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七月的湖南祁阳,本应是阳光炽热、暑气蒸腾的时节,可今年的天气却格外反常,暴雨与暴晒交替肆虐,仿佛大自然在肆意展示着它的喜怒无常。然而,即便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家中那三亩糯玉米地却已到了成熟的时候,亟待收割。
母亲早早地就起了床,外面暴雨倾盆,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因为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是这样的天气了,雨下了两个小时,便慢了起来,同时炽热的太阳也露了出来,仿佛它从一开始就在那里,只是刚刚打了个盹躲了起来偷了个懒。雨停的那刻临近中午,出门时,天空还是阴沉沉的,仿佛随时都会落下一场倾盆大雨。
母亲带着桃伯之前卖鸟蛋的大篮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田埂上,母亲在地里不停的穿梭着,家里的黑狗跟在她后面来到家里的这三亩糯玉米地里。在玉米地里,玉米秆在风雨的洗礼下东倒西歪,那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子却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母亲熟练地掰下一个玉米,去掉叶片,一个个的往篮子里丢,狗剩子就在一边来回快速的踩着泥水。
母亲一边快速的采摘着,一边对着黑狗叫骂着,因为泥水踩起水花四溅,弄脏了衣裳,也使得玉米杆倒塌,沾染泥水,更不好采摘。雨停的这几个时辰母亲像似忘记了还要回去吃午饭,摘好的一篮一篮的往家里送。在母亲的声音带着些许疲惫的叫骂下,狗剩子像是听懂了一样,摇着尾巴乖乖的守在一边不再蹦跶。
于是母亲便接着埋头苦干起来。七月的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哪怕是刚下了暴雨,空气中总有一种在高压锅里炖的感觉,不一会儿,母亲的衣衫就被汗水湿透了。可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她知道,这些玉米是这几个月辛苦劳作的成果,一年也只有这一季,从翻地、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是花了不少精力和金钱的,也是父母在老家的希望,她们无时无刻不想做点什么补贴家用,让我们在外面务工不那么辛苦。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太阳爬上了头顶,火辣辣的阳光直射下来,仿佛要把大地烤焦。母亲的脸上挂满了汗珠,她的衣衫早已湿透,但她那双脏兮兮长满老茧枯槁的手却始终没有停下。想着母亲那被岁月压弯的脊背,心中一阵酸楚。
趁着雨停采摘,花了三天时间,而每次母亲在大雨下之前回到家中都顾不上休息,便开始整理那些糯玉米,将它们一个个摊开晾晒,晾干水分收起来才不会在袋子里发霉生虫。但她每次都会从中挑选最嫩的糯玉米,她小心翼翼地把处理好(晾干的)嫩糯玉米一个一个地放进小塑料袋子里,然后放进冰箱冰冻起来,留着过年给我和利娜吃。
看着母亲发在群里的照片和温馨的话语,我不解的问道:“妈,您这是干嘛呀?”
母亲笑着用语音说:“这些嫩玉米留着过年的时候给你们吃,到时候啊,咱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眼眶湿润了。母亲总是这样,心里时时刻刻想着我们,不管这样做值不值得,留到过年得多用多少电,冰箱冰冻区放了玉米就放不了其他东西。以母亲的性格,很少去集市,那么买肉类的机会就少,现在就算去买也不会多买了,因为放保鲜区放不了多久。
在这个七月的夏日,母亲这代老农人收玉米的艰辛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农民的不易。湖南祁阳这片土地上,像母亲这样的老农人数不胜数。他们辛勤耕耘,靠天吃饭,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他们坚守着这片土地,传承着古老的农耕文化,却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
如今,农村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不愿再从事农业生产。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大片的农田荒芜,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如何让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这些问题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
夜晚,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看着手机母亲微信消息里的那些照片,在那片刚刚收割完的玉米地上。我仿佛看到了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看到了千千万万像母亲一样的农民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
我知道,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民是国家的基石。我们不能忘记这片土地,不能忘记那些辛勤付出的农民。我们应该关注农村的发展,关心农民的生活,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月的玉米香,弥漫在我的梦里,那是母亲的爱,也是我们对未来的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