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2022年春夏之际,在万众瞩目之下,巴菲特遵循惯例公布了最新年度的致股东的信,信中提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伯克希尔持有苹果股票的市值高达1611亿美元,成本为310亿美元,账面浮盈达到1301亿美元。换算成相应的人民币金额,大赚将近一万亿元!据悉,这是有史以来,在二级市场单只股票盈利的最高纪录。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价值投资是否依然有效的今天,巴菲特为什么不但在投资中活跃着而且越活越精彩,这正是哈格斯特朗的这本新书所要探究的真相。

中国读者对哈格斯特朗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的处女作就是将巴菲特思想引入中国的第一本书——《巴菲特之道》,这本投资经典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我在内。

哈格斯特朗从最初接触巴菲特,到成为全球知名的巴菲特研究专家,已有近40年的时间,可见一事精致,足以动人。如今这本《沃伦·巴菲特:终极金钱心智》是他最新的关于巴菲特的专著。

这本书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是“一本全新的书”。他说得不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本关于方法论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思考的书。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打算得到个股票代码,快速致富的话,就没必要看了;但如果你打算探究终极致富之道,希望在变幻的市场上始终屹立不倒,就很有必要一读。

“小钱靠术,大钱靠悟”。看看我们接触过的一些词句,从沉吟良久、谋定后动,到思考快与慢、刻意练习,这些都是“悟”的形式与结果,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莫不与之相关。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价值观的价值”一样,这些有无之间看似“无”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抓不着,但实际上却能够决定最终的命运,谁能说它们不重要呢。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这本书介绍了金钱心智的缘起,谈到了作者与巴菲特相识相交的渊源,记录了年轻巴菲特的成长,讲到了对巴菲特影响最大的三个人——父亲霍华德、老师格雷厄姆、搭档芒格,并以之为脉络叙述了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发展。

从格雷厄姆的定量分析和费雪的定性分析,从培根的经验主义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从启蒙时代的康德到休谟的人性论;从马科维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到夏普的贝塔因子、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理论;从连续战胜标普十五年的比尔·米勒,到神秘的圣塔菲研究所和复杂经济学等。总之,这本书涉及的知识之广博令人目不暇接,你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思考才能理解和运用。换句话说,你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患上轻度的“知识消化不良症”。

本书还着重谈到价值投资的演变,作者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典价值投资,第二阶段是无形资产要素的介入,第三阶段是网络经济学的价值。关于价值投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区别,作者以快照和电影作为比喻,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不言而喻,动态分析当然比静态分析难得多。

第一阶段的价值取决于有形资产,第二阶段依赖于无形资产,第三阶段则基于新技术带来的价值创造,也就是著名学者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在移动互联的时代,网络效应、正向反馈、锚定效应、路径依赖等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网络经济价值,如用户切换成本高昂带来了心理劝阻效应,也就是所谓的黏性,而这些与巴菲特多年以来所说的特许经营权实际上一脉相承。

由此,作者提到巴菲特86岁时开始投资苹果的案例。正是由于上述的网络经济学价值,从iOS操作系统到不同形式的产品,苹果牢牢地留住了客户,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全球特许经营权。苹果手机以13%的市场销售份额,获得了整个行业85%的利润。2019年其资本回报率高达143%,2020年坐拥1920亿美元现金,达到1.3万亿美元市值的15%。在苹果不断分红和回购股票的过程中,伯克希尔在没多花一美元的情况下,持股比例不断上升。换作谁当股东,心里都乐开了花。

30年前,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大赚百亿美元,如今投资苹果大赚千亿美元。无论是苹果还是可口可乐,都是家喻户晓的公司,都是引领时代的牛股,巴菲特能够保持进化与时俱进,不得不令人佩服!

提到巴菲特,不得不提到他的搭档芒格。书中提到在一次晚宴上,芒格被问及促使他成功的一个品质是什么,他回答道:“我是理性的。这就是答案。”但理性并非虚无缥缈的东西,在一次股东会上,有人请巴芒用一个词描述他们的生活理念,芒格罕见地抓起麦克风大声说:“实用主义。去做适合你性格的事,去做有效的事,然后坚持不懈。”

这与金钱心智主要的构成要素不谋而合。金钱心智要求独立思考、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第一步就是行动!

作者最后说,我不能保证读者能够获得与巴菲特一样的投资成果。但我毫不怀疑,如果你愿意用心思考一下什么是金钱心智,你会看到自己的情绪日趋理性,你也能更好地做到不受市场的影响,保持独立思考,意志坚定,面对市场波动不会感到恐惧,赚取财富时仍保持谦虚和怀有敬畏之心。你将学会如何像巴菲特一样思考。

据说巴菲特从小就爱读如何赚钱的书,其中一本名叫《1000种赚1000美元的方法》,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开始赚钱的方法就是开始行动。就让我们从阅读这本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