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中医临证思维概论
中医学和思维学各自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体系,中医学属于理论实践的范畴,思维学归属于逻辑哲学的范畴。在理论及临床研究过程中,中医学与思维学常出现多重学术关系的交叉和统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包含在哲学体系的思维学对人类的进化及生产实践活动,从思想的高度,发挥认识、指导、发现规律、应用创新等作用;从这一方面讲,起指导实践作用的思维学与以临床实践为目的的中医学的交融是必然的。实际上,中医学从创立之初,就内蕴自身独特的思维逻辑方式,如阴阳论、五行论、天人合一观等,这种思维建立并根源于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基础上。随着时代生产力的变革和文化的繁荣,中医思维也得到了逐步的丰富与完善,其思想光辉一直蕴藏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之中,并传承至今。
近年来,中医思维学的概念愈发被各种学术场合及期刊提及,成为中医学术研究者的共识专业概念,并在不断地研究中,演变成为一门融合中医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多学科精粹的新的独立学科。探微中医思维,特别是中医临证思维,对中医学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指导价值。
中医临证思维实际上就是指中医学对生命和疾病的认知方式。国医大师禤国维结合行医体会,归纳了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平衡思维、共性思维、模式思维五种中医临证思维,用于阐释中医学传统的气-阴阳-五行理论。五种中医临证思维在古今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对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创新富有启发。以下以五种思维为纲,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