敌人并赢得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落实使命、指导行动的理论建构和战略安排,形成了以理论指导战略,以战略实践理论的领导体系和领导方式。
纵观中国共产党上百年的奋斗历程可以看出,不论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都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和战略部署。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中国革命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思考和战略部署,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通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教材向全党全军进行宣讲,统一思想认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形成了各种系统全面的工作条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创造性伟大实践。各个时期的理论和战略部署,都有效谋划、指导和推动了各个时期的发展,并使得各个时期发展相互衔接,创造了接续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发展景象。尽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发展因“文革”遭遇到挫折,但总体来讲,各个时期的发展都是符合实际的,并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效。依靠各时期发展的成功,加上各时期发展之间的接续性和逐级上升性,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天换地的革命和翻天覆地的改革发展,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富有使命感的党,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坚守使命;作为有强大行动力的党,中国共产党把握规律、科学谋划。中国共产党对使命实现的基础、动力、路径和历程的把握,做到理论把握和长远规划并重,因而其领导党和人民事业的行动都是具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性,有明确战略路径、有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的,所有大规模行动的展开都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规划部署和实践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行动,总是态势宏大、进展有序、超额达标的重要原因。就具体战略行动的落实来说,充分的理论准备、系统的规划部署和先期的实践基础,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历史性、战略性行动都能够动员和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广大人民群众的激情投入和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个重规律、讲科学、有理论、善谋划的党,也一定是崇尚理性、重视实践、着力行动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理论创新力、战略规划力和行动组织力,使其成为无往不胜的领导力量。
六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从这个使命出发,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最久远、最深层的期盼,中国共产党把“安民”作为治国理政的着力点,追求国泰民安,强调安定团结,主张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安”字,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可以会意为人居屋中为安。居无定所,安也就无从讲起。杜甫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发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7]的感慨和期盼,表达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期盼。中国共产党将其作为奋斗目标,所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形成的脱贫攻坚战,提出“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的着力点也在于安民。“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理念中,人民的幸福生活应该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可见,民之所安实为一套民生保障系统,安民之道就是要不断健全、巩固和提升这套民生保障系统,确保人民不断从国家发展进步中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古人讲:“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8]换言之,安民,不仅在于提供基本保障,还在于主动关心民之疾苦,解决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的广大人民中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古代中国,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今天中国,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可以说,从古到今,中国政治都是以民为本的安民政治,以“安民”为政治的出发点,以“民安”为政治的落脚点,古今之变就在于民由客体变为主体,成为国家的主人。这种安民政治,要求国家必须对社会积极作为,必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创造安定的生活、稳定的发展。这种执政理念同西方国家完全不同。以个人为中心、以资本为目的的西方政治,强调的是适者生存,保障的是个人私利,维护的是市场竞争,以秩序代替安定,以保证既得利益代替稳定。这种政治可以创造一时繁荣,但难以实现长期繁荣。西方国家难以自我克服周期性的危机和间歇性冲突根由就在此。相较而言,不论古今,中国政治在这方面都要强于西方,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在更高层面上保证了中国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这世界上,人是最为宝贵的;在人的生存发展上,安定安全是最为宝贵的。国家的使命就在于创造安定和安全。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之处,也是其成功之处,就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安民富民、安定团结来创造人民幸福、推动国家发展。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2]《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3]《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30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5页。
[5]《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5页。
[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1页。
[7]陈洪、乔以钢主编:《中华好诗词900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76页。
[8]《张太岳集》卷四六《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