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有点儿名气了,就是不一样

曹杨从自己顶头上司姜怀言的办公室里出来,就去京都文艺投稿小说《诗人》。

这个年代,过稿的作者就是有这种便利,可以直接去找过稿自己上一本书的责编当面投稿。

来到京都文艺编辑部,曹杨直接找到周艳茹。

周艳茹一看是曹杨,极其热情。

热情的曹杨都有些纳闷儿了。

“难道这个周编辑真的把我当成他的亲弟弟了?”

当然不可能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拉近?

曹杨的上一部小说《长安的荔枝》,在京都文艺上连载之后,反响非常的不错。

再加上,周艳茹可是行内老人了,消息自然灵通。

她听人说,曹杨的《趣说四大名著人物丛书》在文学评论出版之后,反响更好。

比长安的荔枝反响还好。

文学评论的主编对曹杨的评价很高,正准备向曹杨约稿呢!

约稿,这可是名气非常大的老作家,知名作家,才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啊!

这岂不是意味着,曹杨在文学评论已经有了和老作家,知名作家等同的地位?

地位等同了,稿酬,当然也不会低。

她若再把曹杨当做一个小萌新来对待,岂非等同于直接把曹杨往文学评论编辑部那边推?

文学评论虽然没有他们京都文艺名气大,出版作品的侧重方向也不同,但知名作家的作品,他们可以做成单行本的,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

周艳茹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令曹杨惶恐。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果然,周艳茹看了曹杨的小说《诗人》手稿后,眼前一亮。

“小说不错!

曹杨你可真是高产啊!

果然不愧为文学创作上的快枪手!

创作出来的一部小说的同时,竟然还创作出来了这么多诗歌。

而且首首经典。

我对你可真是有点儿刮目相看了啊!

能不能把你这部小说里头的那些诗歌单独拎出来,刊登在我们诗歌组呢?”

不待曹杨答话,仿佛生怕曹杨拒绝似的。

周艳茹接着又说道:“我们可以专门为你出一本诗集。

你放心,稿酬我们也会按照最高标准来,绝对不会比《诗刊》低哟!”

说着,周艳茹就快步走到办公室门口。

把头伸出去。

冲着负责诗歌组的编辑黄建新,高声喊道:“黄编辑,快来我的办公室,有好事儿!”

把周艳茹的这番操作尽收眼底,曹杨苦笑着摇摇头:“周姐啊,我可真是服了你了!

你怎么知道我正准备把这些诗歌投稿向《诗刊》呢?”

周艳茹笑着不答反问:“如此高水准的诗歌,不投向诗歌类权威刊物《诗刊》,难道你还准备投那些民间刊物吗?”

两人正说着,黄建新笑着走了进来。

和曹杨打过招呼之后,周艳茹就把曹杨小说里头的那些诗歌指给黄建新看。

不看则罢,一看之下,黄建新惊为天人。

“曹杨你太牛了!你可真是个天才!”

说完之后还不罢休。

仿佛这些褒奖的话,不足以宣泄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一般。

心潮澎湃之余,黄建新有点儿上头了。

眯着眼睛,开始非常富有感情色彩的,抑扬顿挫的朗诵起了他最喜欢的那些诗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想要一所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是世界太小,盛不下你的辛酸,是世界太大,寻不着你的道路。”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这货越吟诵越上头,简直有点儿根本就停不下来的节奏。

曹杨看的人都快麻了。

还不好意思制止。

毕竟人家是在为他的诗而疯魔嘛。

后来,还是周艳茹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制止了黄建新。

“哎哎哎,叫你来不是让你来吟诗的!喜欢这些诗的话,什么时候都可以吟!

曹杨要把这些诗投给《诗刊》,你作为咱们编辑部诗歌组的组长,你怎么看?”

闻听此言,黄建新终于不再疯魔了。

如梦初醒一般的看着曹杨。

“别别别,别啊,曹杨?

别投诗刊啊!

投我们诗歌组,你绝对不会后悔,也绝对不会让你吃亏!

只要你投我们诗歌组,我给你开顶格稿酬,一行15。

这个,绝对比诗刊要高!

不信的话,你可以去打听一下。

而且诗刊审稿很严的,我了解他们,他们有顾虑,他们对朦胧诗有成见,他们肯定不敢也不会把你这些诗歌全部采用的。

换成我就完全不同了!我不但要把你这些诗稿全部采用,而且我还要把你的这些诗歌整理成一本诗集。

怎么样?信老哥我一回,看在我这么喜欢你这些诗歌和咱们还是老熟人的份上,就发我们京都文艺诗歌组吧?……”

人家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就差跪下来苦苦哀求了。

再加上又真是熟人,上回改稿子的时候,黄建新对他还不错呢!

曹杨还能怎么办?

最终只能点头同意了。

“你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那就,唉,行吧!

那就这样吧!

反正你喜欢的那些诗歌都在小说稿子里,我就不再整理了,你自己整理一下吧!”

为了图个省事儿,曹杨连誊抄都省了。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果然说的非常有道理。

看看,现在曹杨有点儿名气了,投稿的时候连改稿的环节都不用了。

被周艳茹和黄建新非常有礼貌的送出京都文艺编辑部,曹杨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竟然一下子没事儿干了。

他请了整整一天的假,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自然不会再回去老老实实上班。

无事可做,曹杨干脆去程强老爷子家,找程强和程佩斯父子俩。

在拍摄《瞧这一家子》的时候,三个人在剧组处的挺好的,联络联络感情是其一。

其二嘛!上次开盲盒开出来的小品剧本《吃面条》,得拿去给程佩斯看看呀!

这马上就78年11月份了,离央视首次播出的《1979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已经越来越近了。

这场晚会由邓在军导演,采用茶座和交谊舞的形式,已经在筹拍当中了。

听说已经开始在各个创作单位征集节目剧本了。

这台晚会可以说是除夕夜电视荧幕播出的第一届“春晚”,尽管这个时间节点上全国的电视机数量有限,使得这次晚会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无疑,这届不能完全算作春晚的春晚,为后来的春节联欢晚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很有必要去蹭一下热闹。

再说了,这么好的小品剧本都开出来了,不用,难道任其浪费掉吗?