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
- 马香品
- 1201字
- 2024-07-10 17:31:35
前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部分,可以说农村稳则全国稳,农民兴则国家兴,农业安则国家安。根据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村是最需要补齐的那块短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序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新时代,面对我国乡村社会治理运行中存在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整体治理能力与基层群众综合性需求契合度不够、治理的现实基础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新问题新挑战,要健全农村组织体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支撑;增强社会治理主体合力,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的体系保障。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而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重要部署和重大安排。基于此,我国必须深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实现基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将农村发展问题提到历史的新高度,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和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情,因此有关中国农村发展与治理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40余年里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庆祝中国农村4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笔者以“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为研究主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进行全景式的回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取得的成就、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探求农村发展及社会治理的路径。
本书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建设者特别是从事“三农”工作的学者及工作人员提供了较为系统的乡村振兴规划与乡村治理实践支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份智力支撑。本书的编写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得到读者和专家的批评指正。
马香品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