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读懂日本美术,理解东方美学

广受海外追捧的日本美术

大家是否听过“日本主义”[1](Japonism)这个词呢?

185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以浮世绘为代表的众多日本美术作品,在全欧洲掀起一股日本热,并对莫奈、凡·高等印象派及之后风格的创作者带来极大的影响,成为铭刻在西方美术史上的“革命”之一。

近年来,国外相继举办各种大型日本美术展。2018至2019年,法国巴黎便举行了一场名为“日本主义2018:共振灵魂”的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日本主义2018”)。

“日本主义2018”是一次复合型艺术活动,不光介绍了曾为19世纪后半叶西方美术带来重大影响的浮世绘等日本美术,还展示了歌舞伎、能剧、狂言等传统戏剧,动漫等现代文化,以及饮食、祭典、禅道、武道、茶道、花道等丰富多彩的日本文化艺术形式。我本人也以策展人的身份,于这场活动中介绍了重新定义“书道”概念、作品堪称前卫艺术的书法家井上有一。

在“日本主义2018”的各项展览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若冲:以《动植彩绘》为中心”这个展,这是江户画师伊藤若冲的作品首次在欧洲被大规模地介绍。若冲的花鸟图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描绘而成,开展不久后便引起热烈讨论。短短一个月的展期,参观人数就达到大约7.5万人,在展期的最后一天更是出现了大排长龙的盛况。

法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报》(Le Monde)用“淬炼的细腻笔触、和谐的配色、优雅的构图”评价若冲的作品,针对若冲的用笔、色彩、结构,这三种绘画创作上最重要的元素,给予极高的赞赏。另外,法国最具规模的媒体信息杂志《电视全览》(Télérama),则夸赞其作品“余味无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媒体对于若冲作品的评价角度,都站在与评价西方美术同等的视角,而非停留在对“异国风情”的猎奇之上。

不光是伊藤若冲,同时期于巴黎市立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举办的“京都之宝:琳派300年的创造”展览,集结了俵屋宗达、本阿弥光悦、尾形光琳等被合称“琳派”的画家群体的杰作,也获得了极大反响。

当时我也曾几次亲往“日本主义2018”的会场,看到人们在各种展览前排队等待入场的情景,让我不得不再次意识到法国人对日本美术的高度兴趣。

这股日本热不光是在法国延烧。在2017至2018年期间,以文艺复兴发源地而闻名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便在乌菲兹美术馆(Galleria degli Uffizi)举办“花鸟风月:屏风与隔扇上的日本自然”展览,展出了呈现日本世界观的室町、桃山、江户时代的山水、花鸟画屏风,受到极大欢迎。

此外,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的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Pushkin Museum),也举办了“江户绘画名品展”,介绍了以尾形光琳《风神雷神图屏风》、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为首,包括圆山应举、渡边华山等人的名作在内,共计约130件的屏风、版画、绘卷、挂轴等作品,缔造了两个月内参观人次总计超过12万的盛况。

另一方面,还有外国的个人在持续发掘日本之美。例如美国知名收藏家乔·普莱斯(Joe D. Price),自从接触了伊藤若冲的《葡萄图》之后,就深深迷恋上江户美术的魅力。他甚至还把若冲的《鸟兽花木图屏风》用电脑再现在自家浴室墙壁上,可见其热情之盛。

而全世界对于日本之美的关注,不光来自美术界。有“现代管理学之父”之称的奥地利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也是为日本美术着迷的知名人物之一。比起华丽且个性独具的江户美术,他更偏爱室町之后的山水画。德鲁克也有江户时代的收藏品,但其中三分之一都是文人画(由非专业画家的知识分子绘制的水墨画)。可以说日本美术在国际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评价并不是到了近期才突然上升。

尾形光琳《风神雷神图屏风》纸本金地着色 二曲一双18世纪 各164.5cm×182.4cm 东京国立博物馆

伊藤若冲《鸟兽花木图屏风》纸本着色 六曲一双 18世纪 各168.7cm×374.4cm 东京·出光美术馆

伊藤若冲《葡萄图》纸本墨画 18世纪中叶 118.2cm×28.5cm 个人收藏

至于日本国内,近年来也经常听到“日本美术热”(Japanese Art Boom)这种说法。2016年,位于上野公园内的东京都美术馆举办了“诞辰三百年纪念:若冲展”,短短一个月便吸引了44.6万人的参观,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各类特展的繁荣景象,便是人们对日本美术深感兴趣且乐此不疲的最佳证明。

实际上,日本国内的日本美术热,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江户美术热”。个性鲜明、色彩丰富、通俗易懂,都是江户美术广受喜爱的重要原因。

那么,日本美术到底是什么?

话虽如此,当有人问:“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日本美术?”又有多少人能够清楚且简洁地回答呢?今后全球化的脚步将会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潮流趋势中,我们需要的不光只是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自身国家的文化。否则,就算你拥有清晰的自我价值,但如果对自己的文化背景过于生疏,还是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迷失自我。

若要与世界竞争,在发挥个人的商业技能之前,你必须先懂得如何回答“自己究竟是谁?”这个问题。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士,之所以能在全球化浪潮里乘风破浪,就是因为他们确立了“自己的作用”和“自我存在的意义”。艺术和文化,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根基。

正因为此,即便你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如果谈话内容空洞、缺乏内涵,对方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假设你问法国人:“对于《蒙娜丽莎》的魅力,你有什么看法?”你不会找到一个对此张口无措的商业精英,每个人总是能以自己的思考提出一番见解。

那么,如果把立场互换一下,又会是如何呢?当外国人问你“对于葛饰北斋的魅力,你有什么看法?”你能够马上回答吗?

北斋在国外的名气,绝对超乎日本国内的想象。若你只能支支吾吾地讲出一些半吊子的答案,对方一定会立刻将你视为缺乏内涵的人并予以轻视。如此一来,彼此就很难建构出对等的关系。

实际上,在全球精英齐聚的场合,主办方多半会在会谈之前,安排与会贵宾前往自己国家的“文化景点”参观。一次因缘际会,我曾陪同日本的高管共同列席了类似的场合,主办方在宾客面前谈论完自己国家引以为傲的名画或名作之后,抛出了“那么日本的情况又是如何?”这个问题。我亲眼目睹之下,这位日本高管当场只能给出含混不清的答案。

其实,只要充分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就能形成自我的身份、对事物独到的看法,进而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

轻松体会日本美术的趣味与精妙

如同前文提过的,从过去到现在,全世界从未停止对日本美术的关注。因此,本书严选了具备最低限度日本美术知识的初学者应该知道的创作者与经典作品,此外还选择了一些可以从中一窥日本美术精妙之处的有趣作品,合计18幅,带你解读日本美术的奥秘。

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必定能回答“何谓日本美术?”这样的本质性问题,此外,对于日本美术的演变与进化,以及为何全世界会如此关注这件作品,也能有所了解。在第四章里,我还会进一步解说日本美术鉴赏的基础入门。期待通过本书,能让过去对日本美术不是那么熟悉的人也乐在其中。

了解日本美术,就能真切地了解日本人如何理解美、如何看待世界、如何表现世界,进而了解日本人思考、观察和感受事物的方式。

那些日常生活中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其实全都源自大众内心所承袭下来的感性。漫画、动画、游戏、流行文化等日式的艺术感,如今正被世界所追逐。欣赏日本美术,可以重新认识日本独有的美学。这样,你观看世界的方式会更为丰富,也必会有崭新的体验等待着你。


[1] 日本主义一词源自法语,系指19世纪中叶在欧洲(主要为英国、法国等国家)掀起的一股和风热潮,盛行了约三十年之久,崇尚日本美术中特殊的审美观与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