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研究曲辕犁

经刘协这么一解释,关羽恍然顿悟,彻底明白了。

“还是陛下想的长远,臣佩服之至!”

“若云长觉得可行,马上就春耕了,这件事朕决定尽快推行。”

关羽急忙点头,“臣没有异议。”

很快,刘协就在江陵下发了公告,凡是荆州各地荒芜的田地,百姓可以自发报名,自愿认领,五年内,朝廷绝不征税,一切所得,全归百姓所有。

这一消息如同一道希望的曙光,瞬间照亮了百姓们的心。大家奔走相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一位老者眼中闪烁着亮光,颤抖着声音说道。

“是啊,终于有盼头了!”一位年轻力壮的男子紧紧握着拳头,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很快,报名处便挤满了前来的百姓。人群中,有夫妻携手而来,满怀期待;有老者带着儿孙;也有那些逃难来到荆州的难民。

一位名叫李福的农民,早早地便来到了报名处。他身材消瘦,但眼神中却透着喜悦。

他兴奋的对身边的人说道:“五年耕种免税,这机会俺一定要抓住!”

刘阐带人负责登记,忙得不可开交,手中的笔都快停不下来了。

刘协也来到了现场,他亲切的和大家打着招呼,百姓们认出皇帝后,惊讶不已,有的慌忙就要下跪,被刘协摆手给劝住了。

刘协笑容温和,亲切的和大家打着招呼。

有几个青壮之人,想要多认领一些田地,被刘协给阻止了。

刘协很清楚,大家都知道这是好事,有人自然贪心作祟,想认领更多的田地,反正也是免税的。

刘协对刘阐叮嘱道:“要多给那些生活困苦的,或者外地逃难来的人机会。”

刘阐点头记在心里,关羽还让关兴带来一些兵丁,在现场维持秩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名的百姓越来越多。

不到两天的时间,江陵的荒地都已名花有主,凡是报名的,都排队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

虽然土地的所有权归朝廷,但五年免费的使用权,这也是个不小的诱惑。

接下来,在田间地头,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原本荒芜的土地上,渐渐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忙碌的身影。

有的挥舞着锄头,有的牵着耕牛,翻耕着土地;还有的妇女和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刘协亲自来到田间视察,看到百姓们那热火朝天的干劲,心中满是欣慰。

刘协与百姓们亲切交谈着,他总是很有耐心。

不仅江陵反响很好,荆州其他地方也迅速得到了推广。

这一日,刘协又在田间视察,耿纪和韦晃自然也跟着一起来了,趁着休息的空档,耿纪小声的对韦晃说:“我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懂陛下了,你说当初我们费了那么大的气力,金祎还搭上了性命,可陛下却整日奔波于田间地头,不是视察劳作,就是和百姓攀谈,实在令人费解啊。”

韦晃点了点头,“谁说不是呢,庙堂才是陛下应该待的地方,他本该励精图治,重建朝堂的秩序,我等也好为陛下分忧,可是现在呢?”

尽管看不懂,私下里也有怨言,但他们却也不敢当面说什么。

在许都那么艰难,大家都一起熬过来了,现在大家依然是一条心,汉室忠臣的标签,永远贴在他们的身上。

之前,他们也曾进言过,被刘协几句话就给打发了,一起逃离许都的一共就这么几个人,大家自然是唯刘协马首是瞻。

整天忙于田间地头,别说耿纪他们有怨言,关银屏和关兴也觉得索然无趣。

这一日,临回去的时候,刘协让人把一架耕犁用车拉了回去,直接就拉回了太守府,在路上还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

人们窃窃私语,不明白皇帝为何会对耕犁这么感兴趣。

关兴骑在马上,看着街头两旁指指点点的围观者,也觉得有些尴尬。

关银屏也是非常不解,她更愿意享受出城骑马射猎的过程,整天跟田地百姓打交道,还大摇大摆的弄个农具回来,一点都不好玩。

进了太守府,刘协直接找了个空地,让人把耕犁放下,然后他摆了摆手,便让他们退下了。

接下来,关银屏就发现,皇帝找了个小凳,坐在那里盯着耕犁,看了又看,时不时的会小声的嘀咕几句。

这一看,就是整整半天,刘协目光专注而认真。关银屏只当皇帝是一时兴起,却不知他心中已然埋下了变革的种子。

渐渐地,刘协开始拿起纸笔,凭借着自己超越时代的知识,尝试着画出曲辕犁的样子。

汉末的耕犁普遍都是直辕犁,作为一个对历史有一定认识的穿越者来说,生产力的进步意味着什么,刘协很清楚。

从直辕犁到曲辕犁,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书到用时方恨少,刘协也只能凭着模糊的记忆,不断修改着图纸。

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一会坐着,一会起身踱步,周围的一切他完全都忘记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刘协也差不多是这个状态,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研究。

关羽也来过几次,马良和向朗也抽空来过,他们渐渐的忙了起来,各地的荒地都需要开垦,这庞大的工作量也都压在了他们的身上。

关银屏新鲜劲过了之后,注意力便转移到了别的地方,有时候和皇后聊聊天,有的时候则指挥宫女们做一些事情。

终于,刘协完成了一份较为完善的曲辕犁图纸。他兴奋地站起身来,立刻让人找来了几个手艺不错的铁匠,让他们按照图样,把曲辕犁的实物做出来。

刘协非常认真,很多时候,都亲自盯着。

铁匠们看着图纸上陌生的构造,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但皇帝的旨意不可违抗,他们只能照做。

起初,由于对新设计的不熟悉,打造出来的部件总是不符合刘协的要求。刘协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向铁匠们解释每个部件的作用和尺寸要求。

铁匠们在刘协的指导下,一次次地修改和完善。然而,新的问题总是会不断出现。

有时是材料的强度不够,导致部件在试用时断裂;有时是整体结构的平衡出现问题,使得耕犁难以操作。

但刘协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曲辕犁的研发之中。每天,他都会和大家在一起,与铁匠们一同探讨解决方案,晚上则在烛光下继续思考着改进的方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刘协非常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