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春节和偶遇

自从搬到出租房住,张旭一点没闲着。

每天除了吃饭要回家以外,其他时间都待在出租房这边写作。

《嫌疑人X的献身》剩下的几万字,他要在春节前写完。

这样,开学回到学校就可以拿给翻译小组。

否则拖到过年期间,走亲访友的,搞不好开学都写不完。

临近春节,杨红梅每天都笑容满面。

年年难过年年过。

以往春节前这段时间,杨红梅操碎心,家里要准备年货,孩子要买新衣服......,一分钱恨不得掰八瓣。

今年有了张旭的火力支援,她提前就熏好了腊肉,灌好了香肠。

汤圆面、汤圆芯也都备好。

瓜子、花生、糖更不用说,这段时间就没断过。

张媛吃瓜子把门牙都吃出了一个豁口。

“哥,你要不。”

张媛从衣服兜里掏出一把瓜子,递给刚进家门的张旭。

“我可不想以后变成老鼠牙。”

张旭摆摆手,打趣道。

“讨厌,不要算了。”张媛白了他一眼,继续磕瓜子。

要说磕瓜子,张旭也很喜欢,尤其是杨红梅炒的瓜子,吃过之后唇齿留香,欲罢不能。

过年串门,手里不抓把瓜子,聊天都不知从何开始。

瓜子牙几乎是七八十年代生人的标配。

吃的东西有杨红梅准备。

打扫卫生、贴对联就是兄弟俩和张媛的活。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杨红梅忙的脚不沾地。

鸡、鱼、腊肉、香肠、排骨,平时难得吃上一次的食物,一起端上桌。

杨红梅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没有过过这么丰盛的春节。

“当年只有你们两个姐姐的时候,家里过年都吃不上肉,三十晚上大家一人一碗浓稠的红薯粥都高兴的不得了......。”

桌子上摆满的菜肴,让杨红梅忍不住感叹。

嘴上说着以前,心里却想着,如果不是张旭写小说赚了稿费,今年大年三十,能不能有钱吃肉还不知道呢。

张旭在边上听老妈忆苦思甜,倒挺新鲜。

等饭菜都准备的差不多时,张旭拿了几个空碗,盛一些献给过世的亲人们。

一家人这才开始痛快的吃起来。

初一早上,杨红梅给每人煮了一碗汤圆,代表新的一年团团圆圆。

接下来连着几天,张旭不是在串门,就是串门的路上。

父亲虽然过世了,还有叔叔、伯伯。

母亲这边也有一个舅舅一个姨娘。

这些年大家过的都一地鸡毛,平时几乎没什么来往,只有过年的时候才相互走动。

所以,张旭是家里的长子,拜年的事自然由他开带队。

于是,他的任务就是带着张远和张媛,每天出去拜年。

直到过了初五,他才轻松下来。

年初八,张旭又踏上北去的列车。

不过,这次他上车后直接去了卧铺车厢。

带卧铺车厢的列车,列车长和卧铺车厢乘务员手里都有几张机动铺位。

以便有领导上车可以乘坐。

张旭找到卧铺车厢乘车员,加了两块钱补了一张卧铺上铺

虽然是硬卧,也比去硬座挤强太多。

把包往上铺一扔,张旭爬了上去,拿出一本《世界文学史》打发时间。

火车经过宝玑站时,下铺来了两位乘客。

张旭探头看了看,就见一个乘客体型略胖,戴着眼镜梳着分头,年龄在三十岁上下。

另一个乘客个子不高,但是眼神特别锐利。

这两个新上来的乘客似乎是熟人,放好行李便坐在下铺说话。

“这本小说写的太精彩了!”

“以前那些谍报小说,不是抗日斗争就是秘密工作,毫无新意。”

“不知道这次培训班里有没有这位作者。”

“......”

两人的聊天内容引起了张旭的注意。

他趴在上铺床边,伸头看了看下铺。

只见两个中年人正拿着一本《解密》小说,聊的火热。

其中戴着眼镜梳着分头那个乘客,手里还夹着一根烟。

或许是烟瘾较大,夹烟的手指都被熏成暗黄色。

见两人聊的是自己的小说,张旭心里暗乐,又退回上铺,想听听读者对自己小说的评价。

可下铺的两人此时已转移了话题。

“卫国,这次培训的机会实在难得,这是讲习所停办二十几年,恢复后的第一期培训班,听说来讲课的老师都是文学大师。”

矮个子乘客憧憬道。

“听说培训班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文学精英,有机会和全国的精英交流写作经验,同样机会难得。”

“......”

在上铺听了半天的张旭,从下铺两个乘客的说话内容听出,两人竟然是去参加作协讲习所的培训班。

既然是这样,那这两人很可能就是自己以后在培训班的同学。

如果继续躲在上铺,以后在培训班碰见了不免尴尬。

于是,张旭从上铺探出头招呼道:“同志,你们是去参加作协讲习所培训班吗?”

“是啊,我们就是去参加讲习所的小说培训班。我是王卫国,他是陈思旭。”

张旭一听两人的名字,一下想起来为什么戴眼镜的中年人有点面熟,原来他就是陆遥,本名王卫国。

而另一位陈思旭也是文学大佬,后来达到省作协主席,全国作协主席团成员的高度。

见是这两位大佬,张旭连忙从上铺滑下来,站在过道上,正式向两人介绍道:“两位老师好,我是张旭,目前在燕京大学,也要去参加这次的讲习所培训班。”

“这么说,我们是同学啊!”

“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巧的事情。”

陆遥和陈思旭满脸惊讶,他们两个能一起去燕京,还是因为陈思旭去陕西采风,才约在一起的。

没想到小小的卧铺车厢里,居然又碰到一个去培训的同学,实在是太巧了。

既然是同学,又有共同的爱好,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文学。

“这本《解密》的作者也叫张旭,难不成?”

陈思旭指着《解密》小说封面的作者名,略带疑惑的看向张旭。

“这本书是我去年写的,谢谢两位老师认可。”

张旭笑了笑,大方的承认了。

“快别谦虚了,我们可当不得老师。”

陈思旭连连摆手。

陆遥在边上也笑着说道,“还是去培训班称呼那里的老师吧。”

“别看我们年纪都比你大,可在写作上发表的作品真没你多。如果不是我在编辑部工作,参加培训的机会就轮不到我了。”

“......”

列车一路向北,张旭虽然年纪最小,可见识和文学素养并不比陆遥和陈思旭少,一路上三人从文学创作聊到人生经历。

又从人生经历延伸到各自的作品,期间碰撞出不少灵感火花,让陆遥和陈思旭有了创作新作品的念头。

一直到下了火车,两人还拉着张旭舍不得让他走。

“两位大哥,我要先到学校去报个到,然才能去培训班报到。你们只是比我先去一步,不用舍不得小弟。”

张旭哭笑不得的看着拉住自己不放的两人,无奈道。

“不行,你走了我的灵感就没了,你等我把灵感记下来再走!”

陈思旭故意耍无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