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殿内
张禹跪在地面之上,大声喊道:“陛下,老臣今日特来请辞!这丞相之位,老臣已无力再担,臣恳请陛下,念在多年辛劳的份上,准我归乡养老。”说着,颤抖着双手,将丞相印高高举起,满头的白发和沟壑纵横的脸庞,显得格外的凄凉。
老师,你这是何必呢,朕已经在前些日子在朝会上已经有说了。刘骜扔下手中的奏书,散开了几页。
恳请陛下让老臣,骸骨归乡,张禹叩拜说道,额头重重触地,
刘骜绕过案前,伸手欲扶张禹,却又在半空中停住,叹了口气:“老师,您这一走,朕又要少一臂膀啊,您若不愿再担,朕也不强求,还望老师多加保重。”言罢,刘骜的眼神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似乎在回忆往昔的师徒情谊。
臣谢陛下。
随后张禹起身走到跟前,声音低沉而凝重:“陛下可曾想过,自从封王氏为侯之后,天灾人祸频频降临,现在陛下正值壮年,尚能镇住各方势力,但若是有一天……老臣担忧,无人能压制王氏恐生不轨之心,到那时……又将何去何从啊?”
现如今王音为人忠厚,再加上王商经过打压心生畏惧,而在年轻人中只有王莽,淳于长更是忠诚可嘉,对于张禹担心,在刘骜看来是多余的,说道:,老师你多虑了。
刘骜如此的态度,张禹面若忧愁,转身离去,穿过长廊,两旁的宫人低头行礼,却无心回应,只是默默前行,一阵风吹过,吹起他斑白的发丝,也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张禹回望那高耸的宣室殿,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渐行渐远。
宋典和王舜,手持着一大堆奏书走了进来,宋典的声音在空旷的宣室殿内回荡,神色肃穆:“御史大夫,已联合众臣,共上此奏,言及许皇后久居后位,却未能延续血脉,实乃国之大忌,当废黜其位,当立赵氏为后。
刘骜接过奏书,细细浏览,嘴角渐渐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这个薛宣真是深得朕心,可居相位,于是开口说道:,将这些,奏书送到皇太后长乐宫那里,让他好好阅览。
诺
另外一边的长乐宫,大夏殿。
王政君端坐于大位之上,凝视着下方跪拜的淳于长。
淳于长一脸诚挚的表情,话语如同掷地有声的金石,清晰而坚定:“许氏不可居皇后之位,赵飞燕自入宫以来,温柔可顺,才德兼备,实乃皇后之位的最佳人选,望皇太后明察秋毫,以定国本。
淳于长你是来当说客的,皇后既然又废我是同意的,但后宫的后妃之中当属班氏,性格温雅,德才兼备,可居后位,至于那赵飞燕,我看还是算了,王政君的双目光中透出一股凌厉。
淳于长闻言,却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皇太后明鉴,班氏虽然好,但不得陛下圣心,赵飞燕不仅才双全,得陛下宠爱,方能更好地稳固朝纲,以及稳住后宫,还请皇太后三思。
王政君的眼神如同寒冰,直视着下方的淳于长:“可知后宫之事,非儿戏?许氏虽失德,但赵飞燕与班氏之间,我自有考量。你如此急切地推荐赵飞燕,莫非有何私心?”
不敢,淳于长拱手继续劝说之时…………宋典手持着奏书走了进来,朗声说道:,众臣们纷纷上书废立皇后另立,赵氏为后,望皇太后阅览。
淳于长连忙随声附和,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此乃众臣之心也,且赵飞燕入宫以来,确实以其温婉才情,赢得了陛下与众多大臣的青睐,立她为后,实乃众望所归。”说着微微抬头,目光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在等待着王政君的一个肯定答复。
王政君的脸上却并无波澜,只是轻轻抬手,示意宋典将奏书呈上,眼神在翻阅奏书,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无奈:“那就这样吧,赵氏为后吧。”言罢,缓缓闭上眼。
皇太后圣明
淳于长跪在地上,闻言心中一喜,连忙叩拜。
王政君没有理会他的恭维,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淳于长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离去,脚步轻快,似乎已迫不及待要将这好消息告诉刘骜。
王政君轻轻抚了抚鬓角,对未来的担忧,刘骜现如今还没有儿子,突然的废后,将来恐怕国本不稳了,赵氏姐妹的恩宠不知是惹是福啊,非常的担心啊。
宣室殿内。
刘骜满脸微笑,目光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轻声说道:“淳卿,朕应该赏你点什么呢?此次立下大功,不仅说服了众臣,更让皇太后点头应允,实乃朕股肱之臣;。
臣不敢领功,只求为陛下效力,淳于长谦卑之态尽显。
刘骜满意地点了点头,龙颜大悦,他轻轻一挥衣袖,高声道:“好!朕就封你为定陵侯,以表彰你的功绩。”言罢,宋典连忙上前,高声宣读封赏诏书,声音在空旷的宣室殿内回荡,威严而庄重。
淳于长听闻封赏,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恢复平静,恭敬地三拜九叩,谢陛下隆恩。
随后刘骜另外下诏任命高阳侯薛宣,册封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